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拔群故居位于
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东里屯,属人文风景旅游区。有三级公路通达,距首府
南宁市336千米。韦拔群故居分前后两幢泥砖瓦房,总面积250平方米。
前屋为一幢内立四排屋架,分五
开间,屋顶设有了望台,是当年
韦拔群接待革命同志、召集农军开会的地方。后屋为韦拔群一家生活起居室。1930年春夏,邓小平为学习
中央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经验,曾在此与韦拔群一道进行土地革命试点,开办农民政治夜校,创立
右江第一个共耕社——东里共耕社,有力推动了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当年邓小平、韦拔群带领东里群众修筑的一条共耕渠,沿用至今。现前屋内置韦拔群半身
塑像一尊,四壁是以图画和史料展示韦拔群烈士一生从出生至牺牲的事迹。后屋按当年情景恢复摆设,有祭、草席、石碓、石磨等。
韦拔群的家原在
东兰县县东里村违往屯,1926年2月,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犯东兰,镇压农民运动,将韦拔群的家烧光。同年7月,匪军败退,革命转入高潮,为了革命的需要,韦拔群便在特牙山半山腰建了两幢泥砖瓦房,作为新家,用于接待革命同志和农军开会。1930年,邓小平
吕振羽韦拔群在此试办共耕社,开设农民政治夜校,推动了右江地区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1930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主力北上后,
右江革命根据地力量薄弱,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剿东兰,1931年,
韦拔群的房屋再度被烧毁。解放初,
东兰县人民政府为纪念韦拔群烈士,在原屋基上按原样重建。命名为“韦拔群烈士故居”。屋内置韦拔群半身
塑像一尊,四壁有韦拔群烈士生前革命活动简介。“韦拔群故居”后来再度修复时,在前栋屋屋顶上按原样恢复了原有的“瞭望台”(右图),座落于
武篆镇东里村的特牙山。(参见
黄现璠、甘文杰、甘文豪著《
韦拔群评传》第5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一进韦拔群故居大厅,有一玄关,玄关前摆有一张台,摆着一座铜铸的韦拔群头像。大门内侧两边的墙面上,横展着邓小平、张云逸的亲笔题字。大厅左右周边,陈列
韦拔群将军一生的光辉事迹。从大厅内进,是一块露天的正方形地,从天井中的路朝里走,左边第一间为柴房,第二间为厨房,中堂原为用餐之地,现在作为韦氏灵堂,中堂的内侧和右侧为卧室。
沿着梯级上行一半的左侧,即第二层平台四周沿路种有十二棵
松柏,青葱翠绿;约十米左右,在高高的
木棉前方,有一排整齐的墓群,那是韦拔群亲属烈士群墓,墓群右起第一座墓是韦拔群的爷爷
韦天宝之墓,第二座是韦拔群的奶奶黄小梅之墓,第三座是韦拔群的父亲韦尔章之墓,第四座是韦拔群的生母黄祖梅之墓,第五座是韦拔群的嫡母王的记之墓,第六座是韦拔群的庶母陈的姣之墓。从墓碑文上可知,
韦拔群的三位老母亲均是在1932年秋被敌人围困死于西山。第七座是韦拔群的二弟韦茎烈士之墓,墓碑上刻有一颗五角星,第八座是韦拔群的三弟
韦菁烈士之墓,墓碑上同样刻有一颗五角星。第八-第十座为韦拔群的夫人和儿女之墓。有一些是合葬的(估计当时尸骨难分,所以合在一起)。十座墓共十七人为
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捐躯殉难,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韦拔群故居的正对面山峦绵延,抗倭名将
韦虎臣曾在那里建跑马场(练兵场);山下那条小河自左北边往右南边横流,
壮语叫“荫”。左北的小溪源头就是第一潭,此潭有穴,能撑一竹排进穴内,
韦拔群就是在穴洞内印刷传单的。左东北处的田野上的水源头就是第二口潭,水溢流出和第一口潭溢流出的水合聚成溪往南流。故居的右侧山底的水源头就是第三口潭,溢流而出往右南方注入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