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派对狂》这是一部托尼·威尔森的传记片。威尔森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凭借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身份成为
曼彻斯特的小名人。不过主持人仅仅是他生活的一面,确切的说只是他的工作。
剧情简介
他真正的兴趣是音乐。在一次Sex Pistols的音乐会上威尔森敏锐地觉察到了一种新的、具有爆炸力的音乐形式将诞生,他劝说自己所在的电视台播放一次Sex Pistols的演出录像,轰动一时。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
唱片公司FactoryRecords,在
英国推广朋克音乐。威尔森的经营原则是如此独特:公司旗下的所有乐队都无需签订合约,可来去自由。他对音乐的热情和公司开放式的策略吸引了大批新兴乐队投奔门下。
他挖掘了Joy Division乐队,使其名噪一时。随着主唱伊安·科蒂斯在厌倦中自杀,剩下的成员重组为New Order。威尔森随后又推出了Happy Mondays和James,继续缔造着他的音乐神话。
《24小时派对狂》1982年,他建立The Hacedina俱乐部以宣传乐队,最初几乎无人光顾这座被称之为“公共厕所”的建筑,但Happy Mondays的大获成功使俱乐部成为了一个奇迹,蜂拥而至的乐迷和各式人等令其门庭若市,
舞曲和Rave文化也随之兴起。同时毒品商人也聚集到这里,暴力冲突发生,为这个俱乐部在快乐之外增添了几分异色。
在威尔森的引领下,
曼彻斯特成为这一时期
英国的音乐和文化的一个中心。作为一名音乐制作人,他无疑富有非凡的才气和洞察力;但另一方面,他却缺乏商人精明的算计头脑。他固执地认为做音乐仅是兴趣所至,因此占有乐队的所有权在他看来是违背这一精神的。
90年代初,Happy Mondays的大肆挥霍使其声名狼藉,他们花费了公司20万
英镑用于度假,却无法再推出一张新专辑。Factory Records最终衰败。
幕后花絮
《24小时派对狂》迈克尔·温特波顿属于
英国当代导演的中坚力量。他毕业于
牛津大学,以电视台
剪辑师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曾跟随英国著名导演
林赛·安德森工作,并称其为自己的电影启蒙者。此后他前往
瑞典追随伯格曼拍摄了两部关于大师的记录片,获益匪浅。尤其是伯格曼组成自己的剧团并发展固定的摄制组的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温特波顿。
1995年,经过多年默默无闻的工作后,温特波顿以女同志片《
蝴蝶之吻》(Butterfly Kiss)一炮打响。这部富有争议的影片以公路片的类型为框架,讲述一名行为极端的暴力女子寻找同性爱人的疯狂之旅。精神上的软弱,孤独和对爱的渴望是如此惊人,排斥了任何
逻辑与理性因素的存在。这部和《
末路狂花》颇为神似的电影显然比美国人走得更激进而富于激情。出人意料的是,同年他给观众带来了一部与《蝴蝶之吻》截然不同的电影《说走就走》(Go Now),继承
英国现实主义传统,表现如何顽强对抗恶疾与生活苦难的感人故事,赚得热泪无数。
顺着《说走就走》的路子,温特波顿改编了
托马斯·哈代的作品《
无名的裘德》(Jude),由
凯特·温斯莱特主演,原著对社会体制和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在改编中有所削弱,或许富于激情的温特波顿对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热烈的爱情更有体会,所以他侧重于讲述一出凄凉哀婉的爱情传奇。影片的最出色之处在于令人信服地创造出了哈代小说中虚构的英国乡镇,温特伯顿良好的视觉意识让人激赏。
1997年的《欢迎来到萨拉热窝》(Welcome to 萨拉热窝)作为西方国家第一部表现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内战的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得到好评,但在奖项的角逐中却空手而归。此后温特波顿开始导演一批小制作影片,其中《奇境》(Wonderland)一片和他那些感情激烈的作品呈现出迥异的风格,成为他迄今最成功的电影之一。2000年,他带来了一部大制作的西部片《
蛮荒情仇》。
《24小时派对狂》温特伯顿善于导演富有紧张的戏剧
张力和充满激情的电影,同样他拍摄电影也是受到了一种本能的情感的驱使,他曾声称自己讨厌“完美和圆熟”,他拍电影往往是顺着本能的感觉,还没等有时间后悔就投入了下一部电影的摄制。虽然这种原发性构成了其作品的美感所在,或许也致使他始终不能更深入一步,也无暇在反思中进步到一流导演的行列。
温特伯顿和伯格曼一样有自己固定的合作对象,包括编剧弗兰克·考特尔·博伊斯、制片人安德鲁·伊顿和演员
雪莉·亨德森、
詹姆斯·内斯比特、克里斯托夫·埃克斯顿等,这些熟悉的伙伴使他往往能迅速投入新作的拍摄中,这也许是他在英国导演中保持了相当高的拍片量的原因之一。他的最新电影是将辗转
伊朗、
巴基斯坦和
土耳其等地表现阿富汗难民的影片《丝绸之路》。
为影片掌机的是著名摄影师
罗比·穆勒(Robby Muller)。他可谓与导演
维姆·文德斯共同成长,从其早期的
短片到臻于完美的《德州巴黎》,迄今共合作十二部电影。穆勒对于文德斯形成苍凉中饱含诗意的影像风格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美国朋友》中自多个城市之间来回跳跃散发出的强烈疏离感,亦或《道路之王》的流浪之旅中所充斥的空虚,乃至《直到世界末日》气势磅礴的神秘氛围,穆勒的摄影都给人以深刻印象。他还与
吉姆·贾木许合作《
离魂异客》、《
神秘列车》等影片,以精致锐利的黑白影像突现了贾木许极简主义和冷峻深的风格。最近几年,穆勒又以与
拉斯·冯·提尔一道探索手提摄影的表现力而受到关注,以《破浪》、《
黑暗中的舞者》为代表。
影片评论
《24小时派对狂》迈克尔·温特波顿努力使他的影片成为《角斗俱乐部》、《猜火车》、《
天生杀人狂》的混血后代,在某种意义上他还是获得了成功。他没有多少企图挖掘深刻的人性故事的野心,反倒使影片在平实小巧中见出精彩。
影片确实具有浓烈的朋克气息,他试图抓住那个时代的
无政府主义精神,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他成功地重建了那个已经逝去的年代,再现了朋克的辉煌,尤其令乐迷们怀念,成为了一次对朋克时代的致敬。和所有关于
艺术摇滚音乐的电影一样,它充斥着性,毒品和种种放纵。从整部影片的散漫形式中散发出来的理想主义、
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捕捉到了
曼彻斯特音乐时代和Factory Records的精神实质所在。
虽然不似相近题材的《
天鹅绒金矿》般华丽眩目,它以自由流动的手提摄影制造了仿纪录片式的风格和混乱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气氛——尽管有人可能会抱怨最近这种用DV拍摄的晃得让人头晕的电影实在太多。
而斯蒂文·库甘作为一名喜剧明星,奉献出了一次优秀的正剧演出,他无疑是所有混乱最强有力的中心所在,也是一个优秀而富有趣味的导游。
缺点在于它更如同一系列奇闻轶事的连缀,而少了点完整故事的连贯性。影片最失败之处在于,作为一部托尼·威尔森的传记片,它试图也给其他角色以丰满的血肉,——唯独主角显得格外单薄。其实导演侧重的是表现一个时代,一种音乐,或许选择
威尔森作为表现中心并不是最合适的。
演职员表
职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