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Beijing Ancient Architecture Museum),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21号明清皇家坛庙先农坛内,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技艺以及先农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1981年,
罗哲文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文物古建专家呼吁成立中国第一家古代建筑博物馆。1988年6月成立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筹备处。1989年8月14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成立,并于1991年9月25日向公众开放。2023年7月18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历经半年多的修缮重张开放。博物馆建筑面积18723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5961平方米。馆内包含《
中国古代建筑展》和《先农坛历史文化展》两组基本陈列。截至2022年,博物馆共有藏品83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8件(套)。藏品以北京地区建筑文物为主,其中以石质类、砖类及瓦类居多,涵盖城市功能建筑、坛庙建筑、民居建筑等多种建筑类型,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隆福寺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和毗卢殿藻井。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3月30日,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
历史沿革
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并举行亲耕典礼的场所。每年农历二月或三月,皇帝都会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来到先农坛举行祭祀先农和亲耕籍田的典礼,以此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并表示
劝课农桑之心。
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先农坛的祭祀功能逐渐淡化,曾经辉煌的皇家坛庙也渐渐荒废。1915年,民国政府在先农坛内坛区设立先农坛公园向市民开放,外坛的区域被多家单位占据,分割为多个部分。1936年,为迎接在北平举办的华北运动会,在先农坛外坛的东南角修建了“北平公共体育场”。1937年,这座北平最早修建的体育场建成。北平解放后该体育场更名为“先农园体育场”,并沿用至今。1949年7月,按照中央人民政府保护先农坛文物的要求,
北京育才学校采取就地改建的方案,逐渐腾退出园内古建筑,紧邻先农运古建筑群建造现代化校舍。在育才学校历届师生的呵护下,先农坛内的古建筑得以妥善保护。
1981年,
罗哲文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文物古建专家呼吁成立中国第一家古代建筑博物馆,以加强对先农坛文物的保护。1988年6月成立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筹备处。1989年8月14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成立,1991年9月25日对外开放。
2014年4月12日,由陈列保管部主抓的“先农坛历史文化展”正式开展,成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基本陈列之一,也是建馆以来第四个基本陈列。
2023年7月18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历经半年多的修缮重张开放,先农坛
祭坛区域恢复历史风貌,宰牲亭院落也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北京中轴线南段再添新明珠。
建筑格局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北京市
西城区东经路21号,坐落于明清皇家坛庙先农坛内,建筑面积18723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5961平方米。
先农坛始建于明代,明清两朝的星帝于每年春日率百官来此,亲自手执耒在著名的“一亩三分地”藉田,并祭祀先农,同时发布“藉田诏”,以告示天下,劝农耕作。先农坛包括太岁殿、神厨、
具服殿、宰姓亭、观耕台等建筑。太岁殿是先农坛最雄伟的一组建筑,
坐北朝南,面阔七间,黑疏璃筒瓦绿色剪边,歌山顶,和玺彩画,股前三出台阶。太岁殿东西庑殿,各面阔十一间。南面是拜殿,亦面阔七间,与太岁殿相对。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展览主要集中在这组建筑内。
主要建筑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
中国古代建筑展》和《先农坛历史文化展》是本馆的两组基本陈列,分别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悠久的发展历史、精湛的建筑技艺、丰富的建筑类型以及以先农坛为载体的中国深厚的先农文化。
