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洛·邬达克(1893年1月8日—1958年10月26日),外文名:Laszlo Hudec,出生于奥匈帝国
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今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市),毕业于布达佩斯工业大学。匈牙利建筑设计师。
拉斯洛·邬达克12岁就作为签约雇员在其父建筑公司正式工作。大学入学前,邬达克已取得木匠、泥水匠和石匠的证书。1911年5月,邬达克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完成了其建筑师生涯的首部作品——拜斯泰采巴尼亚郊区维赫奈镇的圣母玛利亚女王教堂。1918年11月28日,他来到上海。工作半年后,拉斯洛·邬达克被老板罗兰德·克利引荐给上海租界的上流社会。随着一系列优秀设计作品的面世,拉斯洛·邬达克开始在上海建筑界被熟知。1924年12月1日,邬达克在外滩24号
横滨正金银行内拥有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邬达克打样行。1937年,邬达克将自宅租予一位德国外交官,后又转卖给大华火柴公司经理邵修善,自己和家人搬到由他设计的公寓居住。1947年1月,邬达克携妻子和幼女及岳父母乘“波尔克总统号”邮轮离开上海。1958年10月26日,邬达克因心脏病在加州
伯克利去世,终年65岁。
1916年,拉斯洛·邬达克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拉斯洛·邬达克为上海设计了120多座各具风情的建筑,大部分保存至今,包括国际饭店、
武康大楼(今武康大楼)、
大光明电影院(今大光明电影院)等在内的31幢建筑被列为上海市文物或历史保护建筑,1个区级历史保护建筑。贯穿他独特建筑理念与文化思想的作品至今仍然镌刻在上海城市的天际线上。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童年的拉斯洛·邬达克爱画画,他9岁开始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年仅12岁就作为签约雇员在其父建筑公司正式工作。大学入学前,邬达克已取得木匠、泥水匠和石匠的证书。1910年,17岁的邬达克进入布达佩斯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科技大学建筑系就读。1911年5月,邬达克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完成了其建筑师生涯的首部作品——位于拜斯泰采巴尼亚郊区维赫奈镇的圣母玛利亚女王教堂。这座教堂成为邬达克全部作品中,在上海以外仅有的两件建筑作品之一。为躲避战事,拉斯洛·邬达克独自步行越过冰封的黑龙江进入中国。在哈尔滨,邬达克用西伯利亚铁路工作证和假护照,补办了通行于中日两国的铁路旅行证并搭乘邮船南下,于1918年11月28日来到上海。
事业起步
工作半年后,拉斯洛·邬达克被老板罗兰德·克利晋升为主任建筑师,并被引荐给上海租界的上流社会。随着一系列优秀设计作品的面世,拉斯洛·邬达克开始在上海建筑界被熟知。1920年12月,他与老板罗兰德·克利签署了合作伙伴协议,正式成为其合伙人,洋行改名为克利和邬达克洋行。
1921年2月,拉斯洛·邬达克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回家乡奔丧。1921年下半年,他重回上海。1922年6月1日,29岁的邬达克跟旅沪德国富商的女儿吉塞拉·迈耶结婚。邬达克向岳父借了一笔钱,并立刻着手设计和兴建自己的第一栋房子——位于吕西纳路(今利西路)17号的住宅。其设计风格融合了欧洲中部和地中海沿岸建筑的双重影响。他的事业随着他的新婚开始进入了收获季节。
1924年12月1日,31岁的邬达克在外滩24号
横滨正金银行内拥有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邬达克打样行。1925年初,邬达克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捐赠人委托,设计建造一所为驻沪外国人服务的综合性医院,赠给工部局。宏恩医院是邬达克第一个完全由自己负责的工程,也是他独立开业后完成的第一个重要作品。
1926至1928年,邬达克连续三个夏天去法国、西班牙、瑞士、德国和匈牙利游历避暑。于是,1928年间邬达克设计的哥伦比亚住宅圈就深受此次旅行的影响。1929年初,邬达克应基督教美国卫理斯教派所托,在汉口路西藏中路口原中西女塾旧址建设
沐恩堂(今沐恩堂)。原房子转让后,邬达克自己则在街对面的番禹路129号,购地建造了一幢规模略小的英国乡村都铎式自宅。这是邬达克及其家人在上海的第二处住所。
19世纪30年代初席卷欧美的Art Deco(装饰主义)
飓风刚登陆上海,邬达克站在潮头,在建筑作品中开始抛弃过去欧洲传统的各类复古建筑的做法,旗帜了成为“现代的
装饰艺术派”的先锋。1931年11月,南京路上闭门歇业的老大光明戏院被英籍华人卢根为总经理的联合电影公司买下,并于次年拆除。为重建新影院,卢根找到了邬达克。受Art Deco风格的影响,邬达克在
大光明电影院设计上,一扫过去严谨、唯美的古典复兴风格,使该影院成为中国西式建筑转向“现代的装饰艺术派”的标志。同年,邬达克携全家搬进番禺路自宅。自1931年至1933年,邬达克曾先后为大光明重建工程设计了三套方案,最终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为横竖线交叉的体块,浅黄色墙面,嵌以大面积玻璃窗。1932年,邬达克打样行搬入圆明园路209号真光大楼,改名邬达克洋行,邬达克迎来了其事业全盛期。1938年,邬达克搬离番禺路自宅,到附近的达华公寓去居住了,遂将番禺路自宅租给了德国驻沪领事费希尔博士。1943年至1944年间,邬达克又将番禺路自宅卖给了邵修善。
晚年
1946年8月,邬达克洋行因被控囤积居奇、扰乱市场被查封,邬达克一家在达华公寓的平静生活也被打破,软禁在家不能随便外出。邬达克开始考虑离开上海,这个他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城市。1947年1月,邬达克携妻子和幼女及岳父母乘“波尔克总统号”邮轮离开上海。邬达克后到瑞士小住,其间,他作为教皇的建筑顾问,参与了梵蒂冈大教堂地下室、圣彼得墓的保护性挖掘及修复工作。1947年下半年,邬达克转而申请赴美定居。1948年6月邬达克携妻女及岳父母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
