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旺(1936年2月5日—2008年2月2日)是福建安溪人,中国计算机软件专家,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和
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是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
超级计算机研制的主要设计者和领导者之一。1956年毕业于
复旦大学数学系后留校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调到长沙工学院,历任(电子)
计算机系副教授、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他主持设计成功中国第一个
Fortran编译系统,并于1979至1983年任银河1号软件总负责人。199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2月2日在
长沙市逝世,享年72岁。
1956年3月,陈火旺从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至1970年1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
北京大学数理逻辑专业、英国国家物理所进修。
1970年1月,陈火旺调到
国防科技大学(1999年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历任(电子)
计算机系副教授、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
2003年10月,陈火旺作为“院士八闽行”活动的成员之一前往
厦门市,以《建设科技合作通道,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主题,进行调研、指导工作和举办科普报告。
陈火旺在中国国内率先实现
计算机符号宏汇编器。70年代初主持全国
Fortran编译程序会战,设计成功中国第一个Fortran
编译系统。1979~1983年任银河-I
超级计算机软件总负责人,负责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直接主持
向量语言的设计、编译方案的制定和向量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审定,“银河-Ⅰ”获1984年中央军委国防科技成果
特等奖。1987年起主持面向对象集成化
集成开发环境研制,建造了国内首例面向对象环境;1989年起领导并主持非单调推理系统研究,把
Prolog从单调发展到非单调。这两项目分别获1991年、1993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领导完成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译)著4部,发表论文60余篇。
陈火旺是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领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主任委员。
61年前
立春的那天,闽南山区
安溪县长卿镇,火焰通红的铁匠炉边,那位衣衫褴褛、目不识丁的陈铁匠喜上眉梢,为刚刚出生的儿子起名为“火旺”。
陈火旺是中国计算机软件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国家、军队和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人民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