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藏号战列舰(日文:むさし,英文:Musashi Battleship)是1943年服役于日本的
战列舰。
大日本帝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之一。
旧日本帝国为了对抗
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需要更大吨位并且火力更猛的巨型战列舰。1934年,便提出了建造一艘大型战列舰的计划。1938年3月29日武藏号建设开工,1942年8月5日竣工。1943年2月11日,正式成为山本舰队的旗舰,同年5月17日,武藏号将山本五十六的骨灰运抵
横须贺。1944年2月15日至24日期间,武藏号被用作运输工具使用。1944年10月武藏号在舰长猪口俊平的指挥下,加入“捷号作战”计划。同年10月24日,武藏号被
美国军队飞机击沉于
菲律宾锡布延海。
武藏号
战列舰通过安装的4座蒸汽轮机提供动力,最高输出功率153,553轴马力,最高速27.46节(试航状态),最大续航力7,200
海里/16节。武藏号还装有8座
发电机,总功率为4,800千瓦。主炮为三联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口径
舰炮,3联装主
炮塔三座。副炮采用60倍径155毫米
舰炮12门(四座三联装),
炮塔重150吨,设有25毫米装甲板。其舷侧410毫米装甲呈20度内倾角,武藏号是整个战列舰史上最厚重的装甲之一。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旧
大日本帝国为了完成自己统治世界的野心,让陆军在
亚洲战场上侵略中国、
朝鲜等地,还让海军在
太平洋上,从东南亚岛屿链一路入侵到
澳大利亚北部。这样肆无忌惮的扩张,惹恼了美、英等盟国海军。
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有限。在陆地战场上被中国抗战所拖住,难以抽身,根本没有能力像
美国那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建造航母和巡洋舰。为了对抗
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旧日本帝国需要更大吨位并且火力更猛的巨型战列舰。
但日本扩大海军军备的野心,是有约束的。1922年签署的《
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美英日意法五国主力舰(战列舰与
战列巡洋舰)排水量比为5∶5∶3∶1.75∶1.75,单艘主力舰排水量不得超过3.5万吨,火炮口径不得超过406毫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所拥有的两艘缔约前建造的
长门级战列舰已经服役达20年以上,老旧不堪,根本没能力入海战斗。1934年,条约还未废止之前,旧日本帝国便提出了建造一艘大型战列舰的计划。
1936年条约到期后,日本拒绝参加旨在延长该条约的伦敦海军限制军备谈判。1937年,就在旧日本帝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同一年里,建造“
大和号战列舰”和它的
姊妹舰“武藏号”两艘超级巨型战列舰的计划被提了出来。
研制建造
1934年,日本海军军令部对新式战列舰的的设计制定了要求,要求装备460毫米口径主炮8门以上,155毫米口径副炮12门(四座三联装),或者200毫米副炮8门(四座双联装),最高航速30节以上,舰体防御装甲能够承受自身主炮在20000-35000米距离上的打击。同年10月对海军舰政本部正式下达了新式战列舰的设计任务。
1935年3月10日至1936年7月20日,海军舰政本部先后提出23个设计方案。最终采纳的A-140F5方案。新战列舰正常排水量69,500吨,长294米,主机输出功率20万轴马力,最高航速31节,续航力8,000
海里/18节,两座三联装主
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联装主炮塔配置在后甲板。动力装置使用蒸汽轮机提供动力。
1937年,日本海军正式确定建造A-140F5号方案战列舰两艘,即后来的
