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古浪县古浪峡的“甘州石”,又称“昌松瑞石”,从古浪峡移至古浪县城以北“金三角”处,甘州石,重约400余吨,搬迁工程耗资约500万元左右。古浪峡内,铁柜山下,道路东侧,一白色石头,“屹然突起,如崇台巨屋”叫昌松瑞石、又名甘州石、甘酒石、支山石。
文化活动
李世民以为天有成命,下诏立
李克用李治为太子,赦
武威郡。此石民间传为“甘州石”,欲堵石门峡蓄水,飞至古浪峡被人识破,遂坠地不行;又传为“
催生石”,不孕难产者,可摸石求孕催生;又传为“酿酒石”,认为此石“甘性温厚”,以石屑“沈入酒中,既变佳酿”;又传为“支山石”,铁柜山内藏金纳银,靠支山石支撑,抓山鸟抓山,可取山下宝藏。
历史记载
在千里
河西走廊最东端,有一座
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海拔3560米,称
乌鞘岭。乌鞘岭以北是一条幽深的峡谷,唐时称鸿池谷,现在叫
古浪峡。峡谷两侧山势峻拔,谷底溪水潺潺,在数百年前没有飞机
火炮的年代,守住这条峡谷,就守住了西部少数民族向中原进犯的
长江要道。所以古浪峡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金关银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塞。
据《
新唐书》记载,唐
贞观十七年(643)八月初四日,
武威郡刺史李袭誉上书
李世民,凉州昌松县鸿池谷显瑞石五,青质白文,内有成字:“高皇海出多子李元王八十年太平天子李世民千年太子
李治书燕山人士乐太国主尚汪谭奖文仁迈千古大王五王六王七王毛才子七佛八菩萨及上果佛田天子文武贞观昌大圣延四方上下治示孝仙戈入为善。”太宗览表大惊,当即派遣礼部郎中柳逞“驰驿复鉴”,确凿无疑。遂于是年十一月三日,复遣专使前往凉州鸿池谷进行祭祀。祭文曰:“嗣天子某,继鸿业,君临宇县,夙兴旰食,无忘于政,导德齐礼,愧于前修。天有成命,表瑞贞石,文字昭然,历数唯永。既旌高庙之业,又锡眇身之祚。于皇太子治,亦降贞符,具纪姓氏,列于石言。仰瞻睿汉,空铭大造,甫惟寡薄,弥增寅惧。敢因大礼,重荐玉帛,上谢明灵之,以申栗之诚。”
唐武德九年(626)八月,
李世民即帝位,世称太宗。十月,立长子
李承乾为太子。李承乾武德二年生于长安皇宫中的承乾殿,故得名承乾。当时承乾仅八岁,聪明伶俐,深得太宗喜爱。等其稍长,唐太宗就让他学习处理朝政。李承乾处理政事“颇识大体”,唐太宗外出巡视,经常让他监国,负责朝中的一些日常事务。此时,李承乾恪尽职守,处理事务井井有条,大臣们对其才干颇为赏识。
谁知,李承乾后来不求上进,慢慢染上了不少坏习气。他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不少大臣看不惯,对其进行规谏,但他依旧我行我素。
李世民心生不悦,以为自己当时立太子的行为过于轻率,为此懊悔不已。
东宫太子府中有个十四岁的女乐手,名叫尹伊,弹得一手好琵,长得漂亮、能歌善舞。承乾对她十分宠爱,给她起个绰号叫“称心”,整天和她厮混在一起形影不离。太宗知道此事后非常恼怒,派人把尹伊杀了,和尹伊有牵连的几个人也相继被处死。
李承乾为此伤心不已,便在东宫庭院中盖起一间房子,里面摆上尹伊的画像,又陈列了许多泥人泥马,命宫人每天早晚祭奠,他自己也常来到这里,整天面对尹伊的画像哀苦。从此无心朝政,把一百多奴仆组织起来习歌练舞,像北方胡人那样玩耍,沉浸在歌舞酒宴之中,。
即使这样,
李世民依然没有彻底放弃李承乾,为能挽救他,太宗选派不少有学问的人做他的老师,想教育其改邪归正。这些人中有右庶子
李百药、中书郎
杜正伦、
光禄大夫张玄素等,但最终都大失所望。
李承乾自暴自弃,不断亲小人,远贤才,喜嬉戏,爱美色,求奢侈,厌政务,后来对太宗也逐渐产生了忌恨,甚至动了谋反之心。他先派遣刺客
纥干承基前往谋杀太宗,没有成功,随后决定发动宫廷政变。他的阴谋很快暴露,太宗一怒之下把李承乾及党羽一网打尽,并命
长孙无忌、
房玄龄、萧禹、
李勣、
孙伏加、
岑文本、
马周、褚逐良等大臣共同审理,李承乾均一一招供。于是,
李世民废除了李承乾的太子,发配到黔州(今贵州彭水),
李元昌赐令自尽,
侯君集等人全部斩首。?
