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
考据派红学大师,古典诗词研究家,书法家
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2012年5月31日),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考据派红学大师,古典诗词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曾任燕京研究院董事、中国曹雪芹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以及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
1940年秋,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学习,并获得全额奖学金。1947年,发表了第一篇红学论文:《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斋诗钞”中之曹雪芹》。受到胡适赞赏,促发了其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极大热情,并立下献身红学的最初志愿。1950年秋天,周汝昌考上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成为第一届研究生,并兼任外国语文系教师。1952年5月,赴成都华西大学任教。1953年,其发表三十九万字的著作《红楼梦新证》,成为代表作。1964年2月,出版人物传记《曹雪芹》,在海内外得到了好评。1970年8月下旬,周汝昌被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1979年,调入艺术研究院(后改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担任研究员。这一期间陆续出版了《芳园筑向帝城西》《恭王府考》《献芹集》《石头记鉴真》《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等多部有影响力的著作,2004年5月,《石头记会真》付梓出版。《红楼梦新证》与《石头记会真》,被认为是周汝昌红学研究的两大高峰。
周汝昌一生致力于中华文化研究,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他的红学研究能把背景的考证和文本的思想艺术探索有机结合一起,进一步上升到文化的层次,富有体验性和创造性。诗词和书法,也是周汝昌一生研习的对象,由他批注的诗词和书法著作,如《范成大诗选》《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永字八法》等,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喜爱。2011年出版《兰亭秋夜录》,对史传的诸多刻本进行详细考证,弥补了学术界对《兰亭序》的一些研究空白。
2012年5月31日,周汝昌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他的四位兄长都喜欢音乐,吹拉弹唱各有所长,经常在一起组成家庭演奏会,尤其大哥会拉胡琴,这样的家庭熏陶对其影响很大。因其父亲写字较好,由此也喜欢书法。虚岁9岁时上小学,上到高小时,国文课本所选的历代短篇名作,都是文言文,凭借自己的天性与爱好,许多文言名篇杰作及其中的若干警句,他都能熟记背下,直到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15岁进入觉民中学读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市南开中学。在南开中学,他的进步很快,尤其文学与英文。这时他不再为应付考试学习,而是以文学活动为主。研习宋词,写散文,练习翻译,并都在校刊上发表过。对红学的研究也起于这个时期。1940年秋,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学习,并获得全额奖学金。次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被日本人解散,他失学回家,此时他已结婚生子,这期间从事过多种职业。闲暇时躲在家里自修,没有师友切磋,苦闷之余给北平市顾随写信,很快顾随便回信给他,从此两人书信往来,讨论学术。
1941年4月4日,燕京大学礼堂上演的京剧《春秋配》倾倒观众,剧中小生李春发的饰演者正是学生周汝昌。
燕京大学时期
1947年,周汝昌以插班生身份复学。此时的他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自修和阅读上。四哥周祜昌来信,说由于胡适先生得到爱新觉罗·敦诚的《四松堂集》,世人由此方知曹雪芹其人其事,而爱新觉罗·敦敏的《懋斋诗钞》却遍求未得,后来周汝昌果然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东皋集》,里面有直接咏及曹雪芹的诗作六首。他据此发表了第一篇红学论文:《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懋斋诗钞”中之曹雪芹》,刊登在1947年12月5 日的《天津民国日报》“图书”副刊版上。胡适看到此文后极为赞赏,写信鼓励周汝昌,并对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讨,还把自己珍藏的《红楼梦》研究史料,托人送给了他。胡适的鼓励促发了其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极大热情,并立下献身红学的最初志愿。自此,周汝昌正式踏足红学研究。次年,周汝昌向胡适先生借得稀世珍籍《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亲眼得见真《红楼梦》的古本原貌,决心要搜集世间所能得到的古抄本《石头记》,校勘出一部真本《红楼梦》,恢复曹雪芹这部旷世巨著的原文本意。1948年,周汝昌在《民国日报·图书副刊》发表《红楼梦的考证方法》。1949年,周汝昌在《燕京学报》第37期发表《真本石头记之脂砚斋评》一文,表示曹雪芹的小说虽然不是流水账式的日记年表,却是精裁细剪的生活实录。