大和号战列舰和武藏号。为建造该型战列舰,
日本。并为造船工业增添大量新式设备。例如为了能够制造出包括650毫米厚装甲钢板在内的大型锻造件,耗费巨资从
德国购进了15000吨水压机以及3台70吨酸性平炉。
1938年3月29日武藏号建设开工,1940年11月1日下水。由于汲取了大和号在建造过程中的经验,建造速度得到了改善。但是武藏号也面临着一个区别于大和号的问题,必须经过“从船台到海面”下水的一个步骤。为了减轻重量,需要在下水后将舷侧等主要防御区域的装甲进行安装。本来预定于1942年12月完成的武藏号,因为“大东亚战争”爆发的缘故,被提前到1942年8月5日竣工。
舰名命名
1905年颁布的《日本海军舰艇命名办法》规定:战列舰应以古国名(“国”是古日本地方行政单位)命名。“武藏”(Musashi)这一舰名取自
东海道的武藏国(むさし),其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1世纪,
东京即位于该国境内。以古都
平城京所在的大和国和现代首都东京所在的武藏国命名两艘“超战舰”,无疑带有期盼的意味。
设计特点
舰体设计
舰体特色:一、为降低重心,舰体从主炮基座到锚甲板之间有一段明显的弯曲,舰员戏称其为“武藏坂”。二、舰采用了创新的球形,球状舰艏处于水线下约3米的地方。经过试航也证明这种舰艏对提高航速有帮助。球状舰艏内装有水下听音器,与今天的舰艏声纳颇有些相似之处。武藏号因采用了这种新颖的舰艏,水线处约减少3米的长度,排水量节省30吨左右。
武藏号有2个
舰桥,在烟囱之前的舰桥,是全舰的战斗指挥中枢。武藏号一改大型战斗舰艇舰桥过大的情况,完全从
海战实际出发,显得十分简洁。舰桥侧面积310平方米,正面面积却只有159平方米,仅相当于侧面积的一半,其迎风阻力自然也就比较小;采取二重筒状结构,内筒中装有各种线路和管道,内外筒之间的夹层里设有各种专用小室,外筒周围则设有与指挥、探测有关的装置。为减少冲击波的影响,舰桥外面开口少,封闭而整洁。武藏号的舰桥高达45米(从龙骨处算起),宛如一座高塔,在其顶部装有主炮观测所,内置98式方位盘,上装潜望镜式望远镜,下有15米测距仪。
主炮射击指挥所下是防空指挥所,在顶部露天甲板上的防护转板四周装有多部高色
双目望远镜。防空指挥所下是昼间战斗舰桥,也称第一
舰桥。其前面与侧面有调风板和防护装置。通常,舰队司令长官及其司令部、舰长等指挥参谋人员在此指挥战斗。下一层是作战室、舰长休息室。以下依次是上部观察所、
罗经室(即夜战指挥所)、下部观察所(第二海图室)和司令塔(实际是个通信用通道,即通信筒)等。
烟囱之后是后舰桥,是预备战斗指挥所。火炮实施前后分火射击时,它也起后指挥所的作用。武藏号号采用单烟囱,各锅炉的
烟道均曲折向后,与烟囱的某一部分相接。烟囱也尽量向后倾斜,以避免排烟影响舰桥工作。为保证舰体烟囱开口部的安全,在开口部装设一种蜂窝状板,厚380毫米,上面有直径180毫米的许多小孔。有孔面积是无孔面积的55%,另外在烟囱前面的倾斜部及侧面装有50毫米厚的防护甲板。这样,烟囱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全舰重量分配如下:船壳20,212吨,装甲21,266吨,防御板1,629吨,武器系统11,611吨,主机设备5,300吨,装1,756吨,固定设备417吨,非固定设备641吨,
鱼雷75吨,导航,光学设备95吨,电力设备1,108吨,飞机111吨,锅炉水297吨,预备食用水212吨,重油4,210吨,润滑油61吨,轻质油48吨,合计重量69,100吨。
动力系统
安装4座蒸汽轮机,蒸汽压力25
千克/平方厘米,蒸汽温度325度,最高输出功率153,553轴马力,最高速27.46节(试航状态),最大续航力7,200
海里/16节(最大重油装载量6300吨)。武藏号还装有8座
发电机,总功率为4,800千瓦。武藏号动力系统的效率甚至都比不上
日本翔鹤级航空母舰采用的主机。但该舰达到了设计所要求的速度。
武器装备
主炮
主炮为三联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口径
舰炮,3联装主
炮塔三座,两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后甲板。
460毫米口径
舰炮因保密需求,海军对外宣称400毫米炮。单座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总重为2,774吨,其中单门火炮重165吨,炮塔装甲重790吨加上弹药重量。单座炮塔重量相当于日海军
