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耀峰,教授,博士生导师,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兼任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委,《旅游学刊》、《
人文地理》、《旅游科学》、《China Tourism Research》、《陕西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刊物编委。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市场,旅游行为,地图学与GIS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个人经历
数十年来,先后主持、参与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七五、八五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重点课题等20个项目,其中一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
二等奖,两项获中科院科技进步
一等奖,一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
陕西省优秀科技成果
三等奖,一部教材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作为独撰人、主编、副主编,在科学出版社、
高教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共20部,其中一部获全国优秀地理图书一等奖,一部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部专著《中国入境旅游研究》和《旅华游客流动模式系统研究》分获
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出版基金资助。在测绘学报、地理学报、旅游学刊、地理研究、人文地理、旅游科学等
高中级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4篇获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在地图学与GIS研究方面,提出了专题地图符号构成元素及其设计模式,为
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制图的符号设计开创了新的思路;编完成的《西安地图集》是我国编制最早、最好的城市地图集之一,在综合制图、动态制图和综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成效尝试,对随后全国其他城市编制的城市地图集产生了导向型的影响,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旅游研究方面,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境外游客流动模式系统研究》,深入探讨了我国入境游客的时空动态规律,提出了海外旅游者趋丰美资源、趋特大城市、趋黄金旅游线路等流动模式及旅游城市间的相关关系、辐射效应和替代效应,并探讨了不同客源国旅游者来华的旅游模式等,从时间序列演进、地理空间分析两个方面揭示了入境旅游客流的动态趋势及其预测预报等。该研究成果2004年获
陕西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
三等奖和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成果奖。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项目《中国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课题,从入境旅游者的旅游决策、旅游选择偏好、时空动态规律、客主文化交互效应等方面,在国内首次探讨了中国入境游客的旅游行为模式和规律,深入研究了了我国主要客源群体—日韩、东南亚、北美、
欧洲和大洋洲等不同客源地旅游者的旅游偏好、行为规律和文化差异等,开创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入境旅游研究的先河,为中国的入境旅游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方面,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陕西省旅游总体规划》(第二主持人)、《铜川旅游总体规划》、《旬阳太极城旅游区总体规划》、《城固五门堰旅游区总体规划》等数十个省市县旅游开发评价、旅游区总体规划项目,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教学方面,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过:《测量与地图学》、《旅游地图学》、《区域规划原理》、《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市场学》、《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旅游市场调研》、《国际旅游市场学》、《旅游空间模型》、《现代专题地图设计》、《数字地球》和《数字地图学》等10多门课程,深受学生好评,曾数次获得
陕西师范大学校级教学质量
优秀奖。以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面向2l世纪地理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
二等奖、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
特等奖;参与完成的一项教学研究项目获原陕西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
马教授教学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地理学和旅游学的交叉融合方面,因而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贡献。多年来,先后以学科第一方向带头人,争取到旅游管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硕士点授予权和1个旅游管理博士点授予权(全国首批设立),作为第二个学科群体带头人,争取到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现为旅游管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旅游方向带头人。
在人生道路上,已离休的家父对自己影响深远,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成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基本信条,作为高(中)67级老三届,在陕西重点中学
三原县南郊中学的四年学习奠定了自己良好的中学基础;而随后的几年下乡插队又让自己较早地经受了社会的锻炼和磨炼。
陕西师范大学几年的大学求学生涯使我有了地理学的入门基础;
西北大学地理系的进修学习使我提高了地理专业基础;而解放军测绘学院地图制图系的学习使我有了地图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图方面的专业积累。该校
刘胤汉、
杨凯元等十几位老教授、以及西北大学已故张奠坤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高俊院士、武汉测绘学院
祝国瑞博导对自己的治学影响至深,他们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使我有了学习的榜样和目标,并建立和恪守“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警示格言。
我主要从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旅游开发及旅游市场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旅游与环境学院旅游管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人文地理硕士点负责人。自己专业水平的真正提高,是在工作后的2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项目完成之中。教学工作一方面传授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专业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而科研工作的进行,锻炼和增强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毕业留校的数十年来,先后主持、参与主持或参加了十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80年代主要是完成省市级重点项目和国家“七五”课题;90年代主要是完成国家“八五”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可以说,项目增加了科研积累,项目促进了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20多年来,先后为该校地理系、旅游系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测量与地图学、旅游地图学、专题地图编制、地图整饰、旅游市场营销、国际旅游市场学、旅游市场调研、旅游市场分析、现代专题地图设计、数字地球和数字地图学等10多门课程,为博士生讲授过现代地理学研究方法专题等,深受学生的好评。曾数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
