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砚,又称葛仙公岩石、方城石,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因其产地——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的
黄石山而得名。黄石山因汉代
张良拜师及祭奉其师
黄石公的遗址而得名。黄石砚是
中原地区五大名砚之一,历史上受到多位书画家的高度评价,包括
北宋时期的
米芾和
黄庭坚。1990年,
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
启功先生对黄石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亲自题写了“中国黄石砚”。在当地,流传着“砚山铺的闺女不纺花,人人都会磨砚瓦”的说法,体现了制砚文化的普及程度。
黄石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唐宋时期声名鹊起,尤其在宋代达到鼎盛。
黄石山因汉代张良祭祀其师黄石公的遗迹而命名,因此黄石砚以此山命名。宋代画家米芾在《
砚史》中对黄石砚进行了详细描述,将其誉为“天下之瑰宝”。另一位宋代书法家
黄庭坚也对黄石砚赞不绝口,并留下了相关的诗作。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采石、刻砚活动的恢复,黄石砚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93年,中国黄石砚获得中国国际书画博览会金奖,次年在全国石砚展览中获得石质、工艺双项金奖,从而重新走向国际市场。
黄石砚以其独特的质地和特性著称,具有石质如玉、贮水不涸、声如磬、色多变、发墨如油等特点。这种砚石属于古代
沉积岩,石粒细密,硬度适中,手感温润,敲击时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近年来,方城黄石砚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有多家企业从事砚石的生产和加工。生产模式从单一的手工雕刻转变为机械化与手工相结合的方式,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方城黄石砚的产品质量和多样性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被指定为国家级礼品。政府也在积极推动黄石砚的品牌建设和资源保护,通过成立
行业协会、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促进黄石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