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四卷,收集了编者
新中国成立前的全部作品。书名中笔名“巴金”的由来,巴金1958年3月在《谈(灭亡)》一文中说:1927年到
法国,“不久我因为身体不好,听从医生的劝告,又得到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的介绍,到玛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去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这个地方我认识了几个中国朋友,有一个姓巴的北方同学(巴恩波)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听说他在项热投水自杀。我和他不熟,但是他自杀的消息使我痛苦。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为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一个‘巴’字。‘金’字是学哲学的安徽朋友替我起的,那个时候我译完
彼得·克鲁泡特金的《
伦理学》前半部不久,这本书的英译本还放在我的书桌上,他听见我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便半开玩笑地说出了‘金’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962年出版。
巴金(1904--2005)自编。巴金,原名李尧棠,字甘芾,四川成都人。出身于封建大家庭。“五四”时受到民主思潮的
洗礼。1923年赴
上海市求学,1927年赴
法国,受到西方思想的巨大影响,1928年回国。
九一八事变后,愤然投入
抗日救亡运动,辗转于金华、
广州市、
桂林市、
昆明市、
重庆市等地,从事仓I和编辑工作,写了大量小说、散文和杂文。1949年后,任
中国文艺网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
收获》主编。作品大多是抨击旧制度,歌颂反抗为主题。著作甚多。《中国现代作家评传》卷二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