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
甘蔗形似水果甘蔗,但不如水果甘蔗高大粗壮。黑皮甘蔗高2米左右,节长约15厘米,质软、味甜、纤维长,1米左右的甘蔗可从头至尾剖开而不断。
黑皮甘蔗味甘,性寒,营养丰富,入肺及胃经,具有清热、生津、润燥、滋养、助脾和胃、消痰镇咳、利大小便的作用。在临床上,经常使用黑皮甘蔗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
小便不利、大便燥结、
消化不良等症状。
多年生草本。秆高约3m,粗2~5cm,黑色,秆在花序以下有白色丝状毛。叶鞘长于节间,仅鞘口有毛;叶舌膜质;叶片扁平,两面无毛,具白色肥厚的主脉,长40~80cm,宽20~60cm,主轴具白色丝状毛;穗轴节间长7~12mm,边缘疏生长纤毛;无柄
小穗披针形,长4.5~5mm,基盘有长于小穗2~3倍的丝状毛;颖的上部膜质,边缘有小纤毛,第一颖先端稍钝,具2脊,4脉,第二颖,舟形,具3脉先端锐尖;第一外长圆状披针形,有1脉,先端尖,第二外稃狭窄成线形,第二内稃披针形。有柄小穗和无柄小穗相似;小穗柄长3~4mm。
黑皮甘蔗原产于
热带、
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光饱和点高,
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黑皮甘蔗生物产量高,收益大。新植黑皮
甘蔗采用栽种甘蔗苗繁殖,栽种后不久即生根,长出许多嫩芽,形成丛状。收割时仅收割黑皮甘蔗茎,将根仍留在土壤内,即
宿根,来年,宿根重新分枝生茎;因此,黑皮甘蔗为
多年生植物,它的收获多的可达7~8次,在中国一般为3次,即三年后挖去宿根,重新种植。
田间甘蔗种植不由种子开始,一般都直接种植蔗苗。蔗苗来源很多,最主要是蔗茎,因为蔗节上会长芽,方法是取整支蔗茎,分切成一段段双芽苗,然后平植或斜植。为了节省人工,也有采用整株平植的。早期人工充裕时,在将要采收的原料茎的梢头上,采取二支双芽苗或三芽苗,此法要配合开工期,只能用于春植或一期糊仔。其它还有分蘖切离苗及各种侧芽苗等。另外还可以采用
宿根方法,就是当原料
甘蔗采收时,不挖蔗头,采收后再经过切头、开根、排土、施肥即可。
甘蔗生长期主要受气温和品种影响,在
台湾省大约14~18个月,不过宿根的可以缩短,只需要12个月。生长期不足的甘蔗,不只产量低,而且糖度也较低。秋植甘蔗以八、九月,春植甘蔗以二、三月为种植适期,因为制糖开工期从十一月到隔年的四月,所以秋植蔗都有足够生长期,而春植蔗需要延后采收来配合。花、果期8~9月。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的栽培植物。
幼蔗生长缓慢,土地没有充分利用未免可惜,这时可以间作一期其它的短期作物,和蔗苗一起生长,赶在蔗长大之前收获完毕,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有个条件需要遵守,就是间作的作物不能对蔗作有太多不良的影响。适宜的作物有
番薯、
落花生、
豆类、玉米、西红柿、大蒜、马铃薯、
瓜子西瓜等。
在轮作制度中,通常是一期新植,接着二期或三期
宿根,再一期或二期水稻,然后又回到新植。而在末期水稻未收获前,把新植
甘蔗种植在水稻株间糊状泥土中,称为糊仔甘蔗。它的优点是既不影响水稻生长,又可使后作甘蔗提早种植,还可节省整地筑等作业费用。和第一期水稻间作的,称为第一期糊仔甘蔗,也叫做春植糊仔甘蔗。和第二期水稻间作的,称为第二期糊仔甘蔗,也叫做秋植糊仔甘蔗。黑皮甘蔗
预备秋新植的蔗田,可以利用前作收获后的休闲时间播植绿肥,而在种蔗前犁翻入土,以供应土壤中的有机肥。常用的绿肥作物有
太阳麻、
田菁和
刺毛黧豆等。
白叶病、纹病、叶枯病等。只要得了病,不管是什么病,一律无药可医,只能整株拔除,烧掉,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发现,迅速扑灭。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种,不怕病毒来袭。
黑皮甘蔗原产于
印度,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国位居第三,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
古巴、
泰国、
墨西哥、
澳大利亚、
美国等。中国黑皮甘蔗区主要分布在
博白县(产量占全国60%)、
广东省、
台湾省、
福建省、
云南省、
江西省、
贵州省、
湖南省、
浙江省、湖北等省(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