陈修良(1907年——1998年11月6日),女,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苏联莫斯科
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共产主义大学,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
1925年五运动爆发以后,宁波女子师范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18岁的陈修良被选为会长,带领广大学生开展各种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4月,陈修良来到武汉,担任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长向警予的秘书,并由向警予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战爆发,陈修良撤退至华中抗日根据地,历任华中局机关报《新华报》总编辑等职。1946年4月,她被任命为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立即进入南京领导地下斗争。新中国成立以后,陈修良从“地下”转入了“地上”,历任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基层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浙江省委宣传部代理部长等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历任上海市政协常委、市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顾问。1998年11月6日病逝,享年91岁。
人物生平
1921年,陈修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宁波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在学校里,14岁的陈修良开始接触
民主革命新思潮,为了表示对孙中山的崇敬之情,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陈逸仙。1922年,陈修良进入宁波女子师范读书。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以后,宁波女子师范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18岁的陈修良被选为会长,带领广大学生开展各种反帝爱国运动。陈修良认为,参加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五卅”运动后,她因领导
学生运动,被学校作为“赤色分子”开除。同年10月,陈修良考入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现杭十四中)学习至中学毕业。
1926年春,陈修良来到上海国民大学学习,这一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少年先锋》1926年12月刊发表了陈修良的著作的文章《奋斗的人生》。1927年11月至1930年7月,陈修良在莫斯科
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长期在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同年1月,陈修良离开广州,当时湖南省从军阀统治下解放出来不久。长沙同广州不同,共产党在城市中的势力不大,主要力量在农村,到处都组织了
农会、妇女解放协会。她被分配到湖南团省委宣传部当训练干事,具体工作是办训练班。4月,陈修良来到武汉,担任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长向警予的秘书,并由向警予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相同的革命理想,使陈修良和同为浙江
宁波市人的沙文汉走到了一起,两人于1932年底正式结婚,结为终身伴侣。
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丈夫沙文汉任职于江苏省委,在上海等沦陷区领导党的地下斗争。陈修良则撤退至华中抗日根据地,历任华中局机关报《
新华报》总编辑等职。抗战结束不久,国共内战的硝烟再起。华中分局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在分局城工部之下建立南京工作部,由陈修良任部长,领导南京地区党的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领导机构设在解放区,统管南京几个系统党组织的状况已难以适应斗争的需要。
1946年4月,华中分局决定撤销南京工作部,建立中共南京市委。华中分局副书记谭震林找到陈修良谈话,任命她为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立即进入南京领导地下斗争。同月,陈修良秘密潜入南京,她打扮成家庭妇女的模样,昼伏夜出,并经常更换居住地点。5月,陈修良在磨盘街42号一个党员的家里召开了第一次市委会议,传达华中分局指示,研究部署工作。市委对南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及敌、友、我三方的基本情况作了分析,因南京的斗争环境特殊,吸取以往党在敌占区工作的经验教训,决定不设专门的市委机关,党员干部必须做到职业化、
社会化,立足于群众之中。市委还决定在加强学生、工人系统工作的同时,开辟发展其他系统的工作,并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和情报工作。
1947年,史永利用党组织提供的资金和别人合股在南京中华路开设了一家华德电料行,作为他与陈修良联系的一个联络点,许多重大的策反工作就是在那里研究决定的。1948年10月,市委又专门建立了策反系统,史永为负责人。情报、策反系统均由市委书记陈修良单线联络。在陈修良的领导下,这两个部门在敌人的心脏里千方百计获取情报,了解和研究敌人政治、军事、经济动态,及时报告上级;他们深入敌人内部,准备和组织起义,瓦解敌军,无畏地进行着特殊的战斗。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拉开帷幕。陈修良领导南京地下党,全面出击,配合解放大军的到来。4月23日,南京胜利解放。日次,身着旗袍的陈修良乘坐一辆吉普车来到解放军驻地,当她与老友何克希政委会师。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修良从“地下”转入了“地上”,历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基层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浙江省委宣传部代理部长等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历任上海市政协常委、市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顾问。1947年,在南京市委和陈修良领导下,南京学生开始了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1957年的反右运动,因受潘汉年、扬帆案的牵连,陈修良夫妇被打成右派1958年,陈修良被下放到
嘉兴市 农村劳动。1998年11月6日病逝,享年91岁。
个人生活
陈修良有一个双胞胎姐姐,她出生后不久父亲去世,家境一落千丈。因财产纠纷,母女受族人欺负排斥,母亲毅然带着女儿离家独立生活。她的母亲是一位反封建意识女性,她主张女子应读书自立,拒绝为女儿裹小脚,敬仰秋瑾和孙中山,常常以红灯照、小刀会的故事以及秋瑾的事迹教育女儿,告诉他们要为国家和民族争气,女孩子要做一个像秋瑾那样有志气的人。
1927年,陈修良和同为浙江
宁波市人的沙文汉走到了一起,两人于1932年底正式结婚,结为终身伴侣。之后,他们的女儿
沙尚之出生。
文章作品
社会关系
人物影响
陈修良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潜心研究党的历史成为她晚年最大的心愿。她提供的许多史料可以与地方志所记载的内容相互补充和印证,大量细节则充实、丰富了地方志在那段历史中所没有记载的内容。口述历史需要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因此,陈修良回忆录产生的重要影响,也使得人们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其对地方志的积极意义。
相关事件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以后,宁波女子师范学校成立学生自治会,18岁的陈修良被选为会长,带领广大学生开展各种反帝爱国运动。陈修良认为,参加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五卅”运动后,她因领导学生运动,被学校作为“赤色分子”开除。同年10月,陈修良考入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现杭十四中)学习至中学毕业。1947年,在南京市委和陈修良领导下,南京学生开始了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1957年的反右运动,因受潘汉年、扬帆案的牵连,陈修良夫妇被打成右派1958年,陈修良被下放到
嘉兴市农村劳动。
人物评价
陈修良是中国革命史上女地下党员的优秀代表,她对理想的坚定,对革命的忠诚,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扬子晚报网评)
衍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