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遐生
天文学家
徐遐生,籍贯浙江省永嘉县。天文学者,历任美国石溪纽约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校长讲座教授、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研院院士,美国专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等。1963年,徐遐生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68年,徐遐生获得哈佛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任清华大学(台)校长。徐遐生2003年当选为美国哲学学会院士;2006年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特聘教授。
人物简介
徐遐生,籍贯永嘉县,民国32年(1943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8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0年获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年获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3年获美国哲学学会院士。作为国际知名天文物理学家,徐遐生在密度波和恒星形成理论上有着卓越的贡献。有一颗小行星以其英文名字命名,叫做Frank Shu。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士,哈佛大学天文学博士,曾任教於美国石溪纽约大学、柏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并担任柏克莱加州大学天文系大学讲座教授。2002年,经过台湾清华大学及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甄选后,出任清华大学第二任遴选校长一职,创下与父亲徐贤修先生为同一所大学之校长。
徐博士担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期间,秉持对台湾的关怀与使命,戮力深耕教育,承续清华重视学术的优良传统,加强基础性及跨院所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整合校内研发能量,学术产出及产学合作成果丰硕;奠立清华塑造积极追求卓越、建立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之企图心,订出20/20愿景,即20年内让清华成为世界排名前20名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更未来具体执行目标;本于社会责任与教育精神,除致力于各大学或学术机构的专业演讲,更全力投入生活科学教育的推广,演讲立论,以幽默风格、深入浅出及创新思维,带给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子,崭新的国际观、科学观、宇宙观、乃至对未来生涯规划的启发,著实展现出教育家对社会的影响力与关怀。
人物经历
1943年,徐遐生出生于云南昆明,籍贯浙江省永嘉县
1963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获得物理学学士
1968年,徐遐生从哈佛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徐遐生进入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198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4年—1988年,徐遐生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天文学系主任。
1990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02年,经过台湾清华大学及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甄选后,出任清华大学第二任遴选校长一职。
2003年,当选为美国哲学学会院士。
2023年4月22日,徐遐生在美国逝世。
主要成果
徐遐生是研究星系结构的天体物理学家,对理解星系和恒星的形成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以恒星形成学说著称于世,提出了普遍理论框架,解释了观测恒星中发现的多种现象,进一步建立了恒星形成标准模型,其理论也关系到太阳系起源。他是获得邵逸夫天文学奖项的首位华人科学家。
在美国学习期间,他与导师合作,利用波力学方法,提出了下列假设:在盘状星系中观测到的旋臂是一种波现象,由恒星和气体流体介质中传播的旋涡状图案组成。通过“密度波理论”,可以预测旋涡星系的性质。该理论还被用于研究众多天体引力稳定性和结构,包括星系盘、双星、环绕年轻恒星运行的行星形成盘和土星环。他尤其关注恒星,对大质量OB星进行了观测,他领导的一个团队展示了密度波引起的冲击如何将弥漫的恒星介质压缩到恒星形成的巨型分子云的高密度阶段。通过与射电天文学家合作,为密度波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随后将注意力转移到单颗恒星的形成上,得出的范式即为当前标准的“四阶段”图景:在分子云中形成密度较高的核心;它们随后发生动态坍缩;在一个意想不到的(但可观测到的)阶段,气体强风从仍在形成的原恒星中流出;恒星的出现伴随着行星形成盘。这一框架将理论和观测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对气候危机的担忧,他还研究了如何利用熔盐反应堆从核废料中生产能源,并将废弃的生物质转化为可封存的惰性产品,从而清除大气中的碳。
他还是一位多产且文笔流畅的作家。撰写了被广泛选用的入门教材《物理宇宙》(1982)和两卷研究生教材《天体物理学》(1991—1992)。他还撰写一本名为《科学的故事》的本科教材,讲述科学如何引领人类进步,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经验教训。
人物评价
徐遐生在密度波和恒星形成理论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天文学奖颁予美国十个校区组成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总校教授徐遐生(Professor Frank H Shu) ,表彰他对理论天文学的贡献。
人物影响
有一颗小行星以其英文名字命名,叫做Frank Shu。(此小行星,由莱登天文台访问研究员Ingrid van Houten-Groeneveld夫妇等人发现,他们保留了部分小行星命名权。)
个人生活
徐遐生与父亲徐贤修先生为同一所大学之校长。
参考资料
徐遐生.https://www.asiaa.sinica.edu.tw.2024-05-21
徐遐生(1943—2023).世界科学.2024-05-21
徐遐生(1943—2023).世界科学.2024-05-31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经历
主要成果
人物评价
人物影响
个人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