秋月级驱逐舰的排水量。在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炮塔后部装有93式15米基线测距仪(装有电罗经,航行时可保持稳定)。舰炮部采用了新的火炮自紧技术。通过内压增强炮身的强度,其身管寿命达200-250发。武藏号在主炮上装了一种火炮发射延迟装置,使中间那门炮的发射时间比边上2门延迟3/1000秒-5/1000秒。解决了以往三门炮同时发射,炮弹互相影响射击精度的问题。确保3门主炮能够同时射击。
参考资料
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火炮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度三个齐射2分钟,1.8发/每分钟。每门主炮配有120发炮弹,其中100发为
穿甲弹。每发炮弹重1.5吨,每发炮弹装药量330公斤。扬弹速度每发6秒,机械化装弹。
副炮
武藏号的副炮采用从最上级重巡洋舰改装时拆下来的60倍径155毫米舰炮12门(四座三联装),炮塔重150吨,设有25毫米装甲板。
最大射程(45度仰角)27,400米,最大射高12,600米(也可以用于对空射击),射速5-7发/分,每门炮备弹150发,采用基线8米的测距仪。
该副炮的配置颇有特色,4座
炮塔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后及舰
上层建筑的两舷。(这两座后来被拆除,以腾出空间来安装
高射炮)。这种配置可保证武藏号的全部4座副炮炮塔中的3座可以同时指向一舷,而大多数
战列舰只能保证一半副炮同时指向一舷。
舰船防护
武藏号拥有战列舰史上最厚重的装甲。为满足设计要求大和舰一共安装了22895吨装甲和防御板,占全舰正常排水量的33%。该舰的装甲在外形上还进行了防弹设计,其舷侧410毫米装甲呈20度内倾角。如此厚重的装甲是为了让该舰能够承受460毫米主炮在20000-30000米距离上的打击,中甲板还能抵御从3900米高度投下的800公斤重
航空炸弹。
武藏号全舰防护最为坚固的地方是主炮
炮塔。与当时欧美设计的
战列舰主炮炮塔装甲不同,其炮塔正面装甲厚达650毫米(45度倾角),侧面250毫米,后部190毫米,而顶部装甲则为270毫米。而欧美总是将侧面和后部的装甲设计的比顶部厚很多。其原因除了当时
日本人对远程炮战中大角度落弹的警惕外,恐怕也和大和舰建造过程中,海军航空制胜论者施加的压力不无关系。武藏号主炮底座的前部和两侧均采用560毫米厚度装甲,后部则为380-440毫米装甲。为了增强主炮弹药库的防护,还在其主炮前的主甲板处额外敷设了35-50毫米厚的合金铜护板。
武藏号副炮的防御设计较为薄弱,炮塔装甲为25毫米,原因是为了保证
炮塔的转动速度而减轻重量。副炮的炮塔底座采用75毫米厚的合金铜装甲来保护通向弹药库的通道。防御能力薄弱的副炮塔距离弹药库过近,一旦中弹损害容易波及主炮弹药库,成为了武藏号的弱点。为此后来还专门强化了防护措施。
武藏号从前主炮前端一直延伸到后主炮后端的位置,是用厚重装甲带保护的防御区。原因是该舰的弹药舱、主机、锅炉舱等要害部位被集中布置在这里。防御区划顶部的装甲敷设在战舰的中甲板处,厚度为200-230毫米,材质采用加入的均质镉
合金钢。中甲板边缘处的230毫米装甲也带有7度的倾角。提高了装甲的抗弹性。主装甲带以下的舷侧列板的厚度为200-75毫米,采用由上至下递减的设计方式。防御区划的舷侧装甲从战舰中部水线处一直延伸至战舰底部,其上端水线处的主装甲带厚度达410毫米,材质采用VH装甲钢,即维氏硬化钢。
舵机舱也是重点防护区域,其主副舵机舱顶部装甲均为200毫米,舱壁装甲主舵机舱厚350-360毫米,副舵机舱厚250-300毫米。武藏号
舰桥处的司令塔也是一个重点防护区域。其侧壁及顶部装甲厚达500毫米,而从司令塔向下延伸至主防御区划的通信线路则被300毫米厚的重装甲保护着。
武藏号烟囱的下部装有50毫米的装甲,位于中甲板的烟囱开口处采用了独特设计的“蜂窝”装甲板,板面上布满直径180毫米的小孔,其厚度达380毫米。保证排烟顺畅的同时,又提升该区域的防护水平。
武藏号的舰底采用3层底设计,全舰被划分出了1147个水密隔舱,提升了抗沉性。设计目的是能够承受400公斤
三硝基甲苯的爆炸当量,而在命中2-3发
鱼雷的情况下不影响战斗力。
雷达侦查
