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
福建省晋江市下辖街道
青阳街道,隶属于泉州市晋江市,位于晋江中心市区,东与陈埭镇接壤,北、西与梅岭相邻,南接罗山街道。青阳街道辖区面积约11平方千米,设有1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6.5万人,流动人口4.5万人。
青阳原来因坐落于青梅山之阳而得名,撒镇设办事处后。因地处市区,故续青阳名称,青阳街道其前身是青阳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在青阳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
青阳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有企业623家,有服装鞋帽、手钩漂染,电子塑料、电脑绣花、织带包装、机电部件,食品罐头等多门类行业,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是青阳街道主要经济支柱。2020年,青阳街道实现财政收入14.54亿元,总收入多年保持全市各镇街第四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522亿元,多年领跑全市。辖区内有龙头企业利郎(中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增长点包括金融行业、航空业和总部商贸经济。从2012年开始,街道有序推进“退二进三”,着力盘活一批废旧厂房、闲置用地,重点培育洪山文创园、利郎创意园等文创园区,市场活力全面激发,资本要素、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显著增强。
青阳公共文体设施配套完善,戏剧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体育中心等文体设施坐落辖区,方便提供优质的文化体验和服务,拥有马哥孛罗、金玛、南苑、爱乐、帝豪、兴泰、阳光商务7家星级酒店。青阳的文化底蕴浓厚,辖区内有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纪念馆及其读书处——白毫庵、明代一门忠孝——庄用宾故居、明代庄际昌状元衙等名胜古迹。
历史沿革
青阳镇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青阳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唐开元六年置晋江市,青阳属晋江县。入宋以后,青阳为二十七都及二十八都,均称永福里。其地域为现在的青阳镇全部,还包括陈、罗山县磁灶镇的一个村。明清时期,青阳有了长足的发展。1935年,青阳为晋江县三区区治所在地。1944年,撤区为乡(镇),青阳为示范乡,是乡公所署地。1949年9月,青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阳属晋江县第八区。1951年成立泉州市市,县市分设,晋江县人民政府由泉州城内迁至青阳。自此,青阳成为晋江市(市)所在地。1956年,青阳改为区级镇;1958年改为公社;1980年又由公社划分为镇、公社二个机构;1985年,镇、乡合并成为一个青阳镇
地理环境
青阳镇位于晋江市北部,东与陈埭镇接壤,北与池店镇相邻,西邻磁灶镇,南邻罗山镇。
青阳位于市域北部,距泉州市12公里,古称“五店市”,原为农村小集镇。民国34年(1945)以后,海外侨胞集资扩建街道(锦绣街、塘岸街、新街仔),至1949年前,总长计1300多米(路面宽5米~6米)。县城迁至青阳后,各项城镇建设有所发展,但由于基础较差,晋江市地处海防前线,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很少,县城也没有建设规划,加上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基础设施滞后,城市功能十分薄弱,仅是全县的政治中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海峡两岸形势的缓和,晋江侨乡经济迅速发展,县城规划建设开始摆上位置,各项建设投资逐渐加大,面貌有明显的变化。1983年首次进行总体规划,着手进行街道、公共设施、公共交通、水电、住房等建设,塘岸街、旗牌街改建、拓宽,县城开始由农村集镇向工贸城市转化。1992年撤县设市,迈入了科学规划和建设现代化侨乡新型城市的历程。
晋江市设市以来,按照“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超常规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和城市建设力度,各项建设全面铺开。全市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0多亿元,是设市以前城建投资总和的38倍。至2000年,建成区面积已达12.8平方公里,比原来扩大了3.5倍,城市人口达8.82万人,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功能逐步完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框架。在全省创建文明城市竞赛中,先后被评为“先进城市”、“优胜城市”,并荣获“省级文明达标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行政区划
青阳街道辖13个社区:青阳街道办事处驻永福里(南山路1号)。
青阳镇下辖24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3640人。旅居海外的侨胞、港胞同胞7.1万人。
村委会名称:高霞村:高霞;洪宅安村:洪宅安、仑顶;象山村:象山、新乡市陈村镇村:陈村;曾井村:曾井;苏塘村:苏塘;后间村:后间村;岭山村:顶岭、下岭;许村:许厝、崎山、后圳坑;竹树下村:竹树下、田洋;三光天村:三光天、霞塘、许塘;王厝村:王厝、岩下;屿头村:屿头、山头;霞村:霞浯;烧厝村:烧厝;赖厝村:赖厝;普照村:普照;霞行村:顶陈、下陈、下行张;青华村:内头李、烟边巷、大井口、一门官下、西边宅、井仔口;桂山村:后塘、后塘街、后崎、轩内、隘门头;梅青村:孙厝头、大石脚、凤美山、三角内;青阳村:杏厝王、东岩口、新田、沿塘头;莲屿村:沿塘、西宫、中堡、尾透、田洋;蔡厝村:蔡厝。
居委会名称:
经济
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89:48:51.11;财政总收入3.99亿元,其中上缴税收3.8亿元;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90元.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乡镇50强第一。
城郊农业初具规模。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行粮食生产基地、蔬菜基地、禽畜养殖加工基地、果林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其中五万株龙眼基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龙眼名优基地。大力加强以水利和生态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仕头粮食自给工程建设;完成许塘蔬菜基地排淤灌水工程建设;进行陈村———普照溪整治、霞浯直溪整治和九十九溪青阳沿江支流整治。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全镇有乡镇企业1235家,拥有服装鞋帽、手钩漂染、电子塑料、电脑绣花、织带包装、机电部件、食品罐头等多门类行业,数千个规格品种。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是青阳镇主要经济支柱。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81.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0亿元,出口交货总值5.57亿元。乡镇企业产值超千万元的有6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3家。全镇有农业部全面质量达标企业13家,管理基础工作达标企业14家,13项产品被评为省部级名牌产品,省级以上新产品4项。全镇累计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8家,获得ISO9002产品质量认证企业4家。凤竹集团公司取得全省首张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100”认证证书。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市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日趋繁荣活跃。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镇集贸市场30多处,商业网点650多处。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晋江市装饰材料市场、青华小区小商品市场、阳光东路鞋材市场相继开业融市。阳光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金明电器城、威兰新超市等大型现代商场建成营业。市镇联合投资扩建曾井果蔬批发市场,建设竹园综合市场。市区综合市场、曾井蔬菜批发市场、翰林池市场、下行钢村市场保持了较好的销售势头。商贸流通业、传统服务业、酒店业发展迅速,市区有星级酒店12家,每年接待宾客20万多人次。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也日趋活跃。
