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立先生是
泉州市人,早年毕业于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厦门大学,获
陈嘉庚先生赏识,曾在
国民政府、台湾省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担任要职,后来又成为香港商业巨擘;曾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中三届连任全国政协常委;由于在推动香港市民热爱祖国等多方面的贡献,被香港特区政府授予首届
大紫荆勋章。2004年5月1日逝世。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当时正值壮年的黄克立没有离开这块热土,始终活跃在
闽南地区的抗日前线上,为抗战做了大量的工作。
抗战胜利以后,在
国民政府供职的黄克立入选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
日本向中国交还台湾的仪式。随后,黄克立因精通
越南语、英语和
闽南语,留在当地参加台湾光复后的重建工作,先后担任台湾省长官公署财政处副处长和
台中市市长。当时的黄克立年仅35岁。
20世纪50年代后,黄克立与
马来西亚殷商合作,创办香港海外信托银行,出任副董事长兼常务董事,并任香港工商银行副董事长、泛印集团及
澳门国际银行副董事长等职。20世纪60年代后期,黄克立又向证券和工业进军,1969年创办永固纸业有限公司和大正证券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
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事业有成,黄克立更是积极在内地投资,促进祖国经济发展。不仅如此,从商海第一线退下来的黄克立更关心国家大事,特别是祖国的统一大业。
早在20世纪80年代,黄克立就获邀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他对祖国内地
改革开放事业,尤其是财政金融、文化教育及海峡两岸关系缓和等方面颇为关注,时有精辟的言论。他还是香港回归的积极推动者之一,以其在商界的地位,多次向中央提出中肯意见,支持特首工作,为香港回归做出卓越贡献。
黄克立(1910—2004),福建泉州人,1910年生。中学就读于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后在
厦门大学修读经济,毕业后被聘为集美中学和厦门大学会计主任,厦大会计主任在那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全校的开支除了校长外,都须通过会计主任同意才行,权力相当大。
当时
国民政府开始逐步承担厦门大学一部分教学经费。因此,会计主任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同国民政府洽谈经费事宜,这关系到学校的正常运行。校主委以重任,正是相信黄克立有充分的能力和胆识。
黄克立没有辜负校主的期望,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成果却深受
陈嘉庚和后来任校长的
萨本栋的赞赏。后又任泉州税务局长,1946年调
台中市,又任
福建省秘书长。在台湾工作的时间不长,但黄克立的政绩却是人民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台中市的市政建设和台湾省的土地改革方面。
台湾“二·二八”事件后,政局陷于混乱,黄克立不得不离开台湾返回大陆。1947年,他带着他的夫人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途经
厦门市来到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校主陈嘉庚先生的举荐下,黄克立在其创办的香港集友银行工作。本性谦逊实在的黄克立还坚决谢绝
陈嘉庚的儿子陈确强委以重任的安排,要求“随便给个职位,等做出成绩的时候再考虑”。他请求从当办事员做起。
集友银行“办事员” 1948年到香港,出任陈嘉庚开办的集友银行副经理。那个时候,银行的很重要工作之一是做侨汇。南洋的人都说陈嘉庚先生这个人德才兼备,能够相信。所以他们有资金汇到内地、香港,一般就存在集友银行。接替副经理工作以后,黄克立就到民信局一一拜访这些南洋商人,每一位都深入交谈,了解他们企业发展前景,资金周转情况。这样一来,他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本来集友银行一个月只有30万元的侨汇,那个时候30万元已经不少了。但他做了6个月,侨汇就从3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
就这样,黄克立凭着他的勤奋扎实、虚心好学,更重要的是他善于运用头脑办事,仅用半年的成绩就让其他同事刮目相看,总经理也对他的工作能力大加赞赏,正式任命他为
集友银行的董事副经理,负责侨汇这块的工作。1955年力促成立海外信托银行,并任董事。之后,又参股成立
中国工商银行,任副董事长。
60年代末,创办永固纸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同时,他又是股市投资高手,在70年代初的股市高峰,他与嘉年地产彭国珍等,趁物业地产低潮大量购入物业,并扩展至证券业、纸品包装业,仓库业及保险业等。1985年海外信托及工商银行被香港政府接管,由于他占股不多,未受重大打击;而他的纸品业务却蒸蒸日上。80年代他除扩充厂房外,又耗资2000多万元,发展彩盒业务,促使
香港特别行政区彩盒包装蓬勃发展。他曾任永固纸业有限公司,大正有限公司、大正国际有限公司、重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东华三院总理、顾问等职。1979年担任
福建省政协委员。1983年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任第七届政协常委,1993年再次当选为第八届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