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毕业于
郑州大学医学院,1994年、1997年分别获骨科硕士、博士学位。现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委员,世界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理事,
广东省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青年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
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等编委。
专业特长
从事骨科临床与科研工作20余年,专于脊柱外科,精于微创技术。擅长于青少年特发性 脊柱侧弯畸形、成人退变性侧弯畸形、驼背后凸畸形矫形术;擅长
脊柱骨折并
截瘫、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
椎管狭窄、
腰椎滑脱、
颈椎病和脊椎肿瘤等的外科治疗。国内率先开展侧后路、后路椎间盘镜、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人工髓核置换术等,尤其PVP和PKP具有一定造诣并已形成特色,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多次受邀在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上进行演讲或授课。
2006-2009年骨科门诊量第一,2008脊柱外科手术量第二,2009年第一,大多为疑难病例。
目前主要集中在脊柱畸形(主要
脊椎侧弯、后凸驼背畸形),腰椎外科和 微创脊柱外科等。
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文章12篇,国家级60余篇,国家级杂志特邀述评或专家论坛文章 10 篇。
参加编写(译)专著近20部,分别担任主编(译)及编委, 主编《实用骨科神经伤病定位诊断学》,《脊柱外科手术技巧与风险对策》, 《 脊柱疾病微创治疗与康复》,《脊柱外科基本原则》等4部。主译《骨坏死--病因、诊断与治疗》,《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影像引导下脊柱微创技术》,《腰椎外科学》,《脊柱外科非融合技术》。副主译《《微创脊柱外科精要》,《脊柱畸形外科学》等8部。
先后获省部级成果奖4项,厅局的成果奖4项。非创伤性
骨坏死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的研究1999年获省卫生厅
二等奖。
2001年来先后获院重点课题,
广州市卫生局课题,广州市科技局攻关课题,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厅攻关重点项目,教育部第九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优选资助课题,企业资助横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基金14项150余万元。
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生2名。在读博士生5名,留学生2名。
论文著作
发表论文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文章8篇,国家级60余篇,国家级杂志特邀述评或专家论坛文章 10 篇。
参加编写(译)专著近20部,分别担任主编(译)及编委, 主编《
实用骨科神经伤病定位诊断学》(2006),《脊柱外科手术技巧与风险对策》(2009), 《脊柱外科基本原则》(2009)。主译《骨坏死--病因、诊断与治疗》(1999),《微创脊柱外科技术》(2001),《经皮椎体成形术》(2004),《影像引导下脊柱微创技术》(2005),《腰椎外科学》(2006),《脊柱外科非融合技术》(2008)。副主译《《微创脊柱外科精要》(2009),《脊柱畸形外科学》(2009)等。
2001年来先后获省部级成果奖4项,厅局的成果奖4项。非创伤性
骨坏死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的研究1999年获省卫生厅
二等奖。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
世界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理事
广东省骨科学会脊柱学组委员
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学会理事
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会、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学会会员
《中国临床康复》常务编委
学术活动
1996年应国际
骨坏死(ARCO)学会主席J.P.Jones特邀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七届国际骨坏死会议;
1999年应亚洲骨坏死学会主席、韩国关节学会主席Yoo邀请在汉城举行的国际骨坏死研讨会上作特别演讲;
2000年4月-9月赴美国Phoenix学习脊柱外科;
2001年8月赴
奥地利(尸体、模型)、
德国(临床)参加第五届国际人工髓核技术培训;
2002年1月赴
瑞士参加第二十次经皮内窥镜脊柱外科及相关技术学习班;
2004年11-12月,赴
香港大学骨科系从事髂骨钉在
脊柱骨盆固定术中应用合作研究;
2001-2004年策划举办多次脊柱新技术研讨会,尤其2001年
广州市国际微创脊柱外科研讨会,近20名国外和许多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和大约300名代表参加,对促进我国微创脊柱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脊柱外科高级论坛(中山脊柱外科
高峰论坛),邀请多位
美国、
欧洲及
日本、
韩国等著名脊柱外科专家讲座、交流,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次参会人员200多人,反映了中山一院脊柱外科团结协作的精神面貌,扩大了中山一院脊柱外科在国内外的影响;
2006年组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与
香港大学脊柱外科交流会;
2006年以来连续3年在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学会(PASMISS)上发言,并作为专题主持人,成为该组织中第一位中国大陆委员;
2007年成为国际微创脊柱外科杂志(The Internet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Technology, ISSN 1937-8254 )中国唯一一位编委;
2007年组织中山一院脊柱外科与丹麦Arhus大学脊柱外科交流会;
2008年8月,受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主任委员、脊柱微创学组组长
侯树勋教授的委托,代表中国微创脊柱学会申请到2012年在中国召开第十二届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学会年会,也使中国微创脊柱外科学会正式加入这一学术组织,是中国脊柱外科界的骄傲和荣誉。
2008年8月召开的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会(ISMISS)学术会议和委员换届会议上,被推举为委员和中国大陆的联系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与国际微创脊柱外科领域接轨,使中国学者有了学术交流的国际平台。
2008年9-11月,受AO Spine International基金资助,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西部脊柱外科实力最强的三个脊柱外科中心(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圣迭戈分校和
旧金山分校)进行学术交流(AO Spine Fellowship)并在UCLA 演讲。
2010年1月 , 受Global Outreach SRS(国际脊柱侧凸学会) Traveling Fellowship(全球2人)资助,7000美元,赴美国
康奈尔大学附属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交流和学习,期间参观了美国东部
哈佛大学MGH,
耶鲁大学医院,
哥伦比亚大学医院,
纽约大学骨科医院(HJD),Thomas Jefferson 大学医院和 Johns Hopkins 大学医院脊柱外科。
个人荣誉
先后获省部级成果奖4项,厅局的成果奖4项。
非创伤性
骨坏死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的研究1999年获省卫生厅
二等奖。
1999年获 院"十佳青年"称号,校优秀中青年骨干老师。
2003年教育部第九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优选资助课题资助。
2006年获千百十校级培养对象。
2007年获
中山大学一院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资助(25万元,全院10人)。
2008年8月获第24国际矫形与创伤骨科学会Maurice E. Müller/SICOT 奖,奖金为12000
瑞士法郎。这是中国学者 首次获得该学会的最高奖项,在国内外同行及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09年4月获 Global Outreach SRS(国际脊柱侧凸学会) Traveling Fellowship(全球2人),7000美元。
学术职务
国际微创脊柱外科学会(ISMISS)委员(中国2人)(2008-)
? 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学会(PASMISS) 委员(中国5人)(2008-)
?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2009-),
骨质疏松症分会青年委员(2003-)
?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2003-)
? 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神经创伤学组委员(2008-)
?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委员(2009-)
?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2003-)
?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2009-)
? 中国老年学会脊柱与关节分会常委(2008-)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委员会委员(2006-)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2009-)
? 世界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理事(2006-)
? 国际脊柱功能重建学会(SAS)中国分会委员(2007-)
? 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分会委员(2006-)
? 国际AO
脊柱学会中国分会讲师团成员(2007-)
?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伤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9-)
? 广东省骨科学分会常委兼脊柱外科学组副组长(2009-)
? 广东省脊柱外科学分会委员(2009-),广东省骨质疏松学分会常委(2008-)
? 广东省医师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2009-)
? 《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
?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脊柱外科杂志》
?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临床骨科与基础研究杂志》《骨科》
?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Technology》等编委
?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常委
?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人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