旧金山。他在伯克利大学附近为自己设计了一所没用一根钉子的瑞士风格的房子。1958年10月26日,邬达克因心脏病在加州伯克利去世,终年65岁。
个人生活
拉斯洛·邬达克是家中长子,有三个姐妹和一个弟弟。1922年6月1日,29岁的邬达克跟旅沪德国富商的女儿吉塞拉·迈耶结婚。1937年到1947年,在离开上海的前十年,邬达克和妻子女儿以及岳父岳母一直居住在达华公寓的一楼大平层内。1958年10月26日,邬达克因心脏病在加州
伯克利去世,终年65岁。
代表作品
美国花旗总会大楼
美国
花旗总会大楼位于福州路209号,拉斯洛·邬达克特别喜欢当时自己设计的美国花旗总会大楼。这个盒子一样的八层建筑具有美国
佐治亚州复兴式风格,每层楼上都有对称的连排窗户。在顶层,邬达克设计了一排白色大理石的帕拉弟奥式拱窗,形成一个装饰性的骑楼,外墙上贴有深棕色的墙砖。这种装饰手法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变得十分流行。1953年,这栋大楼由上海军管会接收。1960年,这里成为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所在地,大楼更名为“高法大楼”。2018年,随着新中国第一家金融法院——
上海金融法院的入驻,这栋百年老建筑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宏恩医院
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1号楼)位于大西路(今延安西路) 221号,该建筑延续了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的古典复兴风格,立面为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医院高五层,局部六层,钢筋混泥土与砖木混合结构。在设计时强调尽量减少令人压抑的医院气氛。各部分功能布局合理,流线顺畅,医务楼和服务楼间联系便捷。底层采用浅门廊、敞廊等,使患者尽可能接近和欣赏花园。
爱神花园
爱神花园位于巨鹿路675号,于1931年落成。建筑为文艺复兴时代古典式花园住宅,具有宫殿气派,型制和柱式都称得上典范。南立面设置贯通两层凹槽的爱奥尼克柱式门廊,二层柱间为弧形阳台,
铸铁花饰栏杆,表现出轻盈、雅致的女性美。最特别的是,椭圆形主楼梯的铸铁栏杆内嵌入“KSL"图案,是妻子陈定贞特意把
刘吉生的英文名字永久地铸造在了爱神花园。
哥伦比亚住宅圈
由美商普益地产公司开发的别墅群哥伦比亚住宅圈(今外国弄堂私人住宅),包括新华路119弄、155弄、185弄、211弄和329弄,因靠近哥伦比亚路(番禺路旧称)而得名。为了保证舒适美观,房产公司选择邬达克为建筑师统一规划,每幢洋房则根据业主要求单独设计,设计了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十三种不同风格的住宅。
主要作品
中国上海
黄浦区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4月16日,来源参考
静安区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4月16日,来源参考
徐汇区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4月16日,来源参考
长宁区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4月16日,来源参考
杨浦区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4月16日,来源参考
普陀区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4月16日,来源参考
其他国家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4月16日,来源参考
后世纪念
邬达克逝世50年后,匈牙利把2008年称为“邬达克年”,并从1月22日起在上海举办一系列邬达克的纪念活动。这其中就包括在建筑师曾经设计的国际饭店里举办邬达克的建筑设计展。
2013年1月8日是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上海第一座以建筑师命名的纪念馆在邬达克自宅启幕、《
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新书发布,“邬达克与城市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也于当天举行。
自2015年以来,每届“文化月”都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形式让公众走进邬达克,了解他的建筑和上海城市发展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展示过史料、学术研究成果、艺术品后,2019年,主办方别出心裁地打造了一场“邬达克建筑3D影像展”,邀请立体摄影和摄像的行家们,用自己的作品来展现邬达克的代表作,带观众多维度地发掘历史,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阅读城市建筑。
2021年,由
上海戏剧学院出品、上海戏剧学院演艺中心制作的原创舞台剧《邬达克》在上戏首演。展现了拉斯洛·邬达克漂泊动荡的人生,探索凝结在他生命中的身份认同、艺术理想与家国情怀。
人物评价
拉斯洛·邬达克为上海这座城市贡献了自己一生中99%的建筑作品,这些建筑就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融入了上海人世世代代的生命中。(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评)
拉斯洛·邬达克为上海设计了120多座各具风情的建筑,大部分保存至今,包括国际饭店、
武康大楼(今武康大楼)、
大光明电影院(今大光明电影院)等在内的31幢建筑被列为上海市文物或历史保护建筑,1个区级历史保护建筑。贯穿他独特建筑理念与文化思想的作品至今仍然镌刻在上海城市的天际线上。(
人民日报评)
拉斯洛·邬达克之于上海,好比高迪之于
巴塞罗那。不同的是,在1918年的上海,邬达克是一个纯粹的外来者,且不名一文。但在之后的三十年里,他却以传奇的人生书写了上海的建筑传奇。(
解放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