李承乾被废,谁继位
东宫太子呢?太宗想到了魏王
李泰。李泰是唐太宗的第四子、李承乾的胞弟。年幼时也非常聪明,特别喜欢诗文,长大以后,对经籍、地理之学尤有兴趣。李承乾被废后,一次李泰到太宗身旁,太宗当面许诺要立李泰为太子。李泰激动坏了,当着群臣的面说:“我只有一子,等我死后,理当为
皇帝杀了他,将皇位传给
李克用。”后来
褚遂良进谏说:“陛下失言了,立太子的事还是要慎重,哪有当了帝王会杀了自己爱子,传为给别人的道理?陛下过去立
李承乾为太子,而复宠爱魏王,礼数有时超过了承乾,良由嫡庶不分,所以今天到了太子谋反的地步。教训过去不远,要引以为鉴。陛下今日既然打算立魏王,就千万别再口头上抚慰晋王,才能安全。”
李世民听信了褚遂良的话,联想到李承乾被废之前,
魏王府中传出的谣言:“太子李承乾脚有毛病,当废,魏王聪明,当立。”以及此后朝中许多大臣不断和李泰拉关系,徇私舞弊、行贿等往事,太宗非常生气,泪流满面说:“我不能立他了。”遂改封
李泰为顺阳王,徙居
均州之
郧乡县。
一日,
长孙无忌对太宗说,听说在太原发现一块瑞石,上面刻着“治万吉”三个字,是不是上天显示了他的意志,想立
李治为太子。李治是太宗的第九子,长孙无忌的外甥。
李世民听信长孙无忌的话,但因反复废立太子的事,不好在群臣面前张口。
贞观十七年四月十三日,御两仪殿,退去群臣,只留下长孙无忌、
司空房玄龄及
兵部尚书李勣,太宗说:“我有三子一弟,现在立太子的事弄成这样,我不想活了。”于是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杀。慌得长孙无忌等争相上前抱住,取下佩刀递给身边的晋王李治。
长孙无忌等急问太宗的心思,说:“
皇帝究竟想做什么呢?”太宗说:“我要立
李克用。”长孙无忌非常机警地回答:“谨奉诏,有不同政见者,臣请斩之。”
李世民对晋王
李治说:“你的舅舅许给了你,宜拜谢。”李治便急忙下拜。太宗对大臣们说:“现在你们和我的意见一致了,天下会怎么评论?”长孙无忌说:“晋王以仁孝闻名天下,没啥不同说法,如有不同,臣愿为陛下死一百次。”于是就立李治为太子,封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
立李治为太子的事就这样轻而易举实现了,但唐太宗选强者守业的思想并未彻底消除。既然能废除
李承乾,便也能废除李治,在他看来,只要能选择好一个理想的接班人,便没有什么事不能做。为此
李世民一直反复斟酌、举棋不定。后来太宗又看上了
李恪。李恪系
杨妃所生,胸怀文韬武略。他曾有意在人前赞扬吴王李恪“有文武才,英果类我。”一次还公开对
长孙无忌说:“您劝我立
李治,可是李治懦弱,恐不能守住江山社稷。吴王李恪英明果断和我相象,我打算立他,怎么样?”长孙无忌当即反对:“太子仁厚,是真真的守文良主;立储这样至关重要的事,怎么可以几次变更!……”唐太宗遭到重臣的强烈反对,只好暂时维持现状,等待时机。
对长孙无忌来说,确保李治的接班人地位,进而保全长孙家族的权势地位,也为了自己将来的切身利益,不能不采取相应对策,有效地消除
李世民的再度“易嗣”念头。因此他要千方百计抵制太宗废
李治而立
李恪的意图。在“君权神授”的封建社会里,假借上天之意自然是最好的办法了。除此,任何办法都很难遏止素以明断著称的唐太宗意志的。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昌松瑞石”于
贞观十七年(643)八月,在曾为唐太宗李世民兼理过的佛教盛行地
武威郡、丝绸之路要道鸿池谷,背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身披“天文”翩然从天而降。
听到凉州鸿池谷降临瑞石的消息,身为凉州
刺史的
李袭誉即激动又胆怯,激动的是在自己管辖的土地上降落了瑞石,这在凉州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胆怯的是这块石头究竟会给自己带来祥瑞还是祸患呢?斟酌再三,李袭誉还是决定如实上疏
李世民,将昌松瑞石及所显“天文”奏明
皇帝。