社会
科技:是福建省科技示范镇,企业科技含量逐年增加。
教育: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初步实现教育强县目标。全镇有5所中学、1所职专、18所小学、20所幼儿园。迁建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首期工程2002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九五”以来镇财政共投入教育事业8358万元,被评为泉州市“小学十配套”达标镇,全省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文体:全镇有业余文化社团17个。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福建省文化信息网络工程试点单位。镇体育代表团参加晋江市第九届运动会,获得总分、金牌数、成年组团体总分、少年组团体总分四个第一。篮球运动是青阳镇的传统体育项目,镇男子篮球队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运动会获三连冠,青阳镇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镇、被农业部、国家体委、农体协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卫生:参与晋江市全国、省级卫生先进城市,通过达标验收。
广播电视:至2000年4月底,全镇29个村(居)通过有线电视,进村率100%;有线电视户数15445户,入户率71%。
此外,青阳镇还被评为泉州市文明镇,双拥模范镇、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单位。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侨乡晋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9.29平方公里,总人口9.3万人。旅居海外的侨、港澳同胞7.1万人,台胞4万多人。
1978年,青阳镇仍是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仅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元,经济基础还相当薄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阳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艰苦创业,经济发展年年上新台阶,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被评为福建省“明星乡镇”、“福建省乡镇第一强”、“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300佳”乡镇之一,被国家财政部列为“中国百名财政大乡”、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50强乡镇榜首,镇党委被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经济腾飞结硕果。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8.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0亿元(90年不变价);财政总收入3.99亿元,其中上缴税收3.83亿元;全社会出口总值1.75亿美元。经济总量和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乡镇50强榜首。
基础设施
供水工程:市区拥有1座日供水20万吨的自来水厂和1座日供水4万吨的自来水厂。
供电工程:拥有1座11万伏输变电站
交通设施:市区高等级水泥公路纵横交错,贯通各村(居),并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全市各镇。4D级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坐落于青阳镇。
邮电通信:程控电话装机总数4.25万户,是全省第一个电话四万户镇,开通移动电话3万户。
土地开发:累计投资5000万多元开发建设梅岭、洪山区两个镇级工业小区,目前已初具规模。
城市建设: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现代小城镇。推动实施市区旧城改造,市区旧城改造第一期工程总拆迁面积7.3万平方米,新建工程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将建成一条新塘岸大街和两条步行街区。
城市建设
城市交通。1992年以来建成东环路、南环路、泉安路、中干道、北环路、崇德路、迎宾路、西干道、江福路及市区小区部分干道,形成总长度32.1公里,“五纵三横”的市区道路网络。人均道路面积超过省规定指标。1995年组建的晋江公共交通公司投入运行,城市公交路线2000年已开辟营运22条,全年营运里程426.7万公里,客运量513.6万人次。市区有5个客运汽车站,线路贯通全市各镇、村,还直达福州市厦门市汕头市广州市、深圳、拱北街道等地。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于1996年9月首航成功,市区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邮电通信。建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拥有程控电话网、数字传输网、移动通讯网、无线传呼网、数据通信网五大骨干的现代化多功能通信网。市区电话用户3万多户,电话普及率达35%;移动电话用户2万多户;并在市区建成IC卡公话一条街,大大提高了公用电话的方便程度。
供水工程。市区已建成第一水厂和第二水厂第一期工程,供水管道多次改造、扩网,供水能力大大提高。年供水量达900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98%。同时完成雨水管道52公里、污水管道36公里的铺设;全长6.3公里内沟河的整治工程。
供电供气工程。市区已建成占地4500平方米,具有别墅花园式的青阳110KV变电站。日供电最高负荷达2.3万千瓦,保证了市区优质供电。城市输电线路总长度为234公里,市区道路实现路灯化。2000年市区燃气管道工程、竹园小区燃气瓶组站建成完工,市区燃气普及率达92%。
环卫设施。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清洁城市,化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加强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建有城市公厕358座,其中水冲式112座;垃圾箱1450多个和青华、曾井、安居工程3个垃圾中转站;建成占地50亩、日填埋能力75吨的铜锣山垃圾处理场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6%,实现垃圾日产汽车公司日清,市区日清扫面积达80万平方米。
园林绿化。对园林绿化采取倾斜政策,投入资金达3770万元,重点用于城市道路绿化、新村小区住宅绿化和城区中心绿地绿化建设。市区绿化面积已达272.5公顷,市区绿化覆盖率31.2%,人均公共绿地6.18平方米。建成阳光绿化广场园林小区、新店绿化广场和市区各环岛、部分主干道绿化带改造和世纪公园入口处的建设。“城市园林绿化达标”通过省政府验收,初步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绿化格局。
参考资料
青阳街道情况简介.晋江市人民政府.2024-03-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
经济
社会
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