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寺,原名万寿寺,位于
张掖市县府南街,原张掖中学校园内,现为古塔广场。寺与塔初建于
北周或更早一些,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
寺与塔初建于北周或更早一些,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据《重修万寿寺碑记》载,“释迦涅盘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万四千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甘州木塔其一也”。据《甘镇志》记载:后周时已有之,隋开皇2年(公元582年)重建,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敕尉迟敬德监修,明清均有补修,其建筑技巧集木工、铁工、画师技法于一体,制作精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木塔寺的建筑将木工、铁工、画师的技法融于一体,建筑得精密稳固,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木塔寺中的木塔是张掖城内五行(金、木、水、火、土)塔之一。塔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上面均有木刻的龙头,龙口还含有宝珠,下面悬挂着风铃,主体全部都是木质结构,外檐是阁式的建造风格,塔身内壁都是由砖砌成的,每层塔楼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并雕有花饰门楣还嵌着砖雕的匾额。
塔第一层东为"登极乐天"、西为"入
禅定"。第二层东为"西天正觉",西为"宝代金绳"等,整个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纵横交错,相互拉结,是完整而坚固的木质结构造型。附有楼梯,供人攀登。每层都有回廊、扶栏、可依栏远眺,整座塔给人以高大、巍峨之感,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楼阁建筑艺术特点。最上层原有古钟一口,叩之,钟声隐约若在天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皆闻。"
释迦塔疏钟",曾是
张掖市八景之一,可谓:"塔势凌霄汉,钟声叩白云"。
僧卜舟题
上海万寿塔诗一首:"巍然笔势蘸寒谷,九级玲珑造化互,结顶朝元映日月,盘根错节傲霜风。声飘烟景微茫外,影射波光淡漠中,灵瑞钟
张掖市秀,宏仁标范永流东"。这座塔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构制精细,别具风格。塔后有楼,俗名黑楼,取镇慑黑水之意。现存者为清末重建,也称藏经楼,阔五间,27.4米。楼有两层重檐
歇山顶,四周木构栏,雄伟壮阔。1983年到1986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现在修一新,全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头拱,大梁立柱连结,纵横交错,相互拉结,浑然一体。木塔寺内现壁有
张掖市民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