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
张艳国著图书
史学理论(shixue lilun)关于历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概括。
内容简介
《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内容简介:史学理论,是历史学科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是作者追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理论研究进展的结晶。由“唯物史观的理论反思”、“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历史学的理论观照”三个方面内容组成,作者以唯物史观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借鉴现代西方史学理论的有益成果,运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对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进行了深沉思考,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注重理论思辨,创新意识炽烈,资料翔实可靠,语言朴实晓畅,是史学研究中一本有特色的著作。《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对于从事史学研究、历史哲学研究、唯物史观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大学生、研究生“史学概论”、“史学理论”课程的辅助教材。
作者简介
张艳国,1964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阳县(今仙桃市)。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教授,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12月起任江西师范大学州榜长、此前曾长期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曾师从著名学者章开沅夏振坤冯天瑜严昌洪教授研习中国近现代史、文化经济学、中国文化史。1997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获得过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五一批人才”首批入选者(理论类)等荣誉称号。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数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出版《张艳目自选集》、《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B寸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等专著多部。获得过全国“五个工程”奖省、部级优秀社科成累奖多项。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文化与社会变迁,并兼及政治学理论。
图书目录
前言 史学理论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
一、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时期的历史考察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特色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历史学研究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考察
一、自然历史过程:原始公有制向高级公有制复归
二、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在常规性道路与变异性道路上展开
三、自然历史过程论与“一般历史哲学理论”尖锐对立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探析
一、研究的缘起
二、对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进行彻底的革命性改造
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由单线论向多线论发展
四、简短的结语
革命、改革与社会历史进程
一、革命与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范畴
二、革命,是社会进步的特殊形式
三、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普遍形式
四、革命与改革,共同决定社会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代价问题的
一、马克思主义是在何种条件下肯定“代价”的
二、马克思主义是在何种条件下否定“代价”的
三、马克思主义是否认为社会进步要以牺牲道德为代价
四、几点看法
历史的创造者、创造力与创造条件
一、“人民群众”与“英雄”各自创造自己的历史,而又相辅相成、相互激荡
二、“人民群众”与“英雄”都是历史运动的推动力量,他们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常常交织在一起
三、各种社会意志、目标和行为模式综合的结果,往往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恩格斯与唯物史观命题
一、用“唯物史观”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二、对唯物史观作出“最为详尽的阐述”
三、恩格斯晚年致力于丰富唯物史观命题的理论内涵
四、简短的结论
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之路
一、史学界形成的广泛共识
二、历史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
一、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有区别
二、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有联系
三、研究唯物史观,加强史学理论学科建设
“史学概论”的学科体系究竟应该如何确定
一、历史过程论
二、历史主体论
三、史家主体论
四、史学发展论
五、史学理论与方法论
历史学需要哲学思辨
一、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历史哲学》关于中国历史的思辨
二、对近代西方历史哲学予以回应是一个时代性课题
三、佘著走在李大钊开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道路上
四、佘著的逻辑结构
五、佘著的史家精神
六、佘著的学术史定位
七、几点商意见
论历史学的学科个性及其相关问题
一、历史学的学科个性是什么
二、再论历史学的功用
三、从理论上探讨研究史学的素质要求
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一、史家责任感
二、史家使命感
三、史家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内在统一
论史学思维模式的演变
一、由述事史学向分析史学发展,由单向性直观性史学认识朝着多向性逻辑性方向演变
二、由分析史学向系统史学发展,由多向性逻辑性史学认识朝着纵向深入、横向综合方向发展
论史学思维模式的转换
一、历史学思维模式转换与研究方式改变是一种良性互动过程
二、合理的史学智能结构推进史学思维模式转换
历史的整体运动与史学的总体研究
一、社会历史进程表现为整体运动
二、社会历史整体运动的基本特征
三、对社会历史整体运动开展总体研究
东方市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依据地理环境对区域性
历史发展的作用,把人类文化分成东方与西方两种类型
二、东方地理环境影响中国历史发展
论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
一、唯物辩证法是历史评价的活的灵魂
二、把道德评价放置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环境当中
三、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既有区别又相联系
关于编写历史人物传记的一些意见
一、为体现了历史精神的典范人物立传
二、把传主写成历史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三、立场爱憎分明、描述各有所据
附一 叔孙通为何能够成功
附二 如何评价晚年康有为
略论中国历史学的流变
一、中国史学起源于夏朝而不是更晚的西周
二、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学的性质
三、对未来中国史学发展的流向性展望
论中国近代的历史哲学研究
一、取法西学
二、“史界革命
三、探寻世变之理
四、“画虎不成反类犬”
五、火花闪耀,嘉惠未来
地理史观与中国近代史学的历史考察
一、地理史观要旨
二、地理史观的中国印象
三、正确评价地理史观在中国近代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大钊阐解唯物史观评析
一、李大钊研习唯物史观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概念使用
二、李大钊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理论内涵
三、贡献与缺陷
李大钊的史学理论研究论析
一、“依据历史哲学的原理”
二、“历史是什么”
三、治史者须有历史观
四、“但寻真知启后人”
五、学术坐标定位
近代西方历史哲学述评
一、发展概述
二、命题例举
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一、从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罗宾·柯林武德:历史哲学发展的路标转向
二、柯林武德与克罗齐:继承中的发展
三、历史是什么: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跋一 史学理论:对历史学的理论反思
跋二 史学理论对史学研究的观照与导引
跋三 让思想的光芒照亮历史
后记
……
相关评论
历史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也是一门长青的学问。历史学之所以长青,固然以其深厚扎实的学科底蕴为基础,但不断创新的史学理论、研究方法给学科注入的持续活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史学理论对于历史研究、历史学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探讨历史研究理论方法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张艳国著《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以下简称“张著”)正是其中突出的成果之一。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借鉴、运用包括现代西方史学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对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堪称作者追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进展的结晶。
唯物史观是张著的指导思想,亦是张著研究的核心内容。正如作者指出,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发展过程的解释、关于历史规律的揭示、关于主体地位和作用的阐述、关于历史学研究方法的整合等,是史学理论研究的立足点和根本依据。离开了唯物史观关于历史过程论的解说,史学理论将无从谈起。显而易见,作者的史学理论研究是从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反思展开的,目的是要通过对唯物史观的历史考察,系统、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与理论特色,以避免此前存在的把唯物史观简单化、公式化,以唯物史观代替或等同于史学理论的偏颇。同时,作者又认识到作为科学理论的唯物史观本身是在不断发展、丰富的,因而提出我们应该用科学的、发展的态度、方法来理解、对待唯物史观。
细读张著不难发现,作者的思考基本围绕一个宏大的学科目标——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展开,这也正是中国历史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建构中国特色与中国流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对此,作者认为要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学科理论建设与具体研究的关系。在这几组关系中,坚持是前提,发展是关键,实现的途径则是具体研究。用发展的眼光考察研究对象,是张著的突出特色。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欧洲的产生及历史演进的考察,还是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对史学社会功能的探讨,都贯穿着发展的观点,强调吸收当代自然科学和科学哲学的有益成果、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当代西方史学研究成果对丰富马克思主义史学认识的重要意义。
世纪之交的有关话题依然在耳,而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悄然过去。对于历史学而言,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传入中国即将一个世纪,此时出版的《史学理论:唯物史观的视域和尺度》,自应赋有特别的意义。在此,我赞成作者所说:“建构中国特色与中国流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是个大课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时不我待,相信会有更多学者为此努力,共同推动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评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