这一时期,他对英汉对译的兴致特别高,所选目标都是经典,为的是考验自己的语文能力与治学真诚。1950年,西语系本科毕业并选择读研究生,以离骚体汉译了英国诗人珀西·雪莱的《西风颂》,英译了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毕业论文则是英译陆机《文赋》。6月12日,他接到了斐陶斐奖学金荣誉委员会燕京大学分会的通知,被评选为斐陶斐学会会员。当年秋天,周汝昌考上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成为第一届研究生,并兼任外国语文系教师。这时他发表翻译自季羡林所著的《列子与佛经之关系》一文,刊载于 1951年第六卷Studia Serica(华西协合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上,被国际学者所重视。次年秋天,周汝昌接到成都华西大学的电聘,被邀请去当华西大学外文系的讲师。此时的他虽然已经是外国语文系兼任翻译课程教师,但尚在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读研究生,还差一学期方能毕业。周汝昌为此特去向系主任高名凯先生请教,高名凯让他到华大后半年内将论文寄来,就可以承认其毕业资格。1952年5月,周汝昌带领一家人赴成都市任教。1952年秋到1953年4月,四川省各大学院系调整,周汝昌调到四川大学外文系,全家搬到四川大学的梅园校区。
华西大学时期
1953年,周汝昌发表三十九万字的著作《红楼梦新证》,成为他的代表作。这部著作的创作开始于1947年,是一本关于《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的材料考证书。书中提供了《红楼梦》产生前后的政治背景等很多资料,并用丰富的材料考证曹雪芹的家世事迹,他还批评了胡适等红学家的实验主义考证方法。著作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立刻引起很大轰动,书很快脱销,出版社三个月内加印三次。这部著作被评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荣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同年开始翻译英国诗人珀西·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洛美修斯》。这部四幕抒情诗剧共有2613行,他利用授课之余的空隙,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即全部完成。一些疑难吃不准的地方,虚心向吴宓请教。1954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周汝昌自成都市奉调返京,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
身处红学旋涡
1954年,一场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由《红楼梦》而引发,山东大学毕业的李希凡和蓝翎看到了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两人合写了批判俞平伯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发表在1954年9月的《文史哲》(《山东大学学报》)上,之后胡适的学术思想开始被批判,因周汝昌与胡适的特殊关系,周汝昌发表了《我对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错误观点的看法》一文,批判胡适、俞平伯的同时也做了自我批评。在这次大批判中,周汝昌没有被当做“胡适派第三号人物”而挨批被整。
周汝昌认为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除了《红楼梦》外,还有诗词和书法,这三样是周汝昌一生研习的对象,这不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乐趣。1959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汝昌选注的《范成大诗选》。1962年1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与顾学颉合作完成的《白居易诗选》;同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周汝昌独立完成的《杨万里选集》。他对诗人的身世、时代、经历,以及所用的典故、文辞、经史出处等做了详尽的批注。一个小问题可能就是一个大考证,相当于一篇学术论文的提要与浓缩。《杨万里选集》出版后受到许多读者欢迎。
光明日报》“东风”副刊编辑黎丁(本名黄恢复)约请周汝昌写曹雪芹的传记,他将大量资料用通俗活泼的语言写出了《曹雪芹家世生平丛话》,从1962年1—9月,在《光明日报》“东风”副刊连载8篇。刊出后反响不错。1964年2月,《曹雪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共12万字。这部传记在海内外得到了好评,连很多对周汝昌观点持反对意见的人,也承认这是一本不错的书。
