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遂夫
中国红学会理事
邓遂夫,原名邓遂富,后改名为邓遂夫,四川自贡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及红学家。他是中国红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以及自贡市李宗吾学术研究会会长。
2024年12月27日,邓遂夫逝世,享年83岁。
人物经历
邓遂夫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三岁时失去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依靠父亲在大安进盐坝搭建的简易竹棚,售卖竹器和日常用品维持。尽管如此,邓遂夫的父亲仍然坚持让他继续学业,直到初中毕业。之后,他在自贡市文艺学校学习声乐和舞蹈,并在十六岁时加入了自贡市歌舞剧团担任演员和创作人员。1979年,邓遂夫在《红楼梦学刊》发表了其第一篇红学论文。他的第一部大型歌剧《燕市悲歌》(又称《曹雪芹》)由自贡市歌舞团演出。此外,他还出版了学术论文集《红学论稿》(重庆出版集团1987年版)、《草根红学杂俎》(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2000年,邓遂夫推出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并在2006年4月完成了更为复杂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这两部作品是他独自一人在自己的书房“释梦斋”中完成的,整个过程历时约二十年。邓遂夫认为,他对红楼梦的所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尝试,几乎不留任何难题的空白,也不会隐藏任何原始文本的真实面貌。他认为学术应该是面向广大知识群体和读者的开放领域,而不是由少数专业学者垄断的自我娱乐。由于非科班出身,邓遂夫并未获得正式的学位或职称,但他却以此为荣,自称“草根”红学家。他曾在1989年被迫放弃文学转向商业,前往海南发展,但在1999年重新投身文坛。他的标志性成就之一便是整理出版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邓遂夫表示,他希望通过这项工作挑战现有的权威版本,并强调“正本清源”的理念。
人物作品
《红学论稿》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
人物专访
北京晚报采访
在一次《北京晚报》的采访中,邓遂夫详细介绍了他如何独立完成从甲戌本到庚辰本的修订工作。他表示,这一工作的难度在于庚辰本是由多人抄录的手抄本,其中一些抄录者的书写质量较差,导致文本难以理解。为了破解这些谜团,邓遂夫引用了至少100种古籍,并使用了超过3600条注释,共计36万余字,以便使普通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红楼梦》的版本演变和真实面貌。对于红学研究的意义,邓遂夫认为,这些细节不仅涉及对作者及其作品的理解,而且关系到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以及书中人物形象的正确认知。他希望年轻一代的红学爱好者能够回归到正确的文本,从而避免误入歧途。面对红学领域的争议,邓遂夫持宽容态度,他认为不同观点的存在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发展。
相关评价
邓遂夫被誉为“自贡市两大才子”之一,与魏明伦齐名。他的红学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周汝昌对邓遂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聪明、有才华的人,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学术见解。周汝昌甚至表示:“我们这个拥有十亿人的文化大国,只出了一个邓遂夫。”
参考资料
邓遂夫.国学网.2024-11-15
邓遂夫.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2024-11-1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作品
人物专访
北京晚报采访
相关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