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玄素
唐太宗时著名谏臣
张玄素(?—664年),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李世民时著名谏臣。早在隋末,就以清廉著称。隋末河北窦建德攻陷景城,张玄素时任景城县户曹,被执,将要被杀。景城百姓一千余人为他请命,窦建德于是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和黄门侍郎。唐朝平定窦建德后,张玄素成为唐朝官吏。唐太宗闻其清名,特召见垂询政事。他建议唐太宗吸取历史成败经验,受到太宗的重用。曾为太子李承乾东宫官佐,辅导太子李承乾,后太子谋反受到牵连贬回家乡,后期起复。
麟德元年(664年),卒于家中
人物生平
张玄素初仕于隋朝,为景城县(今河北沧州市西景城)户曹。隋末天下大乱,群雄蜂起,活动于今河北省地区的窦建德攻陷景城。将张玄素逮捕,准备杀死。这时城中有千余人请求代他而死,并对窦建德说:“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杀之,乃无天也。”窦建德听后命人给张玄素松绑,并封他为治书侍御史。但张玄素以隋臣自居,却封不受,后张玄素听说隋炀帝扬州市被杀,才接受窦建德委任,为黄门侍郎
唐灭窦建德,张玄素归唐,被授为景城都督录事参军。李世民久闻张玄素的名字,即位后特召见张玄素,向他征询为政之道。张玄素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亲理政务,而君主亲理玫务,口断十事,有五条错误即不好办。一日之中,君主不止断十件事,往往口理万机,这样日积月累错误就积存多了,而错误多了国家就要灭亡的。所以张玄素建议唐太宗要广用贤良,使各官吏奉职守法,并能安抚百姓,小心谨慎,就会成为一个尧舜也无法相比的君主。唐太宗很欣赏张玄素的这番议论,于是提升他为侍御史,不久又迁给事中。
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下诏修洛阳宫,以备巡奉。张玄素闻讯上书谏奏,认为“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经过隋末大乱的严重破坏,百姓疮,如果此时修洛阳宫,袭亡隋之弊,就是不如隋炀帝。唐太宗对张玄素说:“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张玄素回答说“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唐太宗听后感叹说“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朕以虎牢关之战土中,朝贡道均,意欲便民,故使营之。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后日或以事至洛阳市,虽露居亦无伤也。”李世民认为张玄素说的有道理,于是停止了修洛阳宫的劳役,还赏赐张玄素彩帛二百匹。
唐太宗因张玄素忠直,迁他为东宫(太子住东宫)少詹事兼右庶子,让他去辅佐太子。时太子李承乾游玩不学,张玄素任职东宫后即上书谏劝他。张玄素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苟违天道.人神同弃。…’。慎终如始,犹惧渐衰,始尚不慎,终将安保!”但太子不纳,继续游玩如故。贞观十三年(639年),张玄素又上书谏劝太子,应该“学文以饰其表”,不可“骑射数游,酣歌戏玩,苟悦耳目,终秽心神。”太子又不纳。
李世民因张玄素对太子多次进谏,于是在贞观十四年(640年),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兼太子左庶子。但太子劣性不改,一度又游宴深宫,久不见宾客。张玄素又上书谏劝太子应以国事为重,引见宫臣,“广置群僚,以辅睿德。”张玄素一再进谏引起了太子的讨厌,于是派人暗杀他,使他几乎送命,但他并不引以为训,仍劝谏不止。太子不知改悔,恶行日盛,终于被唐太宗黜废。张玄素因是东宫官员被牵连免职。
贞观十八年(644年),张玄素被朝廷起用为潮州刺史,后又转迁邓州市刺史。到李治永徽年间(650--655年),他以年老致仕,龙朔三年(663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麟德元年(664年),张玄素去世。
人物评价
李世民: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若此?
魏徵:张公论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褚遂良皇帝礼重玄素,频年任使,授三品,翼赞皇储,自不可更对群臣,穷其门户,弃昔日之殊恩,成一朝之愧耻。
刘昫:①孙伏伽上疏于高祖,玄素进言于太宗,从疏贱以干至尊,怀切直以明正理,可谓至难矣。既而并见抽奖,咸蒙顾遇。自非下情忠到,效匪躬之节,上听聪明,致如流之美,孰能至于此乎?《书》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斯之谓矣。②言为身文,感义忘身。不有忠胆,安轻逆鳞?苏、韦果俊,伽、素忠纯。悟主匡失,猗诤臣。
宋祁:始唐有天下,惩隋敝,敷内谠言,而世长等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藉以劝天下,虽触禁忌,而无情。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时异也。夫性有不可移,虽尧、舜弗能训。承乾之恶,根著于心,而归责玄素,其何救哉?此士亹辞不能傅太子,谅矣。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徵、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玄)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七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