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物理化学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学科起源于化学系的物理化学教研室。主要研究包括:功能体系分子工程学;纳米化学;生物物理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催化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
198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由结构
化学、胶体化学、应用物理化学和溶液理论四个教研室组建了物理化学研究所。
1995年由
催化教研室、电化学与光电化学实验室、化学信息学实验室、激光生物
物理化学实验室和纳米化学实验室组建了现代物理化学研究中心,后牵头组建了
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物理化学研究所在老一辈化学家
傅鹰、
黄子卿、
唐有祺院士的开创性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支以优秀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学术队伍,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快速发展态势。物理化学研究所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11名,讲师2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
长江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4名。现有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4名。
物理化学研究所在重视物理化学学科发展前沿的同时,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开展创新性研究,积极承担了各种国家级科研项目。2001年以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包括:作为首席单位主持"973"项目3项(首席科学家分别为刘忠范教授和
来鲁华教授),承担"973"课题8项;主持863课题5项,参加"863"课题12项;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1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8项,面上项目44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1项,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2项;其他纵向、横向研究课题15项。承担各类项目总经费约8700万元(含跨2001年度项目、在研项目以及2007年获批项目)。 2001年以来(截至2007年8月),
物理化学研究所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17篇,其中影响因子6.0以上论文38篇;影响因子3.0以上论文280篇,占论文总数34%。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7项,获得授权专利14项。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专业协会的科研奖励,其中新型高效气体分离吸附剂相关成果获2005、2006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发明奖
一等奖、2006年
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并入选2005年度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物理化学研究所一贯注重人才培养,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提高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十五"期间,本学科点共培养博士生125名、硕士生40名,其中两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