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十一月革命,是德国在1918年11月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该革命结束了德意志帝国的统治,拉开了魏玛共和国的序幕。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第一阶段为1918年10月~12月,彼时德国战时政府倒台,巴登亲王马克斯出任新首相。紧接着德国基尔水兵开始暴动,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导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随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多数派领袖艾伯特出任首相,组建政府。第二阶段为1918年12月~1919年1月,这一时期产生了“社会主义者”残杀社会主义者的现象,艾伯特等多数派认为革命已经结束,后在1919年1月,德国工人举行武装起义要求推翻艾伯特政府,社会民主党多数派联合旧军队和反动地主组成诺斯克“志愿军团”,屠杀革命者、工人和群众。第三阶段为1919年1月~1919年5月,德国工人阶级运动在诺斯克等的镇压下逐渐转入低潮,后在当年4月由巴伐利亚地区的工人阶级掀起了最后一次高潮,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德国社会民主党联合反动军队组成政府军于5月对其进行镇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失败,德国十一月革命结束。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是对以往德国工人运动道路的巨大突破,其推翻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半专制
君主制,促成了
魏玛共和国的成立,德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部分克服了
议会斗争道路的局限。此外,在德国十一月革命中,德国共产党的失败、
左派力量的真空为
纳粹党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耗尽了
德国的巨大财富,为应付战争所需的庞大经费,它加强了对国内人民的残酷剥削,并采用军事统治的办法,强迫人民为它们的掠夺战争卖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
德军在前线不断溃败,经济陷入危机,政治动荡。
为了防止革命爆发,1918年9月30日德国皇帝宣布实行国会制政府,答应在
普鲁士王国改革三级选举制。10月4日成立了议会制民主政府,自由派巴登亲王马克斯被任命为帝国首相,并邀请社会民主党的
菲利普·谢德曼参加政府。这些措施并未能阻止革命的爆发。
1918年秋季,西线的德军开始崩溃,战争的失败使
德国国内矛盾激化。同时在俄国
十月革命影响下,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事件过程
1918—1919年以
工人阶级为主体,广大革命群众参加的德国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意志帝国的经济陷于崩溃,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德国工人阶级开始把争取结束战争的斗争同准备武装起义结合起来。
1918年10月底,德国海军司令部命令驻基尔舰队出海作战,遭水兵拒绝,许多水兵因之被捕。11月3日,基尔舰队的水兵为了反对同英国舰队出海作战的命令,并要求释放被捕的水兵,联合码头工人举行了
游行示威,而且由游行示威很快发展成了武装的起义。
1918年11月4日,基尔革命的水兵和工人组成了工兵代表
苏维埃,夺取了基尔的全部政权,揭开十一月革命的序幕。
汉堡市、
不来梅、
莱比锡市、
慕尼黑等地也纷纷起来响应了这次起义,组成了工兵苏维埃,也纷纷夺取了各地的政权。
1918年11月9日,
德国首都
柏林的工人和士兵也爆发武装起义,占领了 政府机关、邮电局和火车站,推翻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迫使德皇威廉二世不得不匆匆地逃往
荷兰,武装的工人和士兵控制首都,斯巴达克派领导人
卡尔·李卜克内西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成立
社会主义共和国。
1918年12月,全德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柏林召开,由于
无产阶级缺乏独立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以及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的背叛,政权重新落入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领导集团手里,这个集团的领导人F·艾伯特和P·谢德曼组成政府——人民全权苏维埃。它没有触动旧的国家机构和军队,留任大批原来帝国的官员和将军,竭力设法把群众运动平息下去,使11月革命遭到了失败。
12月16日,在柏林召开全德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大会上,
右派社会民主党人竭力要求恢复和平与秩序,主张召开立宪的国民会议,成立正式政府。斯巴达克同盟的代表提出全部政权 归
苏维埃和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口号。大会通过翌年1月召开国民会议的决议,宣布在此以前由艾伯特政府行使国家的全部立法和
行政权力。12月29日,斯巴达克同盟召开代表大会,决定立即脱离独立社会民主党,成立自己的组织——德国共产党。30日,德共成立大会在柏林举行,R.
卢森堡作了关于党纲问题的报告。大会决定以她起草的《斯巴达克同盟要求什么》一文作为党纲的基础。
1919年1月4日,政府罢免了
左派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埃喜荷恩的
柏林警察总监职务,导致了1月5日柏林工人的武装起义,要求推翻艾伯特政府,起义遭镇压。1月15日,德共领袖
卡尔·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害。1月19日举行国民议会选举。2月6日,国民议会在
魏玛召开,通过
魏玛宪法,建立
魏玛共和国。
艾伯特任总统、
菲利普·谢德曼任总理。4月13日,
慕尼黑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建立了
巴伐利亚州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集结军队于5月1日攻入慕尼黑。至此,十一月革命结束。
性质
从革命的的力量来说,
无产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十一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从革命的结果看,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基本完成了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任务,它又是一次
工人阶级民主革命。即德国十一月革命具有双重性。但在整个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占主要方面,所以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分析与比较
爆发原因
从爆发原因上看,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
俄罗斯爆发绝非偶然,这是由俄国的
国情及其在世界
资本主义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
帝国主义阶段,但却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比西欧国家落后。它保存有浓厚的封建
农奴制残余,国家经济长期依赖于外国资本,
外债惊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的经济达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于生身火热之中。
1917年2月革命成功的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封建腐朽统治,但是新成立的
资产阶级政府依旧腐朽没落,没能改善国内状况,反而继续推行反人民的政策,激起了广大
无产阶级的不满,终于酿成了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
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基尔港水兵拒不执行自杀命令而进行反抗斗争,进而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反抗斗争。它的发生与一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意志帝国是资本主义世界中比较发达的国家,但经济和政治上都保留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容克贵族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德国是一战的祸首,战争激化了德国国内的固有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1918年11月,
柏林几十万工人发动了起义,迫使威廉二世退位,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的封建统治,揭开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序幕。
都与一战有直接的联系,但德国革命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革命性质
就革命性质而言,俄国十月革命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而德国十一月革命则是一次
民主革命,但在革命中起决定作用的却是
工人阶级。
从结果上看
从结果上看,都推翻了本国的反动统治,完成其历史使命。但德国革命也由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演变成为一场民主革命,只有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完整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的国家。
革命的影响
当属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最大,具有世界性。它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
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同时它给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活动方向,推动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
民族解放运动,也为
俄罗斯建立工业化强国准备了条件。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影响却是区域性的。推翻了
德国国内的君主专制制度,诞生和锻炼了德国共产党,推翻了
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完成了部分
民主革命任务,推动了德国历史的发展。它丰富了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成为革命事业的宝贵财富。
直接影响
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促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诞生和锻炼了德国共产党,同时在南部巴伐利亚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说明德国
无产阶级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在局部地区曾取得胜利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革命基本上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了
魏玛共和国(Weimar) ,制定了
魏玛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