这份奏折马上引起朝廷的轰动,要知道在那个极度相信“天命不可违”的年代,一份“天书”就意味着一份高于皇权的决定和昭示。唐太宗自然不敢轻视,当即派遣礼部郎中柳逞前往实地查看验证。柳逞到昌松县鸿池谷查看后,发现所奏属实,便回京复命。太宗听了柳逞的呈报,确信“天有成命,表瑞贞石”,于是年十一月初三日,遣使带着玉器和丝绸,前往凉州昌松县鸿池谷进行非常隆重的祭奠。同时,因
武威郡获瑞石,下诏大赦凉州。
这八十八字的“奇文”中,开头“高皇海出多子,李元王八十年,太平天子
李世民,千年太子
李治”四句二十五字明白易懂外,其余文字令人费解。在《新唐书。太宗本纪》和《
五行志》中,专门增加了一段阐释文字:“昔魏以土德代汉,凉州石有文。石,金类,以五胜推之,故时人谓为魏氏之妖,而晋室之瑞。唐亦土德王,石有文,事颇相类。然其文初不可晓,而后人因推己事以验之。盖武氏革命,自以为金德王,其‘佛菩萨’者,慈氏金轮之号也;‘乐太国主’则镇国
太平公主,
安乐公主,皆以女乱国;其‘五王六王七王’者,唐世十八之数。”
看来昌松瑞石上的天文不仅证实了“太平天子
李世民”,还预言了他的继承人为“千年太子
李治”。作为天子的李世民,怎么能只相信自己是“真命天子”而不相信李治是“千年太子”呢?
昌松瑞石的出现,彻底打消了太宗的疑虑,保住了李治太子地位不受动摇。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他就是
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天子——唐高宗。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仅仅一块石头,便能与宫廷内政、太子立废、帝王登基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在帝王世袭制的封建社会,这的确是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昌松瑞石”到底是不是从天而降?其余四块瑞石都去了哪里?这些疑问在相去136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显得不怎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昌松瑞石只是一块祥瑞之石,它应该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民间传说
传说昌松瑞石是女娲补天剩的一颗,曾经堵过
黑河的洪水,救了甘州人,原来昌松县洪池谷连着黄羊川,黄羊川地接石门峡,
中秋节洪水泛滥,造成灾害,春夏又缺水。人们盼望着堵住石门峡。拦蓄洪水,造福人类。
金德太白星君路过昌松的人们心声,就去找石块,恰巧碰到女娲补天所剩的那块石头。就将它带回来截石门峡的水。
回来刚到洪池谷边,被一个甘州道士发现了,他惊讶的说:“这是我们甘州的神圣的石头,怎会到这里来了?”话音未落,石头就不动了。
甘州石又叫"育婴石",传说昌地方的妇女不孕不育,造成人烟稀少,那时老百姓特别
迷信,所以到处求神拜佛感动了
王母娘娘,她将自己的簪子上的银豆儿抛下来变成石头,她托梦给每一位妇女凡是要生儿育女者全要摸石,有的人想试一试,果然一摸,便怀了孕,所以昌松人全来摸石,导致奇石上面留下了永恒的伤疤。
它又叫"
催生石",相传
武威郡有一个农家姑娘长的十分漂亮被县太爷抓去献给昏庸的皇帝,皇帝只宠幸了一夜,便有奸臣密道:“凉州之女不孕之事。”便弃之
冷宫。姑娘惦记在世父母便用自身首饰买通太监,准备逃回故乡,行到洪池谷,腹痛难行,分娩期到,痛了几天未能生出自己的小宝宝。她想既然别人能怀孕,我便可以催生,果然一摸便生了自己的小宝宝,所以人们又叫它是“催生石”。
景点搬迁
古浪县县里有人认为,古浪县不出人才是风水不好,古浪人往外跑是没石头堵住口子,所以这块大石头是非搬不可。最终,把它搬到了县城北边一个叫
金三角地区的广场,在那里,它的地位又升了一个格,成了这个城市的“城标”。据说,官员们也要图个“石来运转”,这个石,就是石头的石了。说白了,就是官员们希望依靠时来运转的谐音来为自己的官运谋点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