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志(1854-1937),字云珊,晚号卧庐。他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聪颖好学的天赋,七岁开始学习书法。1875年,他跟随业师
孙衣言(当时担任湖北藩司布政使)做幕僚,后来随师到
南京市。
池志澂少时聪颖好学,颇具天赋,七岁就读私塾,开始涉足书法。清光绪元年(1875年),随业师孙衣言(时任湖北藩司布政使)做幕僚,孙衣言调任
江宁区后,他也随师到南京。孙衣言的弟弟
孙锵鸣当时在南京钟山书院执教主讲,池志澂好学求进,遂入学攻读,同学都是一些硕学之士,相互切磋学问,品诗论文,在南京万春园结诗文社,曾盛极一时。毕业后,赴
杭州市秋试不第,又转居
上海市,在上海与同乡好友接触新事物,探讨时事大局,感慨颇多。
回到
瑞安市后,池志澂于
光绪七年(1881年)参加
陈虬、许奇畴等组织的“求志社”授徒治学,还持
清议,谈新法,颇有名气。后来,在陈等人的资助下,到杭州、上海、湖北、安徽等地出游。
光绪十八年(1892年),池志澂到
台湾省任抚台及台机器局文案,并应台东修志局聘请
编修地方志,在台湾当地声望甚高。甲午战败,台湾沦为异域,他愤而归家。
池志澂又精通中医,回到瑞安后,他便以行医授徒为业。光绪一年(1895年),他协助陈虬等人创办利济医院,坐堂诊治,在院中设学堂,教讲医学之道。池志澂擅长治疗“
伤寒”,名闻当地,每日求医者众。他平易近人,乐善好施,对贫苦乡民上门求医者,常免费为其诊治,受到乡里人称颂。
池志澂为人豁达开朗,诙谐风趣。在医务闲暇时常和三五知己结伴游历名山,吟诗抒怀,在浙南一带风景名胜地,都留下他大量的诗词、对联和书法手迹。比如,飞云江待渡亭上的对联“少住为佳,看南浦云飞,西山雨卷;请君快渡,趁一帆风正,两岸潮平”,便是他所作。
1929年,在
杭州市首届
西湖区博览会上,池志澂一举获得书法优等奖,名声大振,被誉为“东南第一笔”,求字者不断。当时
瑞安市有
民俗音乐:“革命要靠
孙中山,看戏要听
梅兰芳,写字要请池云珊。”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池志澂深痛政府无能,国力薄弱,又恨自己年老力衰,不能为国上马御敌,曾作诗云:“同文同种起风烟,可恨儿亡缺一边。漫说中原多战事,老身无力着征鞭。”爱国忧患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