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巾》是一部1980年上映的
剧情,由
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张良执导,
王琴宝、
张怀志、罗雪英主演。影片讲述了苏州评弹艺人郭月庭一家因受恶霸丘龙迫害而家破人亡,父女分离的故事。多年后,苏州解放,一家三口终于重新团聚。影片中还描绘了郭月庭与妻子美玉共同养育一对孪生女儿,以及郭月庭为保护家人而离乡背井的情节。该片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老华侨郭月庭漫步在苏州园林里。明媚的春光,幸福的游人,牵动起他的万端思绪,回忆,又把他带到了40年前。那时,他是一名评弹艺人,妻-子美玉是刺绣能手。夫妇俩守着一对孪生女儿,相依为命地苦度时日。不料恶霸丘龙妄图强占美玉,月庭劈伤丘龙,把妻女托咐给师兄夏月清,带着一角梅花巾远走异乡。而今,他满头白发回到了祖国,不禁更加情怀激荡。郭月庭应邀观赏评弹《梅花巾》的演出。台上亲切动人的演唱,述说的正是自己一家在旧社会的悲惨经历。郭月庭逃离后,美玉带着两个女儿随夏月清夫妇一起逃难。
后来,
美玉精神失常跳崖而死,
白梅被善良的芬妈收养,二人以刺绣为生。夏月清带着红梅卖艺为生,四乡奔走。一次姐妹俩在吴镇桥头相遇,却互不相识。在苦难的岁月里,红梅、白梅长大成人。白梅在梅园里遇见了青年画家石磊,两人产生了爱情。在石磊帮助下,白梅精心绣了一幅《梅竹图》。不久,白梅被迫做了杜松年家的绣娘,这幅《梅竹图》被杜妻冒充自己的作品送
世界博览会骗取名利。白梅揭露了真情反遭监禁。杜松年的儿子石磊回家后认出绣娘就是自己所爱的人,对父母非常气愤。他决心救出
白梅。夏月清在带着红梅卖唱时,又遇到恶霸丘龙,他企图霸占红梅。在和丘龙搏斗中,夏月清被打死,红梅拾枪打死了丘龙。警察追捕红梅时,却把从杜家逃出的白梅抓住,并踩坏了她的手指。而红梅却被抓进了杜家,被杜妻毒哑了
喉咙。后来姐妹俩被关进同一问牢房。法院判处红梅死刑。芬妈前来探望时诉说了白梅的身世。红梅也认出了姐姐。在骨肉诀别之际,人民军队解放了
苏州市,救出了这对姐妹,又治好了她俩的伤残。白梅和石磊也幸福地团聚了。
演唱声中,郭月庭已不能自制。他走向演员红梅,掏出珍藏的一角梅花巾。观看演出的
白梅也和姐姐一起拿出另一角梅花巾。分离40年的骨肉,终于团圆。
为了寻找心目中的女主角,张良跑遍了苏州,但是专业剧团的女演员年岁过大,艺校、评弹学校的学员年纪又太小。报纸报道了
张良寻找女主角的事后,很多女孩上门自荐,但是她们一个个体格强壮,完全不是他心目中苗条“
苏州市美女”。最后,他在上海
歌剧院找到了成年女主角的扮演者。
片中丘龙戴的
中国国民党徽章,因为找不到真的,剧组便用一个国民党帽徽代替。杜家庆祝宴会上所用的茅台酒瓶,也是因找不到旧式样的而用解放后的样式的酒瓶代替。
“文革”期间,张良被下放到
东北地区后,因工受伤,妻子又生病,生活极为困难。他送妻子回她的故乡苏州养病,得到了苏州父老乡亲的热情接待,他看到生活的希望。在这段时间,他参观了刺绣研究所,惊叹于绣女们的高超绣艺,下决心如果以后能再回电影界一定要用电影来歌颂这些勤劳的人民和她们创造的艺术财富。1972年,他得到平反后再返
苏州市,又领略了苏州的评弹和园林的魅力,更希望能把这些都拍成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州人民的智慧。于是,他和妻子
王静珠一起开始筹划故事。1979年,
张良夫妻创作的剧本经
珠江电影制片厂领导审核通过,张良主动找到厂领导请战,要求担任导演。经再三争取,珠影终于同意把这个任务交给从没有独立执导过影片的张良。
张良喜欢中国章回体小说,认为那种形式环环相扣,有头有尾,也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以,他决定在影片中尝试采用章回体形式,按照群众的习惯结构影片;又根据剧情内容,在影片结构上按照评弹艺术的演唱特点做了安排。例如让故事从评弹的演唱化出去,到戏剧情节转折关头再拉回舞台。
关于影片的结尾,曾有人建议张良以悲剧结束,让白梅含冤死去。张良几经考虑,觉得那种处理固有动人之处,但剧本的立意是写新与旧的对比,是写两姐妹在两种社会的不同命运,必须让观众看到
白梅在解放后的变化;另外,还应照顾观众的观赏习惯是希望惨痛过去有个幸福的结局,所以他决定还是采用大团圆的结尾。
该片使观众形象、真实地重温了解放前
帝国主义侵略和阶级压迫给评弹艺人、刺绣村姑和广大中国人民造成的悲剧和苦难,成功地让观众对新社会发出衷心的赞美。编导没有用政治性很强的语言口号,而是含蓄地通过人物的行动、思想感情的变化、景物的对比来现时代的民展变化。影片还特别注意写情,表现人物丰富多彩的感情,特别是全力塑造两个主人公的形象,刻画了她们不同的性格和心灵之美。它是一部寓理于情、寓教于情的影片,尤其是配上了深情感人的评弹和民歌演唱,以及优美的苏州园林与自然风光之美,从而更增添了影片感人的深度。(《电影评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