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二年(1933),考入咸阳汉调二簧民义社,民国二十五年,转入西安集义社拜安步云为师,学唱秦腔,专攻须生。民国二十九年,出师登台。民国三十一年起在
麟游县、
凤翔区、
灵台县、
泾川县、
兰州市等地搭班演出。他初学汉调二簧,后唱秦腔,又在搭班演出中吸收了
昆曲、晋剧和
豫剧的韵味,从而自成一家,唱腔刚毅激越,古朴典雅,道白语句清晰流畅,吐字归音以秦声为主。同时,他不仅在唱腔念白上有较深的造诣,而且在表演方面则更加切体入微,他在表演中巧妙地运用了水袖、口、帽翅功以抒发人物内心感情,代表作品有《烈火扬州》、《
澶渊之盟》等。
1952年入咸阳人民剧团,1953年到眉县剧团,任
眉县人民剧团副团长,被选为
宝鸡市人民代表。
《烈火扬州》、《澶渊之盟》、《
法门寺》、《大报仇》、《葫芦峪》、《金沙潍》五十余本、折。1956年参加
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
二等奖。1969年至1979年多次参加宝鸡市戏曲调演、会演每次均获演员
一等奖。1982年中国
唱片公司出版的《百名秦腔演员唱腔集锦》收录了他的《法门寺》赵廉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