1966年,文革开始。1968年,周汝昌被隔离审查。经过一年的隔离审查,并没有查出周汝昌有什么严重问题,便让他随单位一起下干校。他去的是湖北省咸宁县的向阳湖干校,被分配到菜园子挑粪。1970年8月下旬,周汝昌被调回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时期
1979年,周汝昌调入艺术研究院(后改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职称调为“研究员”,1981年正式履行了评聘手续。
1981年,周汝昌于济南市出席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
1985年,周汝昌出版的《献芹集》一书,是其重要著作之一。书中收录《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懋斋诗钞〉中之曹雪芹》《曹雪芹家世生平丛话》《〈红楼梦〉的情节和结构》《红学的几个侧面观》《〈红楼梦〉欣赏一隅》《〈红楼梦〉“全璧”的背后》等重要文字五十余篇,涵盖红楼家世、红楼版本、红楼艺术、红楼风物、曹雪芹小像、红学状况等方方面面。同年,由周汝昌周昌两兄弟合著的《石头记鉴真》出版。他们力求照着鲁迅提倡的“斥伪返本”的精神,对材料进行多方比较,从不同版本的变化去探索原著经过了怎样的改动,结合别的材料做解释,尽量采取摆例证,说道理,启发读者进行思考。
1985年,周汝昌出席贵州省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
1986年,电视剧《红楼梦》筹拍时,周汝昌被聘为顾问,他给演员讲课,审查剧本,审查布景、服装、道具等细节,十分用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视剧对小说80回后情节的改编,放弃了程高本的结尾,改用周汝昌的探佚思路。
1986-1987年,周汝昌获得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讲学,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期间开始建立《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发表了研究成果《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反响。
1995年夏,周汝昌在《北京大学学报》发表《还“红学”以“红学”—近百年红学史之回顾》一文,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1997年,周汝昌出版了随笔集《岁华晴影》,有读书治学、自我观照、讲“红”说“梦”、追忆故交、前尘往事、文化反思几方面的内容。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许多令人回味与深思的独特见解。之后陆续出版了《胭脂米传奇》《砚霓小集》《脂雪轩笔语》等作品。2001年,周汝昌在女儿周驼苓的协助下,将《书法艺术答问》与平生撰写的书法文章重新编排整合,成为《永字八法》一书。除了答疑解惑之外,他更进一步追溯书法的源流,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体现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认知。这本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喜爱。同年,周汝昌在中国文学馆演讲《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
《戚序》《蒙府》《南图》三个姊妹古抄本,构成了《红楼梦》古抄本的一个重要系统,在《红楼梦》版本史上有重要意义。周汝昌对“蒙戚”系统古抄本进行研究和探索,首次提出了清代望族后人整编 传抄说和曹雪芹创作的新的源头说,并于1998年出版了研究成果《红楼真本》。书中辑录《蒙府本》独有的重要“脂批”多达600 余条,并加校读整订。2000年,周汝昌在北京大学演讲《(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经过整理之后,与连载在报纸副刊上的为普通读者讲解的文章汇集成《红楼小讲》一书,2002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次年,周汝昌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新解<红楼梦>》,之后陆续讲述《周汝昌鉴赏唐宋诗》《张爱玲》《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等。
晚年时期
2004年5月,周汝昌出版红学研究专著《石头记会真》,与《红楼梦新证》一起被学界公认为其红学研究的两大高峰。早年周汝昌与兄长周祜昌自从见到胡适的甲戌本《石头记》后,萌生了还原原著真实面目的想法。此后周氏弟兄二人抱着还原原著真实面目的决心,从早期的甲戌庚辰、戚序等本入手,开始了艰难而又漫长的抄写校对工作。1966年,汇集八种底本对比甄别,在剪贴本的基础上完成了取名《红楼梦鉴》的初稿。随后因三度抄家,以致手稿、资料片纸无存。但他们并未停止校书的决心和步伐,又从头开始,并及时追加各个新发现版本的资料,1985年,终于将一部以甲戌、庚辰、戚序“三真本”为基础的版本研究著作《石头记鉴真》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得见作品原貌,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又把陆续发现的几部旧抄本收集起来进行大汇校。1993年周祜昌因病离世,周汝昌继续工作,终于将九卷定稿全部完成。
