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纯(?~1144)字永锡,滕阳(今
山东省滕州市(原滕县)
羊庄镇北台村)人。北宋官员、伪齐宰相。张孝纯工诗,有才略。元祐进士,历任滨州通判、河北路转运判官、永兴军路转运判官等职。宣和五年(1123年),累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靖康中,以坚守太原之功,加检校少保、武当军节度使。太原城破,张孝纯降金。伪齐建立后,拜左丞相。金废伪齐,授权行台左丞相。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致仕归徐州。
皇统四年(1144年)卒,
谥号安简。
北宋宣和末年,张孝纯以河东宣抚使兼知太原府。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败盟南下,重兵围困
太原市,张孝纯与副都总管
王禀率军民坚守逾年,拒金招降。
靖康之变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太原城破,王禀战死,张孝纯被俘拒降,囚归云中,后不得已降金。天会八年(1130年),
金朝立
刘豫为大齐皇帝,建伪齐政权,张孝纯被任为丞相。天会十四年(1136年),张孝纯把
刘麟的毒计“借献黄庭坚墨迹给
赵构实施
斩首行动”密报给
南宋。 天会十五年(1137年),张孝纯尝书
伪齐谋宋十事,密报于宋。伪齐政权废后,张孝纯以又任汴京行台
丞相。一年后,请归乡里。
皇统四年(1144年)卒,谥安简。留有诗若干篇。
当地所称的“张阁老”,应该就是“伪齐丞相张孝纯”了。此地好不容易出个“丞相”的大官,怎么还称“伪”呢。查明万历版《滕县志·卷八·外传》中有对张孝纯的记载:“滕人,初仕宋,为太原知府……靖康元年粘殁喝兵陷太原,执孝纯以归,释而用之。金既册刘豫为帝,以东平为东京,以孝纯、郑亿年为丞相,孝纯仕伪齐……”据此可知,张孝纯在宋、金战争中曾有过“变节”行为,故一向持有“正统”观念的明版《滕县志》主笔王元宾在介绍“张丞相墓”古迹时写到:“在城东善堌社,丞相名永锡,又有张孝纯,废齐丞相,岂名孝纯而字永锡欤。然仕刘豫,不足存也。”
“外传”中还提到张孝纯“致仕归里,乃以资大修寺院,自为记颂”,由此看来, “结义庙”的前身或者就是张孝纯修建的寺院。然而在百年前的清朝黄来麟时代,诗作者来此实地寻访时已经疑问“曾否有堂”了,可见“张丞相”的故居在那时已经没了踪影,“故居”遗址倒是一处适合人居的好地方,黄诗描写“万派泉流环作镜,四山岚气郁成堆”,站在高台上实地环望,四周风景也确实不错:青山四合,一水南流,仰观白云悠悠,俯听河流淙淙,薛河在这里形成“小三峡”的景观,再往北就是善堌村汇水湾、山亭雪山灵芝寺、以及东江村小邾国贵族墓地,故国古寺共护佑,绿水青山并为邻,直是一派山川形胜,大好风光。
今
山东省滕州市(原滕县)
羊庄镇北台村村西是片土台,即黄诗中所写的“台上”,当地叫“张阁老望林台”,上有“
北台上遗址”保护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成了一片菜园。台西侧就是薛河,经年冲刷后,河两岸
台地就形成了十余米高的直立剖面,剖面
土层中夹杂着从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4000年前的
龙山文化、3000年前后的岳石文化,经商周、
秦汉、唐宋,直到当代的人类生活遗迹,如同一本厚重的
地层历史书,一个朝代一层土,层层叠压,一“页”就是千年。
张阁老望林台(即北台上遗址)即将被新修建的庄里水库淹没,为确保庄里水库工程文物保护工作顺利进行,2016年7月,庄里水库工程考古勘探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庄里水库工程涉及北台遗址(张孝纯望林台)、前台墓群等文保单位,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由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
山东大学、
郑州大学、
滕州市博物馆等单位共同实施。工作中,考古人员严格遵循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山东省庄里水库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方案》要求和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目前,整体考古勘探发掘工作稳步进行,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