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tiáo yú,别名:
参鱼,白脑(上
平江县叫法),雾子(下平江叫法)鲦鱼,侧扁,背部几成直线,腹部略凸。自
胸鳍基部至
肛门有明显的腹棱。体长约15厘米左右,头尖,略呈三角形。口端位,口裂向上倾斜。眼位于头的前部。鳃耙15~18
【异名】、黑(《尔雅》),白鲦(《毛诗笺》),参鱼、肉条鱼(《
尔雅翼》),
穿条鱼(《纲目》),白漂子(《全国大部分河流均有该鱼类》),鰺鲦(《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
下咽齿3行,圆锥形,末端尖而带钩形,侧线鳞45~57,侧线在
胸鳍基部 的后上方突然向下弯折,成一明显的角度。
生活于河流、湖泊中,从春至秋常喜群集于沿岸水面游泳,行动迅速。多食为
藻类、
维管植物碎屑、
甲壳亚门及昆虫等。
中药名。出《
本草纲目》。别名:鮂,
参鱼。为
鲤科动物鲦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 (
罗勒)的肉。体细长,侧扁,背部几成直线,腹部略凸。生活于河流,湖泊中,从春至秋常喜群集于沿岸水面游泳,行动迅速。食物主要为
藻类,
维管植物碎屑,
甲壳亚门及昆虫等。产卵期约在5~7月间。冬季潜居于深水层。分布很广。《本草纲目》:“味甘,性温,无毒。”入肠、胃、心经。《本草纲目》:“暖胃,止冷泻。”
《
当代生物学期刊》上报道称鲦鱼的两组基因决定着鲦鱼的动向。一组基因控制着鱼加入较大群体的习性,另一组基因决定一条鱼在鱼群编队里的“泳技”有多好。行为习惯和身体能力结合在一起,产生了鱼群那令人眼花缭乱的队列变换,帮助它们躲避或防御掠食者。“通过集结在一起,鱼群以不同的方式感受世界,”
德国动物学霍斯特提出: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因此得到启示: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