先农坛历史文化展
首先,主要讲述北京先农坛的历史沿革和建筑风貌。北京先农坛,是与天坛、社稷坛、太庙等共同组成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的古建筑群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营建完成,不同历史阶段分别称为山川坛、神祇坛、先农坛。山川坛时期的主要建筑包括
先农神坛、神厨、宰牲亭、山川坛正殿、拜殿、具服殿、旗纛庙。
第二部分,亲耕亲祭大典,展现
清代皇家祭祀先农之神和亲耕耤田的礼仪过程、祭祀陈设、祭祀礼器,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古代祭农文化。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农业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前。炎帝神农氏,是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也是中国农业文明开创者的化身。自汉代起,祭祀先农被列入国家典章制度,并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祭祀先农之神,既是中国古代祭农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农神崇拜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建筑展
《
中国古代建筑展》陈列在太岁殿院落。太岁殿院落是先农坛古建筑群中体量巨大的院落,面积7628.5平方米,包括拜殿、太岁殿正殿及东西配殿,是明清时期祭祀太岁神之地。
《中国古代建筑展》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祭祀太岁——
太岁坛复原陈列、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和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欣赏。
《中国古代建筑展》第一部分:拜殿展出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这部分内容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以及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和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展》第二部分: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建筑风格,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延续时代最长、流域最广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我国古代工匠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他们在材料的合理选用、结构方式的确定、构件加工操作、节点及细部处理、施工安装等方面都有着完整的方法和技艺。
《
中国古代建筑展》第三部分:祭祀
太岁——太岁坛复原陈列。古人把
木星称为“太岁”,所以它既是星辰,又是民间奉祀的神灵。北京先农坛太岁殿是明清皇家
坛庙之一,又称太岁坛。原来是作为明代山川太岁、天神地祇诸神合祀的地方,明嘉靖年间分建天神地祇坛后,殿内只供奉太岁神,并一直持续到清亡。本复原陈列是清光绪末期(1900年以后)太岁坛的祭祀场景。
《中国古代建筑展》第四部分: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城源于
政治统治与军事防御,市源于经济发展。二者的逐渐合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轨迹。在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对于城市选址影响巨大,礼制思想是中国古代
城市规划的灵魂。
《中国古代建筑展》的第五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类型欣赏。这一展厅以中国古代建筑的几种主要类型,即住宅、宫殿、园林、坛庙、陵墓等作为重点,将其功能、形态向您作一个系统说明。
临时展览
馆藏文物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共有藏品83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8件(套)。藏品以北京地区建筑文物为主,其中以石质类、砖类及瓦类居多,涵盖城市功能建筑、坛庙建筑、民居建筑等多种建筑类型,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隆福寺万善正觉殿明间藻井和毗卢殿藻井。
(资料来源)
学术研究
学术机构
2014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立,邀请传统建筑(技术、艺术、文物)、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内涵(坛庙文化)、科普等方面相关专家作为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对本馆科研课题的立项,学术研究、科研工作以及科研队伍建设,展览立项、陈列大纲、形式设计等提出参考性意见。
学术成果
