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汉济,1946年9月10日出生。韩国庆尚南道
晋州市人,
汉城大学校文学博士。汉城大学校人文大学东洋史学科教授。为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学者,曾任
韩国“中国学会”会长。
学历
1969年3月-1973年2月,汉城大学校文理科大学东洋史学科(文学士)
1973年3月-1979年2月,汉城大学校大学院东洋史学科(文学硕士)
1979年3月-1988年2月,汉城大学校大学院东洋史学科(文学博士)
经历
1973年3月-1973年11月,汉城大学校文理科大学附属
东亚文化研究所助教
1978年4月-1981年2月,
汉城大学校人文大学东洋史学科助教
1981年3月-1984年3月,国民大学校文科大学国史学科专任讲师
1984年4月-1985年2月,国民大学校文科大学国史学科助教授
1985年2月-1987年3月,汉城大学校人文大学东洋史学科专任讲师
1987年4月-1991年3月,汉城大学校人文大学东洋史学科助教授
1991年4月-1996年3月,汉城大学校人文大学东洋史学科副教授
1996年4月-———今,汉城大学校人文大学东洋史学科教授
学会活动
1984年8月,创立“(
韩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研究者聚会”
1991年6月-1992年10月,“(韩国)东亚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
1992年11月-1994年12月,“(韩国)魏晋隋唐史研究会”会长
1989年6月-1991年5月,“(韩国)东洋史学会”研究干事
1991年6月-1993年5月,“(韩国)东洋史学会”总务干事
1996年9月-1998年8月,“(韩国)中国学会”副会长(史学部会长)
1998年9月-2000年8月,“(韩国)中国学会”副会长(史学部会长)
2000年9月-2002年8月,“(韩国)中国学会”会长
1997年1月-1998年月12月,“(韩国)历史学会理事
1997年1月-——————今,“(韩国)历史学会评委
1997年1月——————-今,“(
韩国)东洋史学会评委
1997年(韩国)学术振兴财团学术研究分科委员(人文分科)
1999年-2000年(韩国)教育部BK(Brain Korea)21评价委员
国外研究
1990年4月-1990年6月,受
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与茶水女子大学文教育部学洼添庆文教授共同研究
1990年7月-1991年1月,受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邀请,以
汉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进行中国史研究
1996年1月-1997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2001年12月,日本新大学现代社会文化研究科(大学院)邀请教授,讲授“中国民族史诸问题”
2003年8月-2004年7月,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 Visiting
The Professor论文目录
1、《南北朝末-隋初过渡时期的士大夫形象——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中心》,载于《东亚文化》16期,汉城大东亚文化研究所,1979年6月
2、《越南独立王朝形成考——通过对外关系及确立官制形成越南的独立性》,载于《汉城大东洋史学科论集》3,1979年12月
3、《南北朝时代的南北关系——以交易和交聘为中心》,载于《韩国学论丛》4,
国民大学韩国学研究所,1982年2月
4、《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制研究》,载于《韩国学论丛》5,1983年2月10
5、《前期五胡政权与汉人士族——有关胡汉问题》,载于《韩国学论丛》6,1984年2月
6、《高允的(390-487)的理想与行动——与崔浩作一比较》,载于《历史与人的对应》,《高柄先生回甲纪念史学论丛》,1984年12月
7、《日本的中国中世纪史分期——以封建制及贵族制论为中心》,载于《中国史论丛》1,国民大中国学研究所,1985年1月
8、《前秦苻坚政权的性质——有关胡汉体制与统一体制的建构过程》,载于《东亚文化》23,1985年12月
9、《北魏均田制的成立与胡汉体制》,载于《东洋史学研究》24,韩国东洋史学会,1986年12月
10、《北魏王权的胡汉体制——有关北魏社会变质问题》,载于《震檀学报》64,韩国震檀学会,1987年12月;载于韩国东洋史学会编:《中国史研究的成果与展望》,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6月;载于《
北朝研究》(
大同市)1993-1期;载于
日本《唐代史研究会会报》4,1991年7月
11、《北魏对外政策与胡汉体制——有关统一体制》,载于《历史学报》116,韩国历史学会,1987年12月
12、《魏晋南朝贵族制及期性质》,载于汉城大东洋史学科编:《讲座中国史》Ⅱ,知识产业社,1989年12月
13、《胡汉体制的展开及构造》,载于《讲座中国史》Ⅱ,1989年12月
14、《北魏洛阳社会与胡汉体制——以都城区划和居民分布为核心》,载于《泰东古典研究》6,泰东古典研究所,1990年2月;
日本《お茶の水史学》34,1991年4月;《河洛春秋》(
洛阳市),1994-1、2期;《
中原文物》)(
郑州市),1998-4期
15、《七世纪隋唐两朝向韩半岛推进原因考——有关隋代和唐初皇帝正统性确保问题》,载于《东洋史学研究》43,1993年4月
16、《西魏北周时代胡姓的重行与胡汉体制——向‘三十六国九十九姓’姓氏体制回归的目的和逻辑》,载于《
北朝研究》1993-2期(总第11期);《
文史哲》1993-3期,
山东大学17、《西魏北周时代的赐姓与乡兵的府兵化》,载于《历史研究》1993-4期(总第224期),
中原地区《历史研究》编辑部
