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果
杜鹃花科熊果属的植物
熊果(学名:Arctostaphylos uva-ursi)是杜鹃花科熊果属的一种植物,又名熊葡萄、熊莓、紫林。在加拿大美国,熊果常被称为Kinnikinnick(源自Unami语“吸烟混合物”)。
形态特征
熊果是一种小型匍匐性木本地被灌木,高度为5-30厘米(2-12英寸),野生的熊果群落可以非常密集,高度很少超过15厘米(6英寸)。直立的分枝小枝从长而柔软的匍匐茎中生长出来,这些茎由单一根系产生。匍匐茎会逐渐生根,定期发出小根。细腻的天鹅绒般的枝条最初为白色至淡绿色,随着成熟变为光滑的红褐色。小而孤立的三鳞芽呈深褐色。
叶为常绿性,可以持续生长在树上1-3年才会掉落,叶小,单叶,互生,倒卵形,质地硬且厚;叶面光亮,叶暗绿色,叶背的颜色比叶面淡。在春天开花,花期为每年的三月至六月,花小,白色或粉红色。
果实为红色的浆果,光滑、有光泽的果皮直径为1⁄4至1⁄2英寸(6至13毫米)。红色果实会持续到初冬。生食时果实味道苦甜,但煮熟和干燥后会更甜。每个核果内含1至5颗坚硬的种子,在萌发前需要磨砂和分层处理,以减少种皮并打破胚胎休眠。每磅干净种子平均有40,900粒。
分布范围
熊果分布在北极圈及广泛的分布在北半球,在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只分布在高海拔的山区。广泛分布于北美多岩石砂地的树林及开阔地。
在欧洲的分布范围,由冰岛挪威的北开普,往南至西班牙南部(内华达山脉)、意大利中部(亚平宁山脉)及希腊北部(品都斯山脉)。
亚洲的分布范围,由西伯利亚北极地区,往南至土耳其、高加索及喜玛拉雅山脉。
繁殖方法
熊果繁殖一般采用插繁殖或秋季播种繁殖 但扦插材料消耗大,播种后代变异系数大,相比之下在熊果的大规模繁育种植上,采用开源创众农业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无疑将加快熊果的产业化进程。对熊果的一个材料(一叶一芽)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进行培养,可迅速大量的获得优质熊果种苗。而且不受熊果繁殖周期影响,可以大大提高其繁育速度,而且通过TERNPC繁育出的苗侧须根发达,成活率高。由于该技术属于无性繁殖,这种方法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种子育苗中出现的后代性状变异。整体上看采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对熊果进行微材料无性快繁,能无变异、低成本、短周期、大规模、产业化大规模快繁生产,快速向社会各界供苗。
主要价值
熊果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常绿植物,可以做为观赏植物使用。也可以做为水土保持的植物,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熊果的叶子含有丰富的单宁,在以前也被拿来制皮革。
美洲原住民还使用这种植物制作黄色染料
亚种
熊果有四个亚种:
熊果(Arctostaphylos uva-ursi subsp. uva-ursi)–分布于北极圈及其周边地区。
Arctostaphylos uva-ursi subsp. adenotricha–分布于美国内华达山脉
Arctostaphylos uva-ursi subsp. coactilis–分布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海岸、中海岸及旧金山湾区
危地马拉熊果(Arctostaphylos uva-ursi subsp. cratericola)–特产于危地马拉海拔3000-4000米的山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主要价值
亚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