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云
革命烈士
郑志云,幼名谭革,1901年出生在海丰县一个以苦力为生的家庭。1918年小学毕业,考入海丰中学。在伯父的全力资助下完成了学业。他读中学期间,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所宣传的反帝爱国和新文化思想使他深受教育和启发。他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认识不断提高。为“联络感情,研究学术,锻炼品学,改造社会”,他和志同道合的林皑等学友组创了“群进会”、“海丰学生联合会”,以团结同学及广大青年朋友,并发动学生在城乡张贴“毋忘国耻”标语,演出《朝鲜亡国恨》、《打倒曹、章、张》、《秋瑾》等话剧,以激发人民群众关心国事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忱。
正文
1922年春,他出任陈潮学校校长,并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彭湃开展农运活动的骨干力量。1924年3月,他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学员;翌年,选为中共海丰支部组织委员,并以农协代表身份参加海丰县第一届农代会,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1925年秋,中共海丰特支改为海丰地委,他出任组织委员、代理书记。期间,他果断地作出两项决策;第一、全力抓好农会、农军和青年团三个团体的组织建设;第二、加强并发挥党在国共合作的联合战线中的领导地位与作用。
1926年8月12日,海丰县召开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郑志云在大会上作关于海丰县农民一年来奋斗经过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今后奋斗的方针:“要严密各级协会的组织,尤其是使各乡会绝对不为劣绅、土豪地主及反动派所包办所利用;巩固内部的团结,使乌红旗主义、分界主义、宗族主义,不能在农民群众中起作用,致公党等破坏农运的组织不能深入农村;扩大我们的联合战线,和工商学各界共同协作抵拒反动势力之压迫……”。
由于郑志云等领导的汕尾市农民运动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当年广东省农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曾特别表彰了海陆丰两县农会组织。为此,吸引了正在广州市开办的农讲所第六届300余名学员赶赴参观学习。“小莫斯科”的荣称就是这么传出来的。
革命的实践教育了群众,锻炼了领袖。郑志云此时日趋成熟干练。他认为促进海陆丰农民运动进一步发展,一定要搞好两项带有根本性的建设:一项是切实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另一项是迅速扩充革命武装力量。经过他的深入发展和积极工作,至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两县党员发展到4000人,占当时全国共产党员的7%,常备农军400人,后备力量1000余人,这就为日后反击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政变和继续发展海陆丰地区的革命斗争,打下了一个较为牢固的基础。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紧接着广东省也发生了四一五大规模屠杀。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汕尾市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张善铭(地委书记)、郑志云、吴振民等一致决定举行武装起义。4月30日,第一次海陆丰市武装暴动,取得胜利,海丰县、陆丰分别成立临时人民政府,郑志云当选为海丰县人民政府委员。5月9日,国民党刘炳粹部反攻占据海丰。在郑志云等人的组织与指挥下,农军进行反攻,先克陆丰,后取海丰。海陆丰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同年秋,中共海丰地委改组,成立海陆丰县委,他仍任组织委员。
在郑志云等人的领导下,海陆丰人民相继举行第二、第三次武装起义。在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之后,汕尾市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普遍开展土地改革,创建苏维埃政府,组成各级人民政权;党组织和农民武装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革命根据地迅速扩大。贫苦百姓,喜笑颜开。
翌年开春,东江农民代表大会在海丰县隆重召开。彭湃作了《土地问题》等报告。郑志云亦在大会作了《海陆丰斗争经过经验及前途》的政治报告。重点总结了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本地区实际相结合起来,以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经验,并号召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加强工农联合,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他的精采报告给全体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会议还决定:组织东江武装起义。扩大革命根据地。他本人分工留守汕尾市,主持东江特委工作,直接指挥海、陆丰两县武装起义战斗。
在此期间,郑志云出任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在领导苏维埃政权建设,实行土地改革等工作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精力。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不甘心让人民起来当家作主。1928年2月下旬,国民党反动军队第四、国民党第五军陈济棠的指挥下,向襁褓中的海陆丰苏维埃大举进犯。由于敌强我弱,力量悬殊,不可硬拼,只得将临时人民政府撤出县城,转入地下坚持斗争。不久,彭湃奉命上大南山,郑志云留守惠来县,主持东江特委工作,继续领导斗争。6月,东江特委和潮梅特委合并,郑志云仍任特委委员。9月,郑志云在惠东县被敌军包围,不幸被捕,壮烈牺牲,时年仅27岁。
当年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在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对郑志云在发展农会组织及其所显现的作用曾经作过十分客观的评价:“海丰县有伟大的农会组织,现虽为反动势力所镇压,但因应付得法,基础并未损坏,实为将来东江农民运动之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海丰人民政府兴建了面积达5000多平方的“海丰烈士陵园”安放着中共东江特委书记郑志云等3000多位革命先躯的铁骨忠魂。让烈士们永远安息在苍松翠柏,四季常青的鲜花丛中。
参考资料
郑志云.中华英烈网.2015-06-11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