18、《木兰诗的时代——北魏孝文帝时期对柔然战争》,载于《五松李公范先生停年纪念东洋史论丛》,知识产业社1993年9月
19、《东汉末魏晋时期士大夫的政治目标与人物评价》,载于《历史学报》143,1994年9月
20、《西魏北周时代胡汉体制的展开——胡姓再行的经过及其意义》,载于《魏晋隋唐史研究》创刊号,1994年10月;翰林科学院编:《历史的再造明(2)——历史上的乱与革命》,图书出版小花,1997年12月
21、《‘侨民体制’的展开与南朝史——为整体理解南北朝史的一个提案》,载于《东洋史研究》50,1995年4月
22、《南北朝末羁旅诗人庾信的行迹——与颜之推做一比较》,载于《黄元九先生停年纪念论丛——东亚人间百态》,图书出版惠安,1995年6月;《
东南文化》1998年增刊2,南京《东南文化》编辑部
23、《东晋南朝史与侨民——‘侨旧体制’的形成与展开》,载于《东洋史学研究》53,1996年1月
24、《‘侨旧体制’的展开与东晋南北朝史——为整体理解南北朝史的一个提案》,载于《
北朝研究》(中国大同)20,1995年12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骗:《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
25、《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而提出的一个方案》,载于《金文经先生停年退任纪念东亚细亚研究论丛》1996年6月;《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26、《中国历代首都类型及社会变化——以‘唐宋变革’为中心》,载于《第40届全国历史学大会发表要旨》,东洋史学会,1997年5月;东洋史学会编:《历史与都市》,汉城大出版部,1999年
27、《武则天和东都洛阳——试论武则天长期居住在洛阳的原因和都城构造的变化》,载于《武则天研究论文集》,
三晋出版社,1998年
28、《东魏北齐时代胡汉体制的展开——胡汉矛盾与二重结构》,载于《分裂与统一——中国中世纪诸样象》,知识产业社,1998年
29、《新胡汉体制论》,载于《魏晋隋唐史研究》4,1998年
30、《唐代长安的空间构造与蕃人生活》,载于《全海宗先生八十颂寿纪念论丛》,知识产业社,2000年
31、《北魏均田制成立的前提——征服君主统治中国及确保资源的方法》,载于《东亚文化》37,1999年
32、《五胡赫连夏国都城统万城的选址及构造——论胡汉国家的都城经营方式》,载于《东洋史学研究》69,2000年
33、《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王朝定都的意义——以洛阳和邺为中心》,载于《历史学报》168,2000年
34、《西魏北周时期“周礼”官制的采用及其意义》,载于《中国学报》42,2000年
35、《胡族的中原统治与北魏均田制》,载于《魏晋隋唐史研究》8,2001年
36、《北魏的对民政策与均田制》,载于《东亚文化》39,2001年
37、《北魏均田法令笺释》,载于《汉城大学校东洋史学科论集》25,2001年
38、《胡族的中原统治与北魏的均田制》,载于《中国的历史世界——统一的体系与多元的发展——第一届中国史学会国际学术会议研究报告集》,
东京都立大学出版会,2002年
39、《隋唐长安城的市场风景——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之现场》,载于《历史教育》84,2002年
40、《中国古代都市——以汉唐都城构造为中心》,载于《讲座韩国古代史》卷7,驾洛国史迹开发研究院,2002年12月
41、《为胡汉体制做一论辩——答金裕哲、周伟洲、川本芳昭教授的论评》,载于《历史学报》177,2003年
42、《一个历史学者独特的中国史观——闵斗基先生的中国古代史、中世纪史研究的成果与意义》,载于《魏晋隋唐史研究》10,2003年
著书目录
1、闵斗基等共编:《东洋史讲义要纲》,汉城,知识产业社,1981年8月
2、 《中国中世纪胡汉体制研究》,汉城一潮阁,1988年3月
3、 《人生,我的五十自述》,汉城韩吉社(音),1997年11月
4、金浩东等共编:《走向欧亚千年》,汉城四季,2002年5月
5、 《英雄时代的辉煌与暗淡:三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朴汉济教授中国历史纪行》1,汉城四季,2003年4月
6、 《江南的浪漫与悲剧:东晋南朝时代》,《朴汉济教授中国历史纪行》2,汉城四季,2003年4月
7、 《向着世界帝国的征程:北朝、隋朝及初唐时代》,《朴汉济教授中国历史纪行》3,汉城四季,2003年4月
书评回顾
1、“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3 -- Sui and T'ang China 589- 906,” Part 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载于《汉城大东洋史学科论集》5, 1981
2、越智重明著:《魏晋南朝の贵族制》,载于《历史学报》98, 1983
3、《东洋史学界回顾与展望——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85-1988)》,载于《历史学报》120 1988,12;任大熙译:《韩国の东洋史学界; 1985-1989. 回顾と展望--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部分--》,载于(
日本)《唐代史硏究会会报》第3号,1990年5月;
宁欣译:《韩国魏晋隋唐史硏究回顾与展望(1985--1989年)》,载于《中国史硏究动态》,1992-9期
4、《最近五年来(1989-1993)唐代学术硏究况--韩国地区史学部》,载于台湾《中国唐代学会会刊》第四期,1993年11月
5、《韩国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硏究和‘魏晋隋唐史硏究会’》,载于台湾《中国唐代学会会刊》第六期,1995年11月
6、周一良著:《周一良集》,载于《历史学报》160,韩国历史学会,199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