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文化
白凤文化
白凤文化是指从645年大化改新到710年迁都平城京前一段时期的文化,由白雉年号(650—654年)而得名。这一文化仍以佛教文化为中心,但前期受大陆六朝文化影响,后期受唐朝文化影响。白凤文化介于飞鸟文化和天平文化之间,是日本书纪所无的年号(私年号)之一,存于续日本纪的记载。一般认为用于天武天皇的时代,此时期是白凤文化的最盛期。
主要介绍
天武天皇时期确立了以伊势神宫为中心的神祇制度以及新天皇即位的大尝会制度,同时大力保护佛教,实施佛教国教化,为此建造大官大寺、药师寺等官寺,举行讲解护国经典法会。各地贵族也纷纷建立自己的氏寺,692年时,日本全国共有545所寺院。作为白凤文化的代表,当时遗留下来的代表性建筑有药师寺东塔、山田寺回廊等,雕刻有药师寺金堂药师三尊像等,代表性绘画有法隆寺金堂壁画、高松冢古坟壁画等。另外还有弘文天皇大津皇子创作的汉诗作品以及额田王柿本人麻吕创作的长短歌、和歌等,其作品收录在奈良时代编撰的《怀风藻》和《万叶集》中。白凤文化以7世纪终期完成的最大规模古代首都藤原京为中心,飞鸟净御原令、大宝律令的制定标志着正式国家的建立。此时期的文化受到初唐文化、朝鲜半岛印度、西亚、中亚文化的影响。
建筑
白凤文化时期的建筑代表作包括藤原宫的内里和朝堂院(非现存)、大官大寺(非现存,寺移转至平城京,现大安寺)、药师寺(非现存,寺移转至平城京,现药师寺)、山田寺(净土寺)、法隆寺西院伽蓝、法隆寺东院传法堂、药师寺东塔以及相模国分僧寺。
雕刻
白凤文化时期的雕刻在初唐艺术的影响下,佛像雕塑呈现较为丰腴的体态,搭配圆润的面部线条,整体呈现柔和而自然的模样。代表作品包括药师寺金堂铜造药师三尊像、药师寺东院堂铜造圣观世音立像、深大寺铜造释迦牟尼倚像、法隆寺铜造阿弥陀三尊像(传・橘夫人念持佛)、法隆寺铜造观音菩萨立像(梦违观音)、兴福寺佛头以及蟹满寺铜造释迦如来坐像。
绘画
白凤文化时期的绘画作品中,法隆寺金堂壁画是日本古代的绘画杰作及代表作,共有12面壁画,其中4面大壁分别描绘了主尊为药师、阿弥陀、弥勒佛及释迦的四净土,另外8面小壁则是左右对称的相对四组菩萨像,运用铁线描的方式作画,借由颜色浓淡的差异制造出可分辨景色深远的立体感。高松冢古坟壁画描绘了当时的服装风格,内容包括四神兽、太阳及月亮的画像,天井壁上亦有星官画像,由于自南壁凿开,因此南壁上的朱雀画像已无法考证,因霉菌的侵蚀,壁画快速退色,目前整个石棺内部均已拆卸,并进行恒久保存的修复作业。此外,还有龟虎古坟壁画。
文艺
白凤文化时期,汉诗文隆盛,代表人物如大津皇子。和歌整备方面,额田王柿本人麻吕等人的创作活动十分活跃,他们的作品被收录在奈良时代编撰的《怀风藻》和《万叶集》中。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主要介绍
建筑
雕刻
绘画
文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