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燕(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Hirundo atrocaerulea)
燕科燕属中的一种,雌雄羽色相似。体羽亮丽壮观,上体从头顶一直到尾上覆羽均为虹彩般的蓝色羽毛,反射金属光泽。在体侧面和臀部两侧出现一些白色的羽毛,分界线流畅。翅膀是金属深蓝色,泛绿光泽。尾部黑色,上有蓝绿色和白色条纹的羽毛。因体型轻小,活动敏捷,擅长飞行而著称,善于在高空疾飞啄取昆虫。栖息于开阔的草原、稀树草原和森林的边缘。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刚果、
肯尼亚、
马拉维、莫桑比克、
南非等国。在非洲山地(从南非到
坦桑尼亚)繁殖,冬季北部湖维多利亚以北地区越冬。
蓝燕雌雄羽色相似。体长25厘米,体重13克。体羽亮丽壮观,上体从头顶一直到尾上覆羽均为虹彩般的蓝色羽毛,反射金属光泽。在体侧面和臀部两侧出现一些白色的羽毛,分界线流畅。翅膀是金属深蓝色,泛绿光泽。尾部黑色,上有蓝绿色和白色条纹的羽毛。雄鸟外侧尾羽狭窄而细长,形成长缎带;
雌性尾部较短,胸部羽毛浅淡略灰暗,也许是因为育雏引起的磨损而至。喙黑褐色,跗和趾黑色,虹膜棕色。
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擅长在空中捕捉飞虫;尾呈叉状,形成“
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雌雄羽色相似。
蓝燕一般单独或集小群活动,和其他燕子一样,主要在活动的区域内猎食飞虫,飞行快速,一般在低空飞行,很少至高空。宁愿花长时间在草丛中栖息,很少栖息在电杆上。成对的情侣在比翼双飞一天的长时间后,偶尔会栖巢于附近的电杆。
像其他种类的燕子,燕蓝每年重复使用相同的巢穴。整个繁殖期会成对占据鸟巢,并在附近
捕食。雌雄在一起,不与其他燕子结伴。采取断然孤立的态度,它们有非常强的领土意识,积极反击任何想进入其领域的入侵者。各巢穴之间往往相互相距很远,至少有400米。在求偶时,雄鸟会鸣唱和挥舞着翅膀围绕并追逐
雌鸟。
主要以昆虫为食,食物种类常见有蚊、蝇、蛾、蚁、蜂、
大叶蝉科、
象鼻虫、
金龟甲、
叩头甲、
差翅亚目等
双翅目、
鳞翅目、
膜翅目、
鞘翅目、
同翅目、
蜻蛉目等昆虫。
蓝燕是典型的山区鸟,栖息于开阔的草原、稀树草原和森林的边缘。而不是在森林地区的河流沿岸生活。筑巢选择相对简单的植被,使燕子能方便的进出巢穴。在
津巴布韦通常生活在海拔1500-2200米之间。再往南,它们居住的高度略低。是分布区远离赤道的高海拔地区鸟类。
蓝燕筑巢季节,从9月至2月份,近75%的鸟在11月至1月筑巢。有时会建2个窝。也有建3个窝的。这些巢穴建在地下、河岸上或
食蚁兽挖的洞穴。也有建在距地面5米以上的墙壁或屋顶。大批的巢穴建在矿山,也有在路旁管道或房子屋檐下筑巢,但这似乎是一个相当新的现象。有些巢穴可以连续占用二十年。
巢穴内,每年再利用时往往会翻新,用泥和草建成半球状,像许多同类的
金腰燕、
家燕一样,筑巢时雌雄
亲鸟轮流从江河、湖泊、沼泽、水田、池塘等水域岸边衔取泥、麻、线和枯草茎、草根,再混以唾液,形成小泥丸,然后再用嘴从巢的基部逐渐向上整齐而紧密地堆砌在一起,形成一个非常坚固的外壳。然后用3-5天的时间衔取干的细草茎和草根,再用唾液将它们粘铺于巢底,形成一个干燥而舒适的内垫,最后再垫以柔软的植物纤维、头发和鸟类羽毛。
每窝产3枚白色卵,上面布有褐色斑点或紫红色、黄棕色、褐色或灰色条纹。卵的大小为18×18×13毫米,重量小于2克。孵化期14-16天,
益鸟留巢期20-24天。
雌鸟独自孵化,但雄鸟帮助育雏。
早成雏有时会遭遇掠食者,但这种现象很少发生。但巢穴有时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尤其是大雨后,有的巢破坏严重就会被遗弃。
该物种虽然在其分布范围内的一些地区常见,但这些数字已经呈下降趋势。在祖鲁兰极为罕见;在南非“濒危”;在津巴布韦“近危”。在有些国家,蓝燕的分布密度很低,每平方公里不超过3或4对,在近年(2012年)来数量显著下降。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蓝燕筑巢所需的
松树、桉树和
含羞草等植物被逐渐破坏,火灾频发导致筑巢植被和巢穴被破坏,过度放牧使环境恶化。目前估计种群数量为1,500-4,000只,且数量正在减少。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由于繁殖地和越冬地的
栖息地破坏,蓝燕被列为易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