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州革命纪念塔是
冯玉祥将军为纪念反抗清政府统治的辛亥革命滦州起义殉难烈士而建,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在
海淀区温泉南面山坡上。1936年兴建,为纪念1911年滦州清军第二十镇官兵武装起义牺牲的烈士。塔身石砌,八角七层,饰以灰蓝瓦飞檐,庄严静溢。
两周王陵东向,立石门,园内自南而北顺山势一线排列,还建有石碑、碑亭、
摩崖石刻、八角形石幢等。建筑物上分别刻有冯玉祥、赵登禹、张自忠等题字和优恤殉难诸先烈的详情。
背景
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后,驻河北滦州(今
滦州)新军第二十镇协同第六镇计划举兵响应。1月3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通电檄告全国。
袁世凯派兵镇压,起义失败。劫后余生的
冯玉祥将军为纪念这次起义的殉难烈士,在1937年4月建成本纪念园。1984年被北京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坊在入门处,正面门额刻“
辛亥革命纪念园”九个大字。两柱镌刻楹联:“此日园林簇锦绣;当年勇烈动山川”。背面门额镌刻“努力革命”。联为“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一花一木想见英风”。落款为冯玉祥。纪念坊西87米处,是
两周王陵中一条规整的南北向轴线,纪念物随山势一字排列在轴线上。最南端分别为已被破坏的
毛主席纪念堂和方碑。现存纪念物主要是纪念碑及矗立于山巅的
纪念塔。前者为方首石座,通高2.85米。碑身正面刻“辛亥滦州革命诸先烈纪念碑”。碑座落于长宽各5米的石台上,有石阶通山腰平台,台中间立一八棱形石幢,通高3.88米,平面为小八角形,幢形正面镌刻“辛亥滦州革命先烈
衣冠冢”和
王金铭等14人姓名。幢座为正八角形须弥座,束腰部位八面均有题刻。幢北有一无字石屏,据说石屏下为一烈士衣冠葬地。衣冠冢之后,约有290平方米的自然山石斜面,就山石镌刻隶书摩崖题字,节录了《礼记·礼运篇》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一段文字。纪念塔用白石砌之,通高12.2米,八角7层密檐式。塔顶为鎏金铜刹。塔身下面为须弥座式基座,八面各刻“勇继黄岗……英光万古”“气壮山河”“光同日月”“浩气
凌霄”“功垂不朽”“彰勋阐烈”“舍身取义”等题字。塔建于长宽各约10米、高1.2米的石台上,台前后立面上分别刻有
冯玉祥所书“精神不死”和“浩气长存”。
简介
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在北京西郊温泉村南显龙山之阳,这是当年参加
滦州起义死里逃生的冯玉祥将军于1937年4月建成的。
纪念塔座北朝南,各建筑顺山势依次排列。最前面是石质纪念坊,门额框柱上均有冯玉祥题刻:正面额为“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上联“此日园林簇锦绣”,下联“当年勇烈动山川”,背面额为“努力革命”,上联“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下联“一花一木想见英风”。园内南端原有纪念堂,堂北有
经亨颐撰并书“滦州起义纪略”方碑一座,现已无存。
概貌
园门东面,入门处是一座
花岗石纪念坊,门额框柱上都有题刻,下面门额上刻:“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两柱书楹联“此日园林簇锦绣,当年勇烈动山川”,背面门额上刻“努力革命”,联为"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一花一木想见英风"。前后落款均为“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
冯玉祥”。进门西行87米处,是一条规整的南北向轴线,纪念建筑物随山势一字排开,分布在轴线上。最南端是一座纪念堂,堂北有一座
经亨颐撰并书“
滦州起义纪略”方碑,碑四面刻字,记述了起义经过。
毛主席纪念堂和方碑已先后被毁,现已无迹可循。在现存的纪念物,最前面是一座方首方座的石碑,通高2.85米,碑身正面刻“辛亥
滦州革命诸先烈纪念碑”,碑阴题为“
国民政府优恤滦州殉难诸先烈明令”,下署“冯玉祥恭录”。碑首上镌青天白日徽和云朵纹。碑建于长、宽各5米的石台上,台前后有台阶。从纪念碑向北沿石级登上山腰,有一座八棱石幢,通高3.88米,幢身正面刻“辛亥滦州革命诸先烈
衣冠冢”和
王金铭等14人的姓名和追赠军阶,幢座各面均有题字。
幢北有一石屏,空白无字,是
清代卧碑磨去字迹立在此地的,据传烈士衣冠葬于其下。衣冠冢以北有一片宽广各约17米的自然山石斜面,上刻隶书题字,节录《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一段文字。循级登上山巅,是一座白石纪念塔,通高12.2米,八角七层,鎏金塔刹,塔身各面高1.22米、宽0.66米,正面刻
冯玉祥书“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其他各面为
邹鲁、居正、冯玉祥、
于右任书的塔铭,塔座各面也都刻有题字。塔下石台前后刻有冯玉祥书“精神不死”、“浩气长存”题字,字高达0.6米。纪念园没有封闭的围墙,和温泉疗养院共在同一院内。
历史沿革
1912年1月3日,同盟会会员
王金铭、
施从云、
白毓昆率滦州新军宣布起义,通电中国,宣布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推举王金铭为
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白雅雨为参谋长。4日,起义
新建陆军发表檄文,声讨清廷,准备攻打京津。后因第三营管带张建功叛变及清政府军队的镇压,起义失败,大批官兵被捕。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等14人从容就义。
在烈士牺牲后的1935年,在
冯玉祥等人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支持下,在北平西郊温泉村修建“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和
泰山修建纪念
聂氏宗祠。1937年5月26日上午10时,在纪念园为
滦州起义死难烈士举行了国葬典礼。当时从西直门至温泉大道上,先由工务局派人用黄土填垫。沿途军警戒备森严。典礼由
鹿钟麟、
石敬亭主持,庄严隆重,参加致祭者各界人士一千多人,全国一律下半旗志哀。
文化大革命时期,纪念园被毁。在1987年
辛亥革命70周年时,才得到修复并举行了万人纪念大会。1984年5月,滦州起义纪念塔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意义
辛亥滦州革命纪念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通过辛亥滦州革命纪念塔的载体,追寻先烈的足迹,亲临当年
中国工农红军战斗的场景,熟悉历史,了解中国革命史,对于弘扬革命精神,用革命精神教育干部和群众,培养青年一代,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意义。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人类对信仰和生存意义的追求愈加强烈。中国能在历史变革中拖不垮、难不倒、打不败,并表现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无往而不胜的英雄气概,持理想和信念是最根本的精神支柱。理想与信念的神奇力量,使每位革命将士都展现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献身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出神入化的奇迹,理想和信念使将士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人民正是从革命者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光明未来。辛亥滦州革命纪念塔一个主要的影响就是对于旅游者起到开扩眼界、愉悦和调节身心、获取新的文化营养的作用,促使旅游者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给社会带回新活力,甚至使社会文化结构产生某种程度的变化。要积极去满足人们健康的休闲娱乐、寓教于乐的需要,使长征精神成为人们能够在休闲娱乐中的一种体验,使人们受到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思想教育,成为教育和激励人们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