武藏号在建成时没有装备雷达,后来先后装备了3种雷达。
参考资料
水上飞机
武藏号一共搭载有零式双座水上观测机和零式三座水上侦察机共计7架
三菱F1A2零式双翼水上观测机,最大速度:370km/3440m;自重1928kg;最大航程:740km;武备:7.7mm机枪×3,60kg炸弹×2;翼展11m,全长9.5m。
爱知E13A1零式三座水上侦察机,最大速度:376km/2180m;自重2642kg;最大航程:2090km(有资料为1644km);武备:7.7mm机枪×1(后部旋转式),60kg炸弹×4;翼展14.5m,全长11.49m。
这两种飞机的主要任务是为战列舰提供侦察,以及在炮战中观察炮弹的落点。
水面舰艇
按照设计,武藏号最多能够携带16艘小艇(包括2艘舰载
鱼雷快艇,2艘长官艇),一般只带14艘。
舰员配置
武藏号舰员编组为20个战斗队,第1-9为主副炮及
高射炮分队,第10为目标观测分队(后来的雷达分队也包括在内),第11是通信分队,第12为航海分队,第13为损管应急分队,第14为飞行分队,第15-18分队为轮机分队,第19为医务分队,第20为主计分队。编制舰员总数2,300名(建成时),其中准
士官以上150名,下士官及水兵2,150名。武藏号最终时共设有22个分队。
具体分配是:1-3号主
炮塔分配有第1-3分队,前后副炮塔设有第4和第10分队,高炮设有第5,6分队(左右舷127mm炮)和第7,8分队(左右舷25mm炮),第9分队负责主炮射击管制和火控数据计算,第11分队负责测距,
探照灯照射,航迹测定等,第12分队为通信科,第13分队为航海科(操舵,航海,信号,雷达,水音侦听);第14分队为运用分队,第15分队为工作分队,均属于内务科;第16分队负责电机,第17分队负责辅机(含损管、消防),第18分队属于飞行科,第19分队(机械),第20分队(锅炉),第21分队为
医务科,第22分队为主计科。
武藏餐饮
武藏被称为“武藏御殿”(武藏旅馆)。这个绰号其实含有讽刺的意味。因
太平洋战争开始之后,武藏号一直无所事事待在港内,但伙食和居住环境比其他战舰都高端。战列舰的厨师来自于最高档的
东京帝国酒店和豪华邮船。虽然日本海军公认舰上的菜色最好,但是出名的“大胃王”
山口多闻却抱怨舰上餐厅的菜量太少。
基本数据
舰体数据
参考资料
武器装备
参考资料
历任舰长
参考资料
服役事件
入役
1942年8月5日,被命名为武藏号战列舰,有马馨继续担任舰长,并在服役后不久晋升为海军少将。由于最后一刻需要额外的通信设备,武藏号战列舰的调试比原计划晚了三个月。
1943年2月11日,正式成为山本舰队的旗舰,接替了她的姊妹舰大和号。同年5月17日,武藏号抵达
横须贺,这次航行还带回了山本的骨灰。6月24日接待了昭和天皇及其幕僚的视察。7月1日至8日期间,舰桥上安装了四台22型火控雷达。
1943年8月5日至1944年2月10日期间,武藏号大部分时间停留在特鲁克港。她唯一一次出动是1943年10月前往
马绍尔群岛埃尼威托克环礁布朗岛,以应对
美国可能入侵
威克岛和袭击
吉尔伯特群岛的情况。1943年12月7日,古村调往
美国第三舰队后,朝仓
上尉接任指挥。
1944年2月15日至24日期间,武藏号被用作运输工具,将一个陆军营、一个海军特种登陆部队营、弹药、燃料和车辆从横须贺运往帕劳群岛。3月29日,武藏号在夜色掩护下离开帕劳群岛,但被美国潜艇“金枪鱼”号发现,发射的六枚
鱼雷中的一枚损坏了它的左舷船头。这次击中造成了一个直径19英尺的洞,造成了轻微的进水。43日抵达吴市。在吴市进行维修的同时,她还改装了更重型的
防空系统,用大量25毫米
高射炮取代了六门大型155毫米副炮。此时,她的
防空武器包括35x3x25毫米火炮和25x1x25毫米火炮。
1944年5月,朝仓晋升为
海军少将。7月18日,武藏号抵达
新加坡附近的林加并加入机动舰队。1944年8月12日,猪口俊平上尉就职,与他的前任一样,猪口在任命后晋升为海军少将。
参战
1944年下半年,
日本颓势暴露无遗,为了守住
菲律宾,日本海军推出“捷号”作战计划。决定将“大和”“武藏”编入
栗田健男指挥的第一游击部队,开到菲律宾南部,利用
舰炮对
美国军队两栖舰队实施毁灭性炮击。
1944年10月,
美国海军的航母
舰载机群开始猛攻
菲律宾群岛,同时美国两栖船队也到达菲南部的
莱特湾海战,这被认为是美军即将在此登陆的信号。于是,日军决定实施“捷号作战”,日本第一游击部队22日北上,沿巴拉望岛开赴
锡布延海,计划在25日黎明突入塔克洛班,摧毁集结在莱特湾的