周汝昌从青年时双耳就逐渐失聪,左眼因视网膜脱离,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则需靠两个高倍放大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所以他已无法将字写在稿纸的方格内。多年做助手的女儿伦玲认得父亲的字迹,将其在电脑上敲出存储。后来周汝昌右目失明,继而改成了口述,之后独子建临专事录音记录。仅2004到2005两年,他就陆续出版多本著作,如《周汝昌点评红楼梦》《曹雪芹画传》《周汝昌梦解红楼》《定是红楼梦里人》《和贾宝玉对话》《我与胡适先生》等。其中《我与胡适先生》一书,首次详细介绍了二人围绕《红楼梦》所进行的学术探讨,评说了胡适与红学的渊源和贡献。
2006年,周汝昌出版了讲解唐诗宋词的《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他并不遵循常见的文学史模式,而是完全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重在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
2008年3月,周汝昌再次在《百家讲坛》开讲,讲述的题目是《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在此基础上,他进行大量扩充,形成了《中国古典小说课》一书。著作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中理解小说的意义与价值,对中国古典小说做了详细的解读。次年,他先后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影》《周汝昌校订评点石头记》繁体本、《周汝昌校订评点石头记》简体本等专著。
2010年11月26日,周汝昌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2011年,出版《诗词赏会》一书,收入《“赢得青楼薄幸名”正解》《一篇〈锦瑟〉解人难》《陆放翁诗漫举》《关于古典诗词的鉴赏》等近四十篇讲论诗词的文字,体现了其在古典诗词方面的研究收获。同年出版的《兰亭秋夜录》,是其对《兰亭序》40多年的研究总结,其中包括研究《兰亭序》的真伪问题,对史传的诸多刻本进行详细考证,弥补了学术界对《兰亭序》的一些研究空白。
2012年4月,周汝昌与恭王府合作,录制了探寻恭王府遗址与《红楼梦》关系的讲座资料,即总时长达20余小时的专题片《芳园筑向帝城西》,这些视频资料现在已经成为恭王府和红学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012年5月31日,周汝昌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13年1月6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等主办,《收藏界》杂志等单位承办的“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在京揭晓,周汝昌入选。
主要作品
红学作品
诗词、书法、随笔
任职情况
学术成果
周汝昌的红学研究能把背景的考证和文本的思想艺术探索有机结合一起,进一步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提出红学是中华文化之学,应定位于新国学等论题,富有体验性和创造性。他在文献研究方面,广泛收罗材料、辨析材料,如《红楼梦新证》,资料之丰富在红学史上无人比拟。他建立了曹学,认为曹学是红学的根本基础,并从文史哲三大方面来阐释《红楼梦》的高层次文化意义。他提出了脂学、版本学、探佚学等几个相关的分支,从而构建了周氏红学体系。
《红楼梦新证》提出的学术观点包括:1.《红楼梦》是自传体,贾家就是曹家,贾宝玉就是曹雪芹;2.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死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除夕;3.曹家祖籍是河北丰润;4.小说中的大观园原型就是北京的恭王府;5.曹家在乾隆继位后官复原职,四五年后又遭抄家;6.高鹗补写的后四十回是“伪书”;7.脂砚斋是一位女性,就是小说中的史湘云
周汝昌经多年考证认为,《红楼梦》中大观园的遗址即是恭王府及其后花园。《红楼梦新证》出版后,周汝昌多次呼吁应妥善保护恭王府,论点得到了中央和北京市有关领导的重视,1961年2月,北京市政府采纳恭王府萃锦园即红楼大观遗址一说并展开相关调查工作,此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恭王府考察。考证期间,为配合考察大观园遗址写过一大批文章,1978年,四万余字的《芳园筑向帝城西》出版,后来又经过增补于1980年出版《恭王府考》,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介绍恭王府与《红楼梦》历史渊源的学术著作。
《石头记鉴真》是他与哥哥周祜昌合作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们汇集八种底本对比甄别,并及时追加各个新发现版本的资料,最终完成了以甲戌庚辰、戚序“三真本”为基础的版本研究著作《石头记鉴真》。这部著作历经五十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全本昆曲《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是当今红学版本研究较为全面的集成者,是一部接近曹雪芹原本真笔的可以信赖的《石头记》。
荣誉与影响
