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周易》是一部由
吕祖谦编纂的一卷古籍,收录于
两江总督采进本。这部作品是对古代《易》上下经及十翼的重新编排,原本共有十二篇。古《易》原为上下经及十翼共十二篇,宋代学者吕祖谦对此进行了整理编纂。《宋志》记载为一卷,而《书录解题》则记录为十二卷,实际上是一卷包含全部内容。
朱熹曾为此书写过跋语,并在其后来的作品《本义》中使用了这一版本。
由于历代学者如
费直、
郑玄等人的改动,以及
王弼的注释,使得古《易》在
唐朝以后逐渐失传。直到宋代,
吕大防等人开始对古《易》进行考证并著述,其中
吕祖谦的《古周易》是在
吴仁杰之后较为可靠的一个版本。该书将《上经》《下经》《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文言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分为十二篇。尽管《宋志》和《书录解题》对其卷数有不同的记载,但实际上都指同一部作品。
朱熹曾在书中留下跋语,并在自己的《本义》中采用了这个版本。此外,吕祖谦的门人王莘叟还编写了《音训》二卷,作为对该书的补充解释。然而,这些内容并未出现在现存的版本中,可能是流传过程中有所缺失。
《
四库全书》提要中提到,
吕祖谦的《古周易》与
吴仁杰的版本相比更为可靠。虽然吕祖谦没有明确提及自己作品的来源,但从他的言论来看,他可能并没有见过
吕大防的版本。《书录解题》中还提到了《音训》二卷,这是王莘叟根据吕祖谦的讲解所做的笔记。同时,
朱熹曾经在
临漳县和
会稽郡两地刊刻过这本书,并加入了
程颐的校正文字和
晁说之的解说。但是,在现有的版本中,这些内容都没有被保存下来,这可能是由于传抄过程中的遗漏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