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馍是一种民俗小吃。用上好的麦面粉,采用民间发酵工艺,配以辅料和面,将发酵后的面团反复揉搓,直至面团呈油亮色,然后制成形状各异的面馍,贴在
铁锅壁上,内放少许水(水不浸馍),用文火烧,至馍熟且发出清香时出锅。馍正面油亮,背面金黄,既香且甜,脆软可口。
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河南沈丘旧城的下湾出了个远近闻名的制花馍能手,名叫顾维臣,绰号“顾二别子”,他创造了特殊的制馍方法。他做的宝葫芦花馍,底部呈S形,像太极图,吃着香甜可口,放一年不裂不霉,再蒸后味美如初,被人们誉为“顾家馍”。
当时
沈丘县有一位名医王大夫,应召进京为皇帝治病,带了一些顾家的小花馍献给皇上,皇帝痊愈后称赞这种小花馍为宝贝。由此,顾家小花馍成为向宫廷进献的贡品,顾家馍也名声大振。在沈丘任职的官员,也以顾家馍馈赠远方的亲友,有钱人家祝寿办喜事用顾家馍作礼品以示喜庆,老百姓更把它作为娃娃的吉祥物,既可逗娃娃们开心,玩够了还可以吃掉。当年,
袁世凯曾拿顾家馍孝敬
慈禧,深得太后赞赏,故又有“贡馍”美称。
顾家家居馍工艺考究,做工精良。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防裂抗霉处理,再以手工揉、搓、捏、挑、着色等工序,塑成各种艺术形象,底部呈阴阳纹理,久存不裂不霉,一经
蒸馏,复原如初,美味
如新集团。
一是题材广泛,造型独特。它取材于中国民间常见的动物、瓜果、鱼虫以及人们喜闻乐道的中国民间传说,并强调表现模拟对象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大体形似,注重传神。其彩绘以勾线与着色相结合,很接近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用白酒溶化食用色涂到馍坯上能渗透,色彩饱和,经久不退。捏制和勾勒的各类面塑千姿百态,形似神真,呼之欲出。
二是写实与夸张手法并举。顾家馍造型中头和身子比例皆不相称,头占全长三分之二,身体和尾部仅有三分之一,经过艺术处理,总给人以夸张而无不实之感,写实又无造作之态,令人百看不厌,兴趣无穷。正如艺人俗语所说,“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吊后头”。
三是在题材选择上,与人们的日常风俗习惯相关,都带有吉祥和喜庆的色彩。小花馍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母子
青蛙、母子马等寓意子孙满堂延绵不断,猴骑虎、猴骑马等寓意“马上封侯”的愿望,以及小狗、
白兔、小刺猬、
小鸡、小鸭、小鹅、小鸟、小鱼等,这些都表达着劳动者需要把自己的生活装饰得丰富多彩,期盼美满生活的吉祥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