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三山帽(三山冠),算是流行度不低的一种冠冕。从唐到明,起初
唐朝隐士戴来表示神仙之风,后来是被
元朝武将戴上,再后来明朝太监如郑三宝者也附庸风雅地戴起来了,但这些
戴冠者都不是平头老百姓,而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起码也是个中上层阶级人士才戴得,以彰表自身的一种高雅趣味。所以即使在颂扬郑三宝下南洋间杂鬼神故事的明代小说里,为了突出郑三宝身份高贵,也要让他戴上一顶三山冠以表示来历不凡。
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周公辅成王图》中,
姬诵头戴三山冠,可见,最迟在汉朝它已出现,而且在人们心目中乃是王者之冠。
上图是
嘉祥县蔡氏园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周公辅成王图》的局部,图中最左边的是成王,头戴三山冠(也叫王冠)。
1933年发掘出的辽南营城子东汉墓壁画中,身为贵族的主人同样头戴三山冠,正被羽人引导成仙,可见三山冠的最初来源就和神仙、王者、贵族等有关,代表一种类似羽扇纶巾的焕然道气和高古风雅。
在三国时期的半圆方枚重列式神兽镜的
浮雕中,作为当时信仰中男仙之首的
东王公戴的也是三山冠,汉东王公车马画像镜为汉代文物,该铜镜为圆形、半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
五子棋纹。四枚带连珠纹座的乳钉将主纹分为四组,主题纹饰为高浮雕神人车马瑞兽:
王母娘娘、东王公对置而列,两侧各有二羽人相对相侍,东王公头戴三山冠,旁有榜题“东王公”。现收藏于
安吉县博物馆。
考虑到东王公就是被
屈原歌颂过的
东皇太一,也是
道教宣传的飞升成仙首先参拜的天帝(木公),可见三山冠和神仙的联系很是久远了。
隐士所戴的一种暖帽。以鹿皮、彩锦等材料制成。唐
李群玉《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道教神仙的一种冠帽。元、明时期通俗读物《碎金》记载,道服中即有星冠、
交泰冠、三山帽、华阳帽、
漉酒巾、接篱巾等等名目。三国时代
吴国所制的铜镜佛像,比如如凤镜或佛兽镜上的佛像,因为当时佛教采取了本土化的传播方式,所以往往仿效远古道教神仙形象,头戴三山帽。而在三国时期的半圆方枚重列式神兽镜的
浮雕中,作为当时信仰中男仙之首的
东王公戴的也是三山帽。
明代太监所戴的一种官帽。以漆纱制成,圆顶,帽后高出一片山墙:中凸,两边削肩,呈三山之势,故名。明罗娥登《
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四十六回:“(
郑和)头上戴一顶嵌金三山帽,身上穿一领簇锦蟒
龙袍。”《
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见一个太监身穿大红蟒衣,头上戴三山帽,脚下粉底皂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