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黍指霜霉
霜霉目霜霉科真菌
玉蜀黍指霜霉,菌类。病株矮小症,叶片呈现淡绿黄绿相间的条纹,叶背生白色霜状霉层,后期病叶枯死,引致玉米霜霉病,又名瓜哇霜霉病(Java corn downy mildew disease)。分布在中国、中非、扎伊尔、尼泊尔印度印度尼西亚刚果俄罗斯索马里菲律宾澳大利亚
国外分布
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以色列阿根廷牙买加委内瑞拉;澳大利亚,扎伊尔。
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
寄主包括玉米、羽高梁、墨西哥假蜀黍以及狼尾草属、摩擦禾属植物等,玉米受害重。
典型症状
幼苗发病后全株淡绿色、黄白色活白色,逐渐枯死。成株多自中部叶片的基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叶上初生淡绿色长条纹,可互相汇合,失叶片下半部或全叶变为淡绿色、淡黄色。高湿条件下,褪绿条纹上长出白色霜霉层。叶鞘与苞叶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病株矮小症,偶尔抽雄,一般不结果穗,提早枯死。轻病株虽可抽雄结穗,但籽粒不饱满。
病原菌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分生孢子梗无色,基部细,有一隔膜,上部肥大,梗长150~550,上部二叉状分枝2~4次,整体呈圆锥形。小梗近圆锥形,顶部着生1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近球形,大小27~39μm×17~23μm。未发现卵孢子。
夜间植株结露,温度24℃以下,适于分生孢子形成。夜间3~4时为产孢高峰期。分生孢子寿命短,在培养皿内保湿10h,即丧失侵染能力,在玉米幼叶上,高湿下经20h,仍有侵染能力。
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
热带亚热带病区病原菌在各季玉米之间交互感染,辗转为害。分生孢子不断再侵染。野生寄主也是重要侵染菌源。例如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多年生羽高粱,病原菌在分蘖基部存活,度过旱季,成为下一季发病的菌源。田间排水不良,土壤黏重,高湿多露,氮肥过量等都有利于病害流行。
病原菌可能随带菌植物材料和种子远传,但种子干燥后,病原菌失活。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检疫措施包括禁止由境外疫区引进玉米种子和寄主植物材料(包括包装、铺垫材料)。国内发现疫情后,应立即采取隔离、铲除措施。发病地区的防治需采取综合方法,包括种植抗病品种,搞好田间卫生,清除杂草寄主,防止来自发病田的交叉感染,早期拔除病苗,以及生长期喷药等。
参考资料
玉蜀黍指霜霉.www1.im.ac.cn.2011-09-23
目录
概述
国外分布
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
典型症状
病原菌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
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