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盆菜,一般也称为大盘菜,大盘菜源于客家人传统的"发财大盘菜",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大大的盘子,将食物都放到里面,和在一起,融汇出一种特有滋味。丰富的材料一层层叠进大盘之中,最易吸收肴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时候每围一盘,一层一层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浓,令人大有渐入佳景之快。
盆菜作为客家菜的菜式出现由来已久,最初的客家盆菜是客家人在过年过节时,各人带自备的食物相聚一堂,但古代交通不便,相聚时食物已冷却,翻热时把所有食物倒在一个大盆中煮热,就成了盆菜的雏形,现在客家人红白二事,过年庆祝都会在客家围屋内大摆盆菜宴。
客家盆菜驰名四方,不少
深圳市的大酒楼、餐厅都爱在冬天时推出盆菜,但大部分的盆菜都经改良,加入不少名贵菜式,如:大虾、
带子、
元贝等,而最初的客家盆菜,是没有这些名贵材料的,大部分材料都是以蔬菜、肉类为主。
客家盆菜比之有来头的"一品锅"更富有乡土气息,看似粗粗的盆菜实质烹方法十分考究,分别要经过煎、炸、烧、煮、焖、卤后,再层层装盆而成,内里更有乾坤,由鸡、鸭、鱼、蚝、腐竹、萝卜、香菇、猪肉等十几种原料组成。
大家手持筷子,在盆中不停地翻找,定然会呈现出情趣盎然的情景,而且越是在盆深处的菜,味道越鲜美。传统的盆菜以
木盆装载,现时多数改用
不锈钢盆,餐厅亦有采用
砂锅的,可以随时加热,兼有火锅的特色。
客家人喜欢逢年过节时吃盆菜,盆菜就有了喜庆团聚的意义。盆菜的用料并没有特别规定,但一般都会包括萝卜、枝竹、鱿鱼、
猪皮、冬菇、鸡、鲮鱼球和猪肉,现时不少盆菜更可能包括
花胶、大虾、
发菜、豉、鳝乾等。当中炆猪肉是整个盆菜的精粹所在,亦是最花工夫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