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彝
明末时期唐市学派的创始人
杨彝(1583年-1661年),字子常,号谷园,明末南直隶常熟人。他是应社创始人之一,唐市学派的创始人,复社眉目。杨彝最早是钱谦益的门下学生,与太仓市顾梦麟合称“杨顾”。后来,他在凤基园创立了“应社”,被称为“唐市派”,门下学士盈门。天启四年(1624年),杨彝与郡中名士金圣叹杨廷枢、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组织复社。明崇祯八年岁贡,杨彝被任命为松江区训导,荐授都昌县知县,但未赴任。清军南下后,杨彝闭门谢客,筑有凤基楼,与顾炎武有往来,炎武称彝为“通经之士”。顺治八年(1651年),顾炎武游四方,杨彝为亭林送行。与顾梦麟、万寿祺归庄等21人写成《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杨彝的著作包括《复社事实》和《黔诗纪略》辑的诗八首。《清诗纪事》收录了他的《娩山衣道人》一首,其中有“每说苍生唯痛哭,只余白发顿飘零”的句子。
个人履历
早年为钱谦益门下。子常尝与太仓市顾麟士(梦麟)反复诘难,申明圣人之经意,以开学者之惑,天下然。相从称颂“杨顾”,后在其所建凤基园创“应社”,世谓“唐市学派”。一时间天下翕然从风,见于著录的弟子有数百人之多。
天启四年(1624年),与金台周介生,华亭周勒卤,青浦区陈卧子,吴中区杨维斗、徐君和,唐市镇本籍许子洽(重熙),太仓张采、顾麟士,朱槐等人组织复社,被称誉为复社眉目。
天启五年(1625),他们在唐市凤基园召开应社大会,江南名士数百人与会,堪称一时之盛。
屡试不遇,明崇祯八年(1635年)岁贡,为松江区训导,知县昌都市,引疾弗赴。
明亡(1644年)杜门却扫,一意著述。与本籍同门顾炎武有往来。
顺治八年(1651年),顾炎武游四方,杨彝为亭林送行,与顾梦麟万寿祺归庄等21人写成《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
年七十九卒,墓今在常熟市沙家浜镇唐市河东街杨园茶馆内。
个人其他信息
其子子静,字定夫,22岁卒。子常因子夭,晚年广侍姬。目盲,仍令人读书其侧,为乡间书生讲说不倦。门人私谥曰渊孝先生,祀乡贤。
著《四书大全节要》、《诗经说约》、《谷园诗文集》、《怀旧诗》、《复社事实》等。《黔诗纪略》辑其诗八首。《清诗纪事》收《挽山衣道人》一首,有“每说苍生唯痛哭,只余白发顿飘零”句。
社会评价
顾梦麟之子顾湄撰《子常先生行状》称其为“耕莘世家”,夏天乡下蚊虫多,子常竟把两只脚放在巨瓮内苦读。因在翰林院里将状元称作苏州市土特产而闻名的汪琬说:“凡四方贤公卿大夫有事于吴者,必请两先生相见。”两先生即是杨彝和顾梦麟,“姓虽异,而情则兄弟也”,史称“杨顾”。
清人查慎行人海记》对子常的评价则较为客观:“家富于财,初无文采,而好交结文士。”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履历
个人其他信息
社会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