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古
唐朝时期的官员
张蕴古(?-631年),相州洹水(河南安阳)人,唐初学者、官员。
张蕴古曾担任王世充侍御史,期间弹劾了丘怀义等人在饮酒赌博中的不当行为,被王世充赏赐一百段帛,并迁官为太子舍人。武德初年,张蕴古自幽州总管府记室调入中书省。李世民即位初期,他上奏《大宝箴》,提出治国之道,太宗对他的奏章给予了赞赏,并赐予束帛,任命他为大理丞。贞观五年(631年),张蕴古审理河内人李好德散布妖言狂语案,张蕴古以李好德有癫病不予追究,遭到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弹劾,被唐太宗下令斩于东市。
人物经历
张蕴古是隋末唐初人,老家相州洹水(今河南安阳一带),幼时就聪慧异常,博览群书,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他记忆力超群,看过的碑文能过目不忘,棋局被打乱后能一子不差的复盘,“背碑覆局”这个成语即由此而来。张蕴古书读得好,却不是书呆子,对朝廷政治得失有很深刻的见解,“尤晓时务”。
据《资治通鉴》记载,张蕴古曾在隋朝末年担任王世充侍御史,王世充的将军丘怀义在门下内省,召集李泰王君度、汉王王玄怨、将军郭士衡与女妓侍妾在一起饮酒赌博,侍御史张蕴古弹劾他们。王世充非常生气,命令散手仗卫士捉住王君度、王玄怨,打了他们几十个耳光,又下令带入东上阁,各打几十大板,丘怀义、郭士衡不问罪,赏给张蕴古一百段帛,迁官太子舍人
入仕唐朝后,张蕴古先是跟着庐江王李瑗幽州(今北京)历练,任亲王府从六品上的记室参军,负责处理机要文书。因表现出色,贞观二年(628年)调到中书省当差。唐朝前期,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诏令,对张蕴古来说,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张蕴古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在中书省期间,他上了一道名为《大宝箴》的奏疏,劝诫李世民要“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爱惜民力,不要贪图享乐;开门纳谏,虚心听取大臣意见,不要自以为是、拒谏饰非;要豁达大度,“安彼反侧”,坚持五湖四海的用人方针,安抚好曾经的对立面。这个折子不但文辞好,道理更是讲得透,对于刚经过玄武门之变兄弟阋墙亟需稳定朝局收揽人心的唐太宗来说,不啻一服良药。唐太宗看过奏疏,龙心大悦,立马赏赐张蕴古两匹绸缎以示鼓励,并将其提拔为大理丞,级别虽然没变,仍为从六品上,但大理丞分管涉及尚书省六部官员和徒刑以上案件的审理,担负的责任重了很多,显然属于重用。
贞观五年(631年)八月,河内人李好德“得心疾,妄为妖言”,得了精神病,整天胡言乱语,言语之间对朝廷和皇帝有不敬之词。在古代皇权社会,这是极其严重的罪行,要被判处死刑,李好德的案子经过层层上报,最终到了李世民那里。唐太宗下令大理寺将李好德扔进监狱,严加审判,具体负责处理此案的,正是张蕴古。张蕴古经过调查,认为“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按照法律规定,精神病人说犯忌讳的话,可以减免处罚。唐太宗听完张蕴古的案情汇报,“许将宽宥”,决定不再追究李好德。此事本已平息,但张蕴古却干了一件十分匪夷所思的事情。据《贞观政要》卷八《刑法第三十一》记载,张蕴古竟然跑到监狱里,将唐太宗的决定提前告诉了李好德,还公然在狱中陪李好德下棋解闷。负责监察朝廷百官的御史台副长官持书侍御史权万纪发现了此事,立马弹劾张蕴古: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而张蕴古老家就在相州,张蕴古包庇李好德是精神病,是为了讨好家乡父母官,属于官官相护,徇私枉法。李世民认为自己被张蕴古耍了,盛怒之下,将张蕴古拉到长安街市上斩首示众。
张蕴古的血迹还未干,唐太宗的心情立即沉重起来,“既而悔之”。张蕴古泄露朝廷机密确实有罪,但罪不至死,根据唐律最多判处一年半徒刑,唐太宗说人家执法犯法,难道自己就按律治罪杀人了?唐太宗在事后也感到非常后悔,认为自己的决定过于武断和草率,于是下诏规定,今后凡判处死刑,即使是立即执行的,仍要三复奏。后来,唐太宗进一步对群臣说:“从今以后,在判处死刑案件时,要在两日内进行五复奏,地方案件也要三复奏。所谓五复奏,就是在判决前两日和前一日内两复奏,行刑之日再三复奏,此外,在进行复审的时候,对于虽然依法应当处死,但是情有可原者,应当录状上奏。”
参考资料
唐太宗错杀张蕴古——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2-0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