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奥托·威兰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德语:Heinrich Otto Wieland,1877年6月4日 - 1957年8月5日),德国化学家、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27年因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人物生平
海因里希·奥托·威兰在1901年于慕尼黑大学在导师弗里德里希·卡尔·约翰尼斯·提艾利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
1904年获得特许任教资格后,他继续在慕尼黑大学教书,并从1907年开始担任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的顾问。
1914年,他成为慕尼黑国家实验室有机化学部的副教授和主任。
1917年至1918年间,威兰在弗里茨·哈伯的领导下,在位于柏林达勒姆区的威廉皇帝研究所(现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工作,参与了武器研究,并合成了亚当氏毒气。
1913年至1921年间,威兰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担任教授,之后转至弗莱堡大学,接替去世的路德维希·加特曼成为教授,并负责编写加特曼的《有机化学实践》一书。在弗莱堡大学,他主要研究蟾蜍毒素和胆汁酸,并与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合作合成了多种生物碱。
1925年,威兰接任因反犹太主义困扰而退休的理查德·威尔斯泰特,成为慕尼黑大学化学系系主任。
1941年,他从毒鹅膏中分离出α-鹅膏蕈碱毒素。
在纽伦堡法案颁布后,威兰成功保护了受到种族歧视的犹太学生,使他们能够留在他的研究组或作为枢密院官员的客人。他的学生汉斯·康拉德·莱佩尔特在为库特·胡伯的遗孀筹款后不久被判处死刑。
家庭背景
威兰的父亲特奥多尔·威兰是一位拥有化学博士学位的药师,他在德国普福尔茨海姆拥有一间金银精炼厂。威兰是勃林格殷格翰创始人阿尔伯特·勃林格的妻子海伦·勃林格的表弟。
1915年至1920年末,威兰担任勃林格殷格翰的顾问,并在公司内成立了第一个科研部门。
威兰的女儿伊娃·威兰与费奥多尔·吕嫩于1937年5月14日结婚,吕嫩是196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纪念
自1964年起,为了纪念海因里希·奥托·威兰的科学贡献,每年颁发一次海因里希·威兰奖。该奖项最初旨在促进脂质和相关物质在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及临床医学方面的研究。如今,它已成为国际上最受推崇的科学奖项之一,颁发给在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及其临床重要性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研究者。海因里希·威兰奖已有逾半个世纪的成功历史。
2000年至2010年间,该奖项由拜林格·英格尔海姆公司赞助。
自2011年起,拜林格·英格尔海姆基金会接手颁发。获奖者由独立的董事会选出。自2014年起,该奖项设立了10万欧元的奖金。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纪念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