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元(1880年~1962年),字士度,号佑常,
如皋市如城人,清末禀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就读于南通师范学堂(今南通师范学校),是首届毕业生。毕业后回如皋长期从事教育行政工作。
清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秀才,补生。清光绪二十九年,考入通州师范学堂。沙元榘早年接受变法维新思想,继而受到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受
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确立人生理念:立办学救国、育才兴邦之志,达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的。毕业后,回
如皋县从事教育行政工作。
沙元榘早年接受变法维新思想,继而受到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他宣传解除封建礼教的羁绊,主张男女平等,提倡文明婚姻;废庙宇,办学校。他是当时
如皋市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沙元榘担任县劝学所视学兼总董。
宣统三年(1911年)改任县劝学所所长兼视学。1912年1月任民政署学务课长兼
如皋高等师范学校代理校长。1913年任县公署第三科科长。1919年1月到1926年12月任
如皋县教育局局长。1932年到1935年再度任如皋县教育局局长。此后,他还任如皋县救济院长等职。在这20年内,全县共创设学校155所,社会教育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他创办了公园和公共体育场。任职期间,他强化了教育局的人事阵容,延聘教育界有声望的人才,加强了视导力量,改革了考核制度,特别是保证了教育经费探险时发放,深得广大教师的拥戴。
1915年举办的学生联合运动会,开
如皋市体育运动之先河。他还在集镇创办通俗教育讲演所、阅报社;出版《如皋白话报》、《如皋通俗报》、《如皋周报》。当时
江苏省人民政府认为如皋的教育事业为全省60县的楷模,称赞他对教育“规划有方”、“办事切实、细致”。
沙元榘生活俭朴,平易近人,有民族气节。抗战初期,沙元榘避居如皋东乡,改名寒松。他不满
中国国民党的对日妥协的政策。1940年
新四军东进抗日,他积极拥护共产党抗日主张,先后支持子女沙旅、沙晋昌、沙子惠、沙堤、沙汶等5人,加入红色大军,参加
中国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1945年收复如城,建立苏皖边区一专署,沙元榘出任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临时参议员等职。1946年1月,国民党军队违反停战协定,进攻解放区,挑起“白蒲事件”。
如皋市人民反对内战,情绪激愤。“七战七捷”前,如皋人民公推了4名知名人士,代表如皋人民前往南通敌占区,向北平军事调停执行部派出的
淮安市三人执行小组慷慨陈词,呼吁和平,揭露国民党政府军队挑起内战的罪行。沙元榘被推为首席代表。为避免目标太大,先后约定各代表分别前往,一齐在国民党南通专员公署门前集中。当时,沙元榘年近70岁,体弱多病,家人安排第四女沙令寿陪他去
南通市,沿途照顾他的生活。行程当天,他和沙令寿坐上独轮小车,经过两军对阵的前沿,一路颠簸60多公里,当晚到达南通。因为无法找到两家担保,所以住不进旅馆,便在他大姐的儿子家过了一夜。第二天到达约定的地点只有沙元榘一人。听说那三个代表被人领去“招待”了。与沙元榘一起去南通的另三名如皋代表出尔反尔,诬蔑解放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要求
国民政府“早日北进”,沙元榘对他三人的两面派手法义愤填,当场批驳
中国国民党军队挑起的“白蒲事件”破坏和平的罪行并递交了《如皋人民呼吁和平书》,表达了如皋人民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这时,沙令寿心急如焚,但是沙元榘叫她等在门外,他一人走进了国民党南通专员公署。她在马路上转来转去约两个多小时,沙元榘才从里面走了出来,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气愤地叫他们从原路返回
如皋市。他们赶着夜路,第三天赶到如皋,县各界代表和许多群众敲锣打鼓,举旗迎接。这时,沙元榘的心情从气愤转为激奋。当天他就去县政府开会,向叶胥朝县长作了汇报。叶县长说:“你沙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说话,起到了揭露敌人的政治斗争的作用,表现了民主人士的正气和气节,完成了如皋人民的重托。”这种不惧风险的大无畏精神,受到党和人民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