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猪
偶蹄目猪科动物
定远黑猪属华北型猪种,是黄淮海黑猪淮猪)的一个重要分支,肉脂兼用,是中国江淮流域优良的猪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目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猪种。该品种是在放牧饲养条件下长期选育形成具有体质健壮、耐粗饲、抗病力强、屠宰率高、肉质香、花板油多等特色的优良猪种,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和抗病性强,但生长较慢,育肥性能较差。
2021年5月,经农业农村部公示认定,入选最新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产地
定远猪中心产区在安徽省的定远县。产区黄河淮河海河常泛滥成灾,易旱易涝,土壤瘠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作物以麦类、番薯、玉米、豆类、花生、高粱、谷子等旱作为主。由于地广人稀,闲散土地较多,群众养猪多采用放牧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方式,猪在较艰苦的条件下培育而成。
生长环境
滁州市定远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偏东,介于北纬32°12′16"~32°42′22",东经117°12′1"~118°5′22"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古有“境连八邑,通九省”之誉,现仍为全国南北要冲。定远县属丘陵地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类型有丘陵、岗冲、平原三大单元。其中丘陵、岗冲占全县总面积的92%,成片小平原占8%。境内有池河、窑河两大水系。全县土地总面积299815.90h㎡,其中农用地面积为236056.09h㎡,占土地总面积的78.73%。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64735.17h㎡,园地面积为826.57h㎡,林地面积为18274.11h㎡,牧草地面积为178.87h㎡,其他农用地面积为54648.18h㎡。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业用地在农用地中的比例分别为68.62%、0.35%、7.74%、0.08%、23.15%。盛产水稻、小麦、油料、棉花、畜禽、玉米、番薯豆类烤烟等多种农副产品。定远瘦肉型猪是全国31个良种猪之一,1996年至2002年连续六年身“安徽省畜牧业十强县”行列。目前已建成粮油、生猪、棉花、花生、水产、蔬菜等六大农副产品基地。
合肥市长丰县位于安徽中部,介于东经116°52′~117°26′、北纬31°55′~32°37′之间。地形狭长,南北距离77公里,东西距离54公里。地处江淮丘陵北缘,地势东、南部稍高,西部较低,平均海拔50米。横贯县境中南部的江淮分水岭,岗峦跌宕起伏,将全县分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南水入江,北水归淮。西部的瓦埠湖畔和东北部的高塘湖畔,土地平旷,水岸曲折,属淮河滩地平原,自古以来就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长丰县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植被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960毫米,年平均日照216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4天。因光热和水分条件良好,有利于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主产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兼产大豆、番薯、玉米、花生、芝麻和蔬菜、瓜果。先后跻身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全省棉花生产重点县以及全国十大草莓生产基地县。
地理分布
定远猪分布于长丰、霍邱县寿县滁州市合肥市淮南市蚌埠市等地。
品种特征
定远猪体型较大,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长直,背腰平直狭窄,臀部倾斜,四肢坚实有力,皮、毛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乳头7~9对。
品种来源
淮河两岸的淮猪(包括安徽的定远猪、皖北猪江苏省的淮北猪、山猪、灶猪河南省淮南猪等)是中原地区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淮北平原农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为食肉和农田施肥需要普遍养猪,逐渐培育形成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趋于一致的淮猪品种。公元3-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和12世纪南宋时期,淮北平原经济遭受两次战争破坏,并受到水灾,淮猪逐步南迁到安徽淮河两岸,经长期培育,淮河以南形成定远猪,淮河以北形成皖北猪,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品种性能
定远猪成年公猪体长128.33厘米,胸围101.33厘米,体高70.33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19.17厘米,103.83厘米,68.17厘米。定远猪分布面广,能适应较粗放的饲养条件,虽生长速度较慢,但胴体瘦肉率较高。
生物学特性
定远黑猪具有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和抗病性强、肉质好、耐粗饲的优良特性。乳头8-9对,最多11对。定远猪性成熟早,公猪4-5月龄精子的品质即达成年猪水平,母猪护仔性强,泌乳力高;仔猪哺育率及育成率较高。定远猪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结合杂交优势强,品质优良,瘦肉率高,是培育优质瘦肉型猪母本的首选品种。
体形外貌
定远猪体形中等,体质细致,头部较小,脸狭长适度,面纹较浅细,基本上不形成沟回,弹性较好,较紧凑。面纹走向以纵向为主。嘴筒长,狭而直,上方三道横纹与民俗音乐所言一致:“插花马店猪,咀上三道,吃食叭叭响,躺下就打呼”。额与头呈流线型,耳中等大,耳根软下垂,颈细长,背腰微凹,臀部倾斜,胸腹较深,腹部微有下垂,全身黑毛,较稀而硬。
养殖技术
1 实行保护性饲养。夏秋季节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遮荫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
2 推行高密度养成猪。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高密度养成猪,不仅建圈少,费用低,而且育肥猪争抢吃食。没有活动场地吃饱则睡,爱长肉,增重快,减少饲养费用。
3 育肥猪超90公斤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不足90公斤屠宰,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90~120公斤屠宰最适。
4 品种要优。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当前,要推广多元杂交,至少要三元,最好是五元,如英国PIC猪,五系配套,生长速度快,158天可达110公斤,瘦内率66%,料肉比2.8:1。
5 栏舍要简。猪舍不要造得过于豪华,达到防寒保暖通风就行了。
6 饲料要廉。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75%。饲料配方要随着市场价格、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要一成不变。如夏季天热猪吃得少,饲料要配得营养好些。饲料营养要均衡,以满足生长需要为宜。
7 防疫要严。重视消毒,既要防止外来的疫病,又要防止粪便的污染,传播疾病,还要按免疫程序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8出栏要适时。如二元猪体重达到70公斤、内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国PIC猪105公斤时,为出栏的适时体重。此外,生猪市场价格高时,体重相对越重越好;价格低时以体重轻些为好,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
9 “倒喂法”养猪,就是针对上述的缺点并结合猪的生育规律和特点而确定的新型养猪法,该办法在小猪到中猪阶段。即50—60千克以前用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为主,配用必要的饲料添加剂和少量青、绿饲料。从中猪到出栏期,适当减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饲料,其比例为:精饲料60%,青饲料25%,粗饲料15%。这种方式既缩短了猪的饲养周期,又充分利用了大量青、粗饲料资源,从而节约了精饲料用量,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10饲养管理:科学饲养,按照猪的不同用途,不同年龄和生长需要合理配搭饲料,加强管理,搞好卫生,防止疾病发生。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产地
生长环境
地理分布
品种特征
品种来源
品种性能
生物学特性
体形外貌
养殖技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