1953年,周汝昌发表的《红楼梦新证》,被评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荣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84年,周汝昌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红楼梦》。1991年,周汝昌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11月26日,周汝昌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2013年1月6日,他入选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等主办,《收藏界》杂志等单位承办的“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因其在《红楼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周汝昌被称为是继胡适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
红楼梦新证》继承并发展了胡适、俞平伯开创的新红学体系,发掘出曹雪芹及其家世的大量珍贵资料,充分肯定《红楼梦》的价值,极大提升《红楼梦》的地位。在《红楼梦新证》之前,人们对《红楼梦》的价值评价不一,远未达到“四大名著之首”的高度,他从思想内容、时代价值以及作者的文学才能三方面对曹雪芹与《红楼梦》推崇备至,使得《红楼梦》在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更加明晰了,也让红学研究开始走向系统化、专门化。
1982年,周汝昌发表《什么是红学》一文,第一次提出“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脂学、和探轶学。引起红学界一场争论,一直延续至今。他认为红学的基础和骨干就是历史学,否定红学的文学本质,他对《红楼梦》文学价值的贬低,是他晚年红学研究走向偏执的表现,进而把胡适的新红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极端。他后期倡导探轶学,探寻后四十回。由于刘心武“红楼梦解密”借助媒体优势,兴起了探轶热潮,使得周汝昌探轶学得到了空前的普及。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胡适:周汝昌是我的“红学”方面的一个最后起、最有成绩的徒弟。汝昌的书,有许多可以批评的地方,但他的功力可真佩服,可以算是我的一个好徒弟。
冯其庸(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前院长):如果说胡适是‘曹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那么,周汝昌就是‘曹学’和‘红学’的集大成者。
刘梦溪(古典文化学者、红学家、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周汝昌在《红楼梦》研究领域中的成就,至今无人能比,在红学领域中所作出的成绩数不胜数,许多甚至成为今天红学的基础,所以他可以称为红学第一人。
周岭(87版《红楼梦》编剧):周汝昌是红学界空前绝后的一代宗师,红学自《红楼梦新证》出版,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研究时代才告开始。
负面评价
聂绀弩(人民文学出版社前副总编辑):周汝昌根本不懂红楼梦。
王朔(中国作家):周汝昌这人不靠谱,把曹雪芹的真事安到贾宝玉头上。
任少东(参与编写《曹雪芹小传》):周汝昌的红学观点的确做到了“大胆假设”,可惜“小心求证”不够,由此出现了不少错误 和失误。
张国光(知名文史学家):红学界不正之风的集中体现者。
家族成员
周汝昌的伯祖父周锐,靠货运起家。发家后安排弟弟周铜(周汝昌的祖父)在家里照管。周汝昌的父亲周景颐,号幼章,是清代光绪年间末科(最后一次科考)的秀才,熟悉“四书五经。在故乡一带是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母亲李彩凤,家里是养船的大户,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经过自学,能看懂一般的小说、唱本。1952年阴历十二月初三,周汝昌父亲过世,次年四月初八,母亲去世。1940年阴历4月16日,周汝昌与毛淑仁女士成婚。毛淑仁生于1924年阴历二月二十日,比周汝昌小6岁。两人育有两子三女。周汝昌的长子周喜林是聋哑人,长女周月苓,次女周丽苓,三女儿周伦苓,小儿子周建林。周汝昌的二哥喜欢吹萧,在钱庄当过学徒。三哥名叫周汝昌,名泽昌,字雨仁,是一把胡琴好手。四哥名叫周祜昌,天津南开大学肄业。
后世纪念
纪念文集
2013年5月17日,中华书局出版了纪念周汝昌的纪念集《琳琅满纸忆前时》,收录了社会各界对周汝昌的追忆缅怀文章、挽联、悼词以及唁电、唁函,并附有其学术生平简表。
2018年12月,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天津市津南区文化体育局编著的《周汝昌百年纪念专辑》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专辑共分四辑,收录了周汝昌家乡文化工作者、天津及其他地方学者的文章以及纪念诗词。
2022年5月31日,是周汝昌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散文集《岁华睛影》,辑选了周汝昌精挑细选的随笔作品88篇。
纪念场馆
2018年12月24日,周汝昌纪念馆在恭王府博物馆落成。纪念馆以文字、图片、文献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从红学、书法、诗词及对恭王府的研究四个方面,向公众展示周汝昌的生平经历、治学道路和学术成就。
