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川(1926-1995),出生于
德化县盖德
三福村,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陶瓷学术界的关注,他曾受邀参加
香港特别行政区举办的“
南方地区(闽粤)及其邻邦古陶瓷工业”国际学术讨论会。
徐金川的家族自古以来居住在德化县盖德三福村。他的
曾祖父徐元杜迁居永春桂洋上殊村,而他的祖父徐德拈则在18岁时前往
马来西亚发展事业并最终定居在那里。徐金川的父亲徐有宗继承和发展了家族的业务。
尽管如此,他并未完成中学学业便辍学。他对经商并不感兴趣,而是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1940年代初期,随着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日本侵略军在东南亚地区肆虐,徐金川对此感到愤怒,积极参与当地的抗日游击斗争,并参与地下政治活动。1948年,他因此遭到英国殖民政府的逮捕,并在年底被遣返回国,随后在
海南岛华侨农场工作。1950年,他回到
福建省,最初在永春桃城担任小学教师。1956年,他回到
德化县,加入新建瓷厂,起初在模型组工作。1958年,他转至配方组,并很快成为组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短暂离开配方组,但在1975年重新回归,直至1986年退休。
徐金川在教育领域也有所贡献。1984年至1986年间,他曾在
泉州市技工学校德化分校任教,教授《陶瓷原料配方》课程。
他与他人合作,分别在1959年和1970年制作了特艺瓷鸣翠瓶和古今仕女映影杯。同年,他与李文忠合作的黑蓝均釉6头提梁茶具在
福建省陶瓷
工艺美术评比中获得了优秀设计奖。
1986年,他应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邀请参加了“
南方地区(闽粤)及其邻邦之古陶瓷工业”国际学术研讨会。遗憾的是,由于健康原因,他未能亲自出席会议,但他提交的论文《南中国陶瓷用高岭土分布概况》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