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史》是一部2008年由
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共分为两卷,总字数达120多万字。该书从远古时期开始,一直延续至1949年,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湖南教育的历史缘起、发展和历史风貌。书中包含了权威的文献记载、真实的历史记忆,以及丰富的历史内容。《湖南教育史》不仅涵盖了湖南教育的发展脉络,还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在思想开拓、史料挖掘、学术探索和经验总结等方面,该书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换句话说,这些纹饰艺术仅仅是“有意味的形式”①,它所反映的真实内容是
商周时期
湖南省先人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和生活理想。再如凤形青铜器,有
岳阳市的商代牺首凤鸟兽面纹铜尊(凤尊)、
芷江侗族自治县的
西周公国青铜凤形器等。前者肩部为夔龙纹,肩中有三个仰首坐立凤鸟。将其与后来
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对“风”和“夔龙”的造型十分相似。后者外表以鳞状纹羽饰为主,颈中部饰凸弦纹和三角形几何纹,尾羽饰以错齿长三角几何纹,变形云纹构成凤翅。铜凤昂首怒目,嘴微张开,冠尾倒翘,作挺立将鸣状,秀丽中显得雄姿勃勃,刚劲里透出端庄祥和,造型独具匠心。龙凤形青铜器既是艺术品,同时也寄托着湖湘先民对凤和夔龙这两种动物的图腾崇拜。“凤”作为纹饰出现在
湖南省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上,表明这是
商周时期湖湘人民以家乡的孔雀和鹰等飞鸟作为原型创造出来的象征美与善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们对美好善良事物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夔龙”则是以毒蛇和蝎等爬虫为原型创造出来的象征丑与恶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们对丑恶事物和行为的憎恨和鞭挞。因此创造和使用这种青铜器的同时,就向年轻一代进行了美与丑、善与恶的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了他们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养成他们美好善良的道德行为。
在艺术创造及其教育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青铜乐器创造。这就是铜铙、铜编铙和铜镩。铜铙具有多种用途,在平时用作重大祭祀活动的乐器,在战时用作指挥作战、激励将士士气的器具。特别是1993年在
宁乡市出土的一套商代青铜编铙,共9件,通高33.5-53.5厘米。
在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推动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丰富全省教育的历史知识,做到以史为鉴知j兴替、科学发展看未来,由省教育厅组织编的《湖南教育史》历经几载
春秋终于付梓了。这是我省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心血的结晶,凝聚着时代的智慧和力量,是我省教育战线敬献给湖湘文库的一份珍贵礼物。
《湖南教育史》是记述湖南教育历程的大型编年体历史书籍,以时间顺序为纵向线索,以历史事件为横断面,以不遗美、不隐过的
历史学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肃态度编纂。本书从远古有教育现象开始至1949年。全书有重大的历史事件,有权威的文献记载,有真实的历史记忆,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共二卷,120多万字。本书全面系统反映了湖南教育的缘起、发展和历史风貌,理清了湖南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在思想开拓、史料挖掘、学术探索、经验总结等各个方面有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