争议
1970年秋,周汝昌刚从湖北干校回到首都,因渴望能见曹雪芹的诗作而不可得,便写了“痰盂崩剥慨当慷,月荻江枫满画堂。氧化铁真堪传栩栩,樽那靳感茫茫。西轩鼓板心犹壮,北浦琵琶韵未荒。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八句诗。假称是曹雪芹原句写与吴恩裕先生,并嘱附他不要外传。吴恩裕把摘抄的笔记本放在桌子上,不料被陈毓罴抄去发表了。1976年4月,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增订版出版,录存了这首诗,并加按语:“有拟补之者,去真远矣,附录于此,聊资想象。”1977年第4期《南京师大学报》刊出《曹雪芹佚诗辨伪》一文,作者陈方对佚诗的真实性明确加以否定。因为学界认为曹雪芹能诗,但除《红楼梦》之外,并没有完整的曹雪芹诗作流传,只有爱新觉罗·敦诚《琵琶行传奇》题跋中两个绝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叫蛮素鬼排场”。1979年,周汝昌承认说佚诗前六句是他“试补”的。
《红楼风雨梦中人:红学泰斗周汝昌传》作者梁归智为此评论:“曹雪芹佚诗“这一桩红坛公案,确是周汝昌一时孟浪之举,不过它既反映了周汝昌对有关曹雪芹的一切热望了解之心切,也表现出周汝昌有某种‘才子气’‘名士气’余风。而《红楼七宗案》作者沈治钧却认为:周汝昌在‘文革’末期错过了最后一个澄清事实的最佳时机,《新证》所谓‘有拟补之者,去真远矣’依然在刻意隐瞒真相,故作神秘,从而形成了推波助澜之势,不扬汤止沸,纵风止燎。事实上,在此之后,‘曹雪芹佚诗’案非但没有沉寂下来,反而涌起了一波凶险的惊涛骇浪……不管出于何种动机,《新证》录载假诗本身都已构成了性质相当严重的学术不端。
参考资料
燕园谁不识周郎.光明网.2023-06-14
献芹集.豆瓣读书.2023-06-16
周汝昌:我的语文第一课 .今日头条.2023-06-14
一生为红楼解梦-周汝昌传.微信读书.2023-06-26
学术生平年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2024-01-13
周汝昌.北方网.2023-06-17
献芹集.豆瓣读书.2023-06-16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豆瓣读书.2023-06-15
周汝昌.天津方志网.2023-06-15
岁华晴影.豆瓣读书.2023-06-16
脂雪轩笔语.豆瓣读书.2023-06-16
砚霓小集.豆瓣读书.2023-06-16
胭脂米传奇.豆瓣读书.2023-06-16
红楼真本.豆瓣读书.2023-06-16
红楼小讲.豆瓣读书.2023-06-16
周汝昌.豆瓣电影.2023-06-16
周汝昌点评红楼梦.豆瓣读书.2023-06-16
曹雪芹画传.豆瓣读书.2023-06-16
周汝昌梦解红楼.豆瓣读书.2023-06-16
定是红楼梦里人.豆瓣读书.2023-06-16
和贾宝玉对话.豆瓣读书.2023-06-16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豆瓣电影.2023-06-16
诗词赏会.豆瓣读书.2023-06-16
红楼梦新证.豆瓣读书.2023-06-16
石头记人物画.豆瓣读书.2023-06-16
曹雪芹小传.豆瓣读书.2023-06-16
恭王府考.豆瓣读书.2023-06-16
石头记鉴真.豆瓣读书.2023-06-16
紅樓夢與中華文化.豆瓣读书.2023-06-16
红楼梦的历程.豆瓣读书.2023-06-16
恭王府与红楼梦.豆瓣读书.2023-06-16
曹雪芹新传.豆瓣读书.2023-06-16
红楼梦的真故事.豆瓣读书.2023-06-16
天·地·人·我.豆瓣读书.2023-06-16
红楼家世.豆瓣读书.2023-06-16
红楼夺目红.豆瓣读书.2023-06-16
曹雪芹传.豆瓣读书.2023-06-16
红楼十二层.豆瓣读书.2023-06-16
红楼脂粉英雄谱.豆瓣读书.2024-05-02
谁知脂砚是湘云.豆瓣读书.2024-05-02
红楼新境.豆瓣读书.2024-05-02
寿芹心稿.豆瓣读书.2024-05-02
书法艺术答问.豆瓣读书.2023-06-16
千秋一寸心.豆瓣读书.2023-06-16
诗红墨翠.豆瓣读书.2023-06-16
神州自有连城壁.豆瓣读书.2024-01-26
北斗京华.豆瓣读书.2023-06-16
周汝昌红楼演讲录.豆瓣读书.2024-01-26
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豆瓣读书.2024-01-26
永字八法.豆瓣读书.2023-06-16
周汝昌.天津档案方志网.2024-01-18
- 重出江湖王朔骂不绝口-手机新浪网 - 今日头条.- 重出江湖王朔骂不绝口-手机新浪网 - 今日头条.2023-06-16
..2023-06-17
一生为红楼解梦-周汝昌传.微信读书.2023-06-26
一生为红楼解梦--周汝昌传.微信读书.2023-06-26
一生为红楼解梦-周汝昌传.微信读书.2023-06-26
琳琅满纸忆前时.豆瓣读书.2023-06-1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燕京大学时期
华西大学时期
身处红学旋涡
中国艺术研究院时期
晚年时期
主要作品
红学作品
诗词、书法、随笔
任职情况
学术成果
荣誉与影响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负面评价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纪念文集
纪念场馆
争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