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寒碧
林寒碧
林寒碧(1886~1916),原名昶,字亮奇。以别字寒碧行世,出生于侯官(今福州市)仕宦之家。1909年与秋瑾挚友徐蕴华结为连理,并双双加盟南社,常以诗词唱和,时人称羡。辛亥革命前夕,林寒碧学成归国,奔走戎马,不辞劳,在革命队伍中颇有声誉,也是日后最为坚定的反袁斗士之一。
主要经历
1907年春,在日本留学的林寒碧回国休假,到上海市拜访女革命家秋瑾,在秋瑾寓所认识了秋瑾的女弟子徐小淑。林寒碧个子高挑,容貌清秀,才思敏捷,性情温和,给秋瑾和小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秋瑾悄悄地对小淑说:“赐可妻也。”
秋瑾牺牲后,徐小淑追随徐自华吴芝瑛义葬秋瑾于杭州西并集会追悼,林寒碧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并认识了小淑的老师陈去病,陈去病对寒碧的评价是:“温文尔雅,弱冠奇才。”徐小淑眼中的林寒碧是一位纯洁的青年、日后必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栋梁之材,再加上有两位师长的赞许,芳心遂动。
1909年5月2日,陈去病为媒,林寒碧和徐小淑在上海张园举行婚礼,出席宾客有数百人。后来,林寒碧和徐小淑双双加盟南社,常以诗词唱和,时人称羡。
辛亥革命前夕,林寒碧学成归国,奔走戎马,不辞劳瘁,在革命队伍中颇有声誉。民国建立后,宋教仁出任农林总长,礼聘寒碧为秘书,寒碧成了宋教仁的左右手。宋教仁被刺后,身为众议院秘书的林寒碧成为坚定的反袁分子,经常在报上发表激烈的反袁言论,以至一度不得不离开上海市避祸。
1915年夏,徐小淑带着5岁的女儿林惠随寒碧赴辽东沈阳附近的本溪湖避难,过了近一年清苦的生活。返回上海后,林寒碧出任《时事新报》总编辑,以笔杆讨伐袁氏,抨击军阀。1916年8月7日夜,寒碧从报馆外出赴挚友梁启超之约,在静安寺路马霍路口被英国人克明的汽车撞死。此时,他的小女儿林隐(字北丽)出生才17天。
墓址
林寒碧死后四年,即1920年,徐蕴华把他葬到杭州市孤山之阴,同时也筑了自己的生墓。
1962年,徐蕴华在上海去世,享年79岁。虽然当时徐蕴华自己和林寒碧之墓还保存在西泠桥畔,但合葬的愿望已经不现实了,于是徐蕴华最后被葬在上海梅陇公墓。
1964年,林寒碧墓与其他孤山上的墓一同被迁到吉庆山马坡岭,也就是后来的西湖文化名人墓地。
著作
周永珍女士在参与编辑《柳亚子文集》的过程中接触到不少徐氏姐妹的作品,后来当她看到中华书局出版了《徐自华诗文集》时,深感“双璧缺一,甚为憾事”。于是,在林寒碧幼女林北丽女士的全力协助下,多方查找,广为搜集,在1999年编辑出版了《徐蕴华、林寒碧诗文合集》,使这对诗侣动人魂魄的情怀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也为中国近代诗史留下了珍贵的一页。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主要经历
墓址
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