优秀奖,10多次获得院级教学质量优秀奖。以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面向21世纪地理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获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
特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
二等奖,参加的一项教学研究项目获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教学方面还兼任
陕西师范大学教学委员会文科组组长。
本人的专业兴趣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旅游市场分析、旅游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多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七五”、“八五”重大课题、省市重点等共10余个项目;独立完成、主编,以第二完成人或参加者,在科学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西安地图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共16部;在《
地理研究》、《
测绘学报》、《
人文地理》、《
经济地理》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在所从事的现代专题地图符号设计、国际旅游流等领域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发表在《测绘学报》上的“符号构成元素及其设计模式的探讨”一文,和《地理研究》上的“专题地图符号构成元素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专题地图符号构成元素的设计模式,为计算机辅助制图地图符号设计和地理信息系统符号库的建立寻求了一条新思路。两文获得了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完成的《西安市地图集》是我国编制最早的城市地图集之一,在中国地理学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其综合制图、动态制图的思想和城市经济制图的突破得到了高度评价,获得了全国首届优秀地理图书
一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对随后全国其它城市编制的城市地图集产生了一定的导向性影响。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境外游客时空动态模式研究”核心成果“
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提出的海外游客趋丰美资源、趋大城市、趋黄金线路等时空动态规律及旅游城市的辐射效应和替代效应等,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面,主持完成的“
陕西省自然灾害信息系统”,经省科委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提出的陕西旅游业发展应建立数个旅游新增长极的思想,已被陕西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所采纳,主持完成的“凤县紫柏山旅游区总体规划”项目,经专家评审认为是省内最好的旅游规划之一,并列入陕西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重点开发项目。
本人科研的主攻方向主要是寻求旅游资源开发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突破,做出成绩,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目前招收旅游开发与GIS方向的博士生。
代表作
1. 马耀峰,
李天顺等. 《
中国入境旅游研究》(中国科学院科学出基金资助出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12.(该项目2004年获
陕西省优秀科学技术成果
三等奖)
2. 马耀峰, 李天顺, 刘新平等. 《旅华游客流动模式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北京市:
高教社, 2001, 12.
3. 马耀峰, 宋保平, 赵振斌.《
陕西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01.
4. 马耀峰, 宋保平, 赵振斌. 《旅游资源开发》. 北京: 科学出版社(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 2005, 01.
5. 马耀峰,
胡文亮, 张安定等. 《地图学原理》(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08.
6. 马耀峰. 旅游地图制图.
西安地图出版社, 1996, 03.
7.
杨凯元, 马耀峰等. 《西安市地图集》. 西安地图出版社. (1995年获全国优秀地理图书一等, 1996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
二等奖)
8.
甘枝茂, 马耀峰(主编). 《
旅游资源与开发》.
天津市: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9. (2005年获
陕西省优秀教材
一等奖)
9. 马耀峰. 符号构成元素及其设计模式的探讨. 测绘学报, 1996, 24(4): 309-315.
10. 马耀峰. 专题地图符号构成元素的研究. 地理研究, 1997, 16(3): 23-31.
11. 马耀峰. 《西安市地图集》的综合性及其表现手法的进步. 经济地理, 1996, 16(1): 62-66.
12. 马耀峰,
梁旺兵 基于亲景度的
美国旅华市场拓展研究—以我国六大旅游热点城市为例. 旅游学刊, 2005, 20(1): 35-38.
13. 马耀峰, 张佑印, 梁雪松. 旅游服务感知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 人文地理, 2006, 21(1): 25-28.
14. 马耀峰,
胡晓红 旅沪外国游客旅游选择行为研究. 旅游科学, 2005, 19(1): 52-56.
15. 马耀峰, 陶丽莉. 地市级城市
延安市的旅游市场形象设计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19(6): 62-66.
16. 马耀峰, 赵华,
王小峰 来华
美国旅游者旅游偏好的实证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6(1): 137-140.
17. 马耀峰等. 跨国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研究. 开发研究, 2006, (2): 67-70.
18. 马耀峰. 新世纪
陕西省旅游产品的开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2(1): 85-89.
19. 马耀峰.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机遇与挑战(全国人文地理学术前沿专刊). 地理学报, 2004, 59(6): 139-144.
20. 马耀峰. 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 人文地理, 2001, 16.
21. 马耀峰. 制约陕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28(3): 136-141.
22. 马耀峰,
梁旺兵, 苏虹霞, 杨瑾.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消费偏好的实证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21(6): 96-99.
23. 马耀峰,
陕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35(4): 22-26.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