美国两栖舰队。可没想到的是,美军潜艇早就发现了他们,不仅用
鱼雷击沉栗田舰队的两艘巡洋舰,还把信息传给第3舰队司令哈尔西,其掌握11艘航母和800余架舰载机,完全控制战区
制空权。
1944年10月24日凌晨,栗田舰队进入锡布延海,不久日舰雷达发现有大片空中目标信号,这显然是美机来临的征兆。栗田立即命令所有舰艇用密集火力实施拦阻,其中“大和”“武藏”都集中在第一防空队的内圈里,它们周围环绕着
驱逐舰,几百门火炮全都摇到高
仰角,严阵以待。10时25分,第一波美机来临,“大和”“武藏”率先向空中开炮,就连两舰上的三联装巨炮也一改对海射击的本职,把炮口调到最高仰角,向
美国机群发射炮弹。日军还启动大功率电波干扰机,破坏美机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但美国战机凶猛的“炸弹雨”让日舰陆续中招,“武藏”号在一分钟内连挨数枚炸弹,其中一枚60公斤炸弹直接砸到主炮炮塔上,因炮塔装甲极厚,炸弹被弹到舷外爆炸。10时27分,3架美国TBF鱼雷攻击机对“武藏”号展开夹击,军舰右舷被一枚鱼雷炸开一个大口子,导致大量海水涌入,军舰瞬间右倾5.5度,这枚
鱼雷爆炸产生的震动使得“武藏”号主炮方向盘一度卡死,不能转动,主炮丧失齐射能力。
沉没
1944年10月24日中午时分,
美国军队派出的第二波45架飞机抵达战区,将“武藏”号上的一个兵员室炸毁,大火旋即蔓延到第10、12号锅炉室,导致“武藏”号
动力系统大半
瘫痪,军舰速度越来越慢,进而拖累整个栗田舰队的行动。当第三波美机逼近时,20架飞机分成三组扑向“武藏”号,此时两舷的
高射炮多半无人操作,庞大的军舰完全裸露在美机面前,短短几十秒里,美机发射了8枚鱼雷,其中4枚命中,有生还者回忆:“当鱼雷钻进舰体的那一刻,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可以感觉到‘武藏’号的钢铁躯壳也开始颤抖起来。”
美军第四波空袭兵力随后到达,此时“武藏”号的动力已丧失多半,与栗田舰队的距离越来越远,栗田只得留下“清霜”号驱逐舰掩护“武藏”号。在第五波美机到达后,孤立无援的“武藏”号和“清霜”号成了
美国人的活靶子,“武藏”号身中11枚鱼雷,当空袭结束时,“武藏”号已左倾10余度,大半个舰艏没入水下。至19时15分许,“武藏”号已左倾超过12度,舰长
猪口敏平判断军舰必然沉没,被迫下令弃舰。15分钟后,弃舰正式开始,但舰体倾斜猛然增大到30度,并且在加速倾斜。突然间,这个7万吨的庞然大物猛然翻身,一下子向左倾覆,同时舰体内还传来爆炸声。最终,“武藏”号沉没在北纬13度7分、东经122度32分的水域,舰上2000余名官兵中有1021人丧生,舰长猪口眼见军舰无法保全,遂烧掉电码本等物品,然后来到
舰桥,锁上舱门,坐等军舰沉入海底。
发现
2015年3月13日,
菲律宾锡布延海,美国亿万富翁Paul Allen宣布他发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
日本战列舰武藏号沉船。据了解,战舰是由Allen的私人考察队在位于菲律宾锡布延海1000米深的海底发现的。
武藏行动时间表
参考资料
总体评价
“可以说,锡布延海海战期间机枪数量极其丰富。不过,即便是从武藏号以及其他舰艇的损伤情况来看,也不得不说对于敌军来说还是不够的。敌机结构坚固,即使被25毫米机枪击中也能被弹开,或者能躲过几次穿透,所以即使机枪数量增加一倍,伤害也绝不会减半。在锡布延海海战中的战斗方式,正是帝国海军以守旧思维继续抵抗太平洋战争的真实写照。”(
日本主要兵器网评)
1944年10月24日,武藏号被
美国军队飞机击沉于
菲律宾锡布延海。它的
姊妹舰大和号战列舰在1945年4月的
冲绳岛战役中,也被美军飞机击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
海里处,成为
日本军国主义特攻作战精神的炮灰,也宣告了不可一世的巨舰大炮时代的终结。(
中国航海博物馆评)
在不算很短的海上生涯中,“大和”“武藏”不仅从未与
美国主力舰发生过正面对抗,甚至连确定的击沉敌舰记录都没取得过一个。两舰在各自的最后战斗中,击落美国飞机的数量与其防空火力的密度也完全不成正比。以至于直到日本战败后40年,还有国会议员抱怨说:“大和型战列舰、伊势湾排海造田工程与
青函隧道乃是昭和三大马鹿(意为笨蛋、蠢物)!”(澎湃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