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栋材,男,1932年5月29日出生于中国广东广州,分子生物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二任所长。1990年至1998年,梁栋材担任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四、五届理事长。梁栋材主要从事蛋白质晶体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为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经历
梁栋材家境贫寒,母亲梁刘氏早逝,留下梁栋材姐弟七人靠祖母照料,父亲梁仕微薄的收入只够一家人勉强糊口,供养他们姐弟上学读书十分艰难。
195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
1956年,被选派到苏联科学院留学,专业是X-射线
晶体结构分析。
1960年,苏联科学院
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5年—1967年,在英国皇家研究所及
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1983年—1986年,担任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第二任所长。
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6年至1995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1990年至1998年,担任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四、五届理事长。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梁栋材以X-射线
蛋白质晶体学为研究手段,测定生物大分子及其
配位化合物的三维结构为基础,探索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相互关系为目的的结构生物学研究。60年代初测定了一批
有机化合物晶体结构并与协作单位一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计算程序库。60年代末作为负责人之一参加了猪
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80年代初开始,主持胰岛素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年代在一些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酶分子以及在
藻类捕光系统
藻胆蛋白色素复合物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结果。90年代末,积极推动并参与中国结构基因组学研究。运用X-ray晶体结构分析方法,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技术对
原核生物和
真核生物(哺乳动物)体内
脱氧核糖核酸损伤修复HRR修复途径中的功能蛋白及其
配位化合物进行三维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此外,还开展了一些与人类疾病相关重要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工作。
学术论著
梁栋材己发表自然科学论文140余篇,专著《
X射线晶体学基础》等。
Tang Q., Gao P., Liu Y.P., Gao A., An X.M., Liu S., Yan X.X., Liang D.C. (2012) RecOR complex including RecR N-N dimer and RecO
单体 displays a high affinity for ss
脱氧核糖核酸 Nucleic Acid Research.
加奥 P., Tang Q., An X.M., Yan X.X., Liang D.C. (2011) Structure of HsdS subunit from 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 sheds lights on mechanism of dynamic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ype I
甲基transferase. PLOS ONE 6(3)e 17346.
Yan X.X., An X.M., Gui L.L., Liang D.C. (2008) From Structure to
函数: Insights into the
催化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Thermostability Displayed by Bacillus subtilis mannanase BCman. J.
摩尔 Biol. 379:535–544.
Yun C.H., Bai J.,
太阳 D.Y., Cui
三角洲特种部队1, Chang W.R., Liang D.C. (2004) Structure of potato calmodulin PCM6: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a plant calmodulin. Acta Cryst. D. 60, 1214-1219.
Li M.H., Kowk F., Chang
Wr, Lau C.Q.,
张姓 J.P., Lo Samuel C. L., Jiang T., Liang D.C. (2002)
晶体 structure of brain pyridoxal kinase, a novel memer of the ribokinase
总科 J Biol Chem. 277(48), 46385-46390.
唐姓 Y., Liang D.C., Jiang T., Zhang
JP, Gui L.L., Chang W.R. (2002) Crystal structure of 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 component A: Revealing the structural determinanants of its dual fibrinolytic activity. J.
摩尔 Biol. 321, 57-68.
Jiang T., Zhang J.P., Liang D.C. (1999) Structure and
函数 of Chromophores in R-
藻红素 at 1.9Å Resolution. Proteins. 34: 224-23.
Bao S.J., Xie D.L.,
张姓 J.P., Chang W.R., Liang D.C. (1997)
晶体 Structure of Desheptapeptide (B24-30)
胰岛素 at 1.6Å Res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receptor binding. PNAS. 94, 2975-2980.
戴金璧,楼美珍,游俊明,梁栋材.1.5Å分辨率去五肽(B26-B30)
胰岛素结构的精化.中国科学.B,(1986)10,1043-1050.
常文瑞,D. Stuart,戴金璧,R. Todd,张季平,谢殿霖,宝,梁栋材. 1.2Å分辨率胰岛素
晶体结构的
修正药业集团 中国科学. B,(1986)7,719-728.
北京
胰岛素结构研究组.2.5Å分辨率胰岛素晶体结构的研究.中国科学.(1972)1,3-20.
科研成果奖励
梁栋材的研究成果分别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
二等奖、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7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
一等奖及1986年、1992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获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人才培养
根据2019年8月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检索结果显示,梁栋材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培养的硕士、博士生信息如下:
荣誉表彰
1980年梁栋材当选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1985年梁栋材当选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1992年获首届王丹萍科学奖金,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20世纪60年代,梁栋材与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同事一起,在中国自行建造的104型电子管计算机上建立了中国第一套用于小分子结构分析的计算程序系统。这一工作极大地提高厂计算效率和分析速度,把中国的小分子
晶体结构研究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何梁何利基金会评)
1960年代初,梁栋材测定了一批
有机化合物晶体结构并与协作单位一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计算程序库;1960年代末作为负责人之一参加了猪
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1980年以来,主持胰岛素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组,该组的1.2埃胰岛素结构修正及1.5埃B键羧端去五肽胰岛素结构测定等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测定了胰岛素及衍生物的三维结构共17个;1990年代初组织
藻类捕光蛋白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中国科学院评)
参考资料
历任理事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