1995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利用《北京文物报》年内一整版作为专版。1999年,购买了《中国文物画刊》年内的一期版权,作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专刊,刊登了数篇介绍先农坛和基本陈列的文章。申报并获立项多个科研课题。2000~2002年开展“北京先农坛史料汇编”课题研究,形成专著《北京先农坛史料选编》。2006~2007年开展“北京城四区旧城范围内四合院建筑文物调查与研究”课题研究,形成专著《日下遗珍——北京旧城四合院建筑文物研究》。2014年开展“北京先农坛部分匾额复原”课题研究,次年依据课题结论完成先农坛几处地点的匾额复原。此外,结合研究工作相继撰写出版《
北京先农坛研究与保护修缮》《先农神坛》《北京先农坛》《先农坛百问》《北京先蚕坛》《回眸盛典——解读<雍正帝先农坛亲祭图><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先农崇拜研究》《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集》等学术及科普书籍。同年成立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创办馆刊《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丛》,以年度为集编辑出版。
文物保护
2013年、2014年完成先农坛
具服殿、神厨院落古建筑修缮工程,包括:1.神厨院正殿、西配殿、东配殿修缮:2.太岁殿院门修缮;3.宰牲亭修缮、宰牲亭院门修缮、做宰牲亭院落东侧排水;4.具服殿修缮及油饰彩画。2015年至2017年进行了“先农坛太岁殿院东、西配殿及神坛北侧地面修缮工程”。包括:1.太岁殿院东配殿:拆除后代改造室内装修、地面、墙体、室内望板、下架大木及彩画除尘。2.太岁殿西配殿:室内望板、彩画除尘。3.神坛北侧地面:拆除原有下沉、破损地砖,重做砖地面、基础。2018年进行了“北京先农坛清代精田(一亩三分地)文物展示工程”。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深入挖掘先农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开展“祭先农、植五谷、放飞祝福”
清明节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北京先农坛春耕祭先农暨一亩三分地历史景观展示启动仪式”“传承干年文脉:闪耀盛世光彩"2020年北京先农坛耕读活动、“岁年丰黍稷香.重农固本国运昌”2020年北京先农坛秋收仪式主题活动等方式,解读中国农耕文化精髓。与
史家小学、
东交民巷小学马坊分校共同开展“博物馆课程进校园〞活动,与
北京育才学校共同开发“先农文化校本课程”。
2021年9月11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在馆内举办了两场主题科普活动,分别是“科技筑梦云对话——中国古建文化解码”线上直播活动和“中轴线上看先农——北京先农坛打卡”线下活动。以配合2021年
全国科普日活动,引导公众关注身边的科技元素,了解先农文化,感受中国古建魅力。
2021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为弘扬中华民族重农敬农思想,举办了以“岁稔年丰黍稷香·重农固本国运昌”为主题的北京先农坛秋收开镰仪式,带领公众共同体验丰收的喜悦,体会农耕文化。
2022年,由北京市
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携手
中央民族乐团推出的《当民乐遇见古建》系列活动,分别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白塔寺和德胜门箭楼举行。
文创设计
2014年共设计开发了不同类别40余种产品,例如彩画特色行李牌、钥匙扣、穗子书签、便签本、磁性书签、荷叶墩U盘、丝巾、铅笔等产品。2015年开发文创产品15种产品,生产了12种产品。配合当年“中华古民居——北京四合院”展览以四合院为主题,开发具有民居特色的系列文创产品,分别是门鼓石转笔刀、泰山石敢当铜书签、门环冰箱贴、四合院鼠标垫等。
2016年结合“中华古亭”展览设计的有:古亭团扇,图案选自明代
谢时臣的《溪亭逸思图轴》书画;苏式彩画系列的包袱便签本,选取苏式彩画中梁枋中间包袱图案的内容,设计了人物、花鸟、风景等不同的题材;从古建筑构件上选用元素,设计了四神兽瓦当报事贴,根据
故宫琉璃影壁设计鼠标垫,屋顶上的
鸱吻冰箱贴,仙人骑凤玩偶,古建筑彩画隔热垫等20余种。
2017年设计两种不同颜色的鎏金铜铺首作为原形的手机支架;选用
唐朝彩画元素设计制作彩画化妆镜2款,
清代彩画便携烟灰紅1款;设计制作了清代和宋代的斗棋模型2套,此套斗棋在工艺上严格要求,确保建筑构件的准确性和美观性,是具有教学意义的科普文创产品;设计彩画雨伞两款,将彩画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设计帆布包1款。2018年,以四合院为主题,选用
国画风格,设计传统
玉竹折扇一款;便携式折叠圆形广告扇一把。
2024年2月,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内的先农坛文创空间开门迎客,携众多龙年文创新品与观众见面。大年初一起,一场新春博物馆文创市集将在这里举办,汇聚北京地区各博物馆文创精品。
货架上,文创新品琳琅满目。以“镇馆之宝”盘龙藻井为设计原型,古建馆推出了一系列龙年文创:一套“吉祥盘龙”冰箱贴,展现藻井“天圆地方”的结构,内为可移动的龙纹图案,下方隐藏凤纹图案,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一张龙纹版画,用凸版画工艺还原盘龙藻井的细腻纹理。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先农坛简介.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