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头辉
椋鸟科(Aplonis fusca)是诺福克岛的一种已灭绝的鸟。该物种由
古尔德(John Gould)于1836年描述,当时认为它在诺福克岛和豪勋爵岛都有分布。1928年,澳洲鸟类学家Gregory Macalister Mathews发现豪勋爵岛的椋鸟较为
褐色和灰色,因此将其与
诺福克岛的椋鸟区分为两个
亚种,分别为绿头辉椋鸟(Aplonis fusca fusca)和豪勋爵椋鸟(Aplonis fusca hulliana)。然而,这两个亚种现已灭绝。
绿头辉椋鸟的体长约20厘米,翼长9.8-10.3厘米,尾巴长6.3-6.8厘米,嘴峰长1.3厘米,脚长2.5厘米。雄鸟的头部至
喉咙呈光泽金属绿色,背部、臀部、上尾羽、腋下及下身呈灰色,下尾羽呈白色。喙呈黑色,眼睛呈橙红色。雌鸟颜色相近,但绿色部份较沉色,灰色的颈部两侧有淡褐色的羽毛。下胸呈色,腹部及下尾羽呈黄白色。
古尔德(John Gould)于1836年将在诺福克岛及豪勋爵岛的椋鸟描述及命名为Aplonis fuscus。后来于1928年,澳洲鸟类学家Gregory Macalister Mathews发现豪勋爵岛的椋鸟较为
褐色及灰色,故他称它们为豪勋爵椋鸟(Aplonis fusca hulliana),而在
诺福克岛的则称为绿头辉椋鸟(Aplonis fusca fusca)。这两种
椋鸟科均已灭绝。
绿头辉椋鸟长约20厘米,翼长9.8-10.3厘米,尾巴长6.3-6.8厘米,嘴峰长1.3厘米,脚长2.5厘米。它们一般都呈灰褐色。雄鸟的头部至
喉咙都呈光泽金属绿色。背部、臀部、上尾羽、腋下及下身都呈灰色,但下尾羽则呈白色。喙呈黑色,眼睛呈橙红色。雌鸟颜色相近,但绿色部份较沉色,灰色的颈部两侧有淡褐色的羽毛。下胸呈赭色,腹部及下尾羽呈黄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