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派乡
云南省耿马县下辖乡
贺派乡位于耿马县城南面,东至南碧河四排山乡相连,南至挡坝河与沧源佤族自治县来乡和勐省镇隔河相望,西接福荣乡,北连耿马镇,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10公里,国土总面积为250.38平方公里。各村委会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耿沧油路、耿双油路贯穿全乡,全乡通车里程417公里。贺派乡是1973年由耿宣区(现耿马镇)划出而建,乡以驻贺派村而得名,“贺派”傣语意为“坝头”。
截至2020年11月1日,贺派乡常住人口为15393人。
人口民族
全乡辖7个村委会,下辖62个自然村,分为89个村民小组。2006年,全乡总户数3539户,总人口16500人,其中农业户数3539户,农业人口16036人,居住着佤、傣、拉、景颇族等14种民族,其中:佤族人口占35.4%,傣族人口占32.2%,拉祜族人口占12.3%,汉族人口占11.6%,其他少数民族占8.5%。2006年实现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665万元,粮食总产量4797吨,农民人均有粮24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585元。有19个乡直机关及驻贺单位,有12个党支部,10个团总支。
2021年7月14日,根据耿马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贺派乡常住人口为15393人。
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温和,日照长,霜期短,无霜期为350天,年平均气温为18.5℃,雨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为1303.6毫米,为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类型。适宜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
位置境遇
贺派乡位于耿马县城南面,北纬13°29′东经99°22′,东至南碧河四排山乡相连,南至挡帕河与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来乡勐省镇隔河相望,西接福荣乡,北连耿马镇。乡政府驻地离县城10公里,总面积为250.38平方公里。贺派乡于1973年从耿宣区(现耿马镇)划出而建,以驻贺派村而得名,“贺派”傣语意为“坝头”。境内居住着傣、佤、拉祜、景颇族等14种少数民族。
自然资源
全乡耕地面积66800亩,(其中水田19058亩,旱地47742亩),人均耕地面积4.2亩。以甘蔗、粮食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农业乡,主产水稻、旱谷、玉米等粮食作物,甘蔗、核桃、茶叶、竹子、桑树木薯、八角等经济作物,发展芒果、西瓜、菠萝、板栗等经济林果。主要特色产品有者卖古茶,热带水果,傣、佤、景颇等民族风味小吃等。
贺派乡地形分为山地、山麓坝两类,地势西高东低。山区半山区约占70%左右,有少部分地势较平缓的小凹地约占30%。境内与福荣乡交界的回汉山最高,海拔2977米,最低海拔980米,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适宜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流经贺派乡的主要河流有4条,水利资源丰富,有利于水电开发,水面面积171亩,其中养殖面积171亩。全乡以甘蔗、粮食为主要经济支柱,拥有草地32350亩,林地244569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8045亩,其中:茶园面积1197亩,(其中可采摘面积1197亩)、核桃面积3400亩,主要种植核桃、木爪、菠萝等经济林果(其中:种植甘蔗54840亩,当年新种植核桃2700亩)。旅游景观遍布全乡各个角落,有环境优美的耿马土司避署山庄——莫陆同护佛寺,有芒抗佛寺,崩弄石佛洞、响水河瀑布、者卖古竹城、另楞水库等风景别致,自然风光优美,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金等矿产资源具有开发潜力。
社会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贺派乡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全乡有4
17户通自来水、3539户通电、88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88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25%和79.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5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00户(分别占总数的38.7%和22.6%)。乡到县道路为柏油路面;进村道路为弹石路或土路路面;乡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崩弄村、芒底村、落阳村通达工程项目23公里沙石路正在建设中,距离最近的车站10公里;投资15万元的乡机关食堂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乡机关办公楼项目正在建设中,农贸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芒抗村、贺派村卫生室建设和5个行政村卫生室规划选址工作已完成,同时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保健和艾滋病防治等工作有效推进。全乡共有拖拉机633辆,摩托车1215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9735亩,有效灌溉率为45%,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93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4亩。
到2006年底,全乡建有沼气池农户799户;装有太阳能农户87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50户。全乡62个自然村已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122个自然
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贺派乡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42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210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36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464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旅游文化工作取得进展,者卖古竹城、莫陆同护佛寺、景颇族目瑙纵歌、初具旅游网络。
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有资料显示,流经贺派乡的主要河流有4条,水利建设发展较快,有那雨箐、者卖2个水库,灌溉面积2200亩,有者卖、芒底、回朽、贺广、水平、芒弄、芒款、那雨箐、崩弄九条大沟,有效灌溉面积为29031亩,有各种大小桥16座,有挡帕河、响水河两座电站。各村委会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耿沧油路贺派段(16.4公里)贯穿全乡通沧源佤族自治县,耿双油路贺派段14公里,总通车里程417公里。累计建沼气池563口。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有电话446部。电视机覆盖率70%。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启动建设规划,街面实施了油路改造。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有个私经济业主754个,从业人员800余人,总产值539万元,实现利税169万元。
特色产业
核桃产业
贺派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认真落实“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
机制、一笔工作经费”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2006年甘蔗产业全乡销售总收入2092.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3%;2007年计划种植核桃8000亩,已完成备地工作;计划新植桑园面积2000亩,养蚕80张,实现经济收入5-6万元,亩产效益3000元;种植高优茶园2989亩;种植薯类1456亩,其中在芒抗村、水平村连片种植535亩,在县薯类产业办的指导下,引进新品种(预薯一号)红薯种植900亩;在水平村者卖组连片种植亚麻100亩,涉及农户43户,种植总投入2.8万元。继续重点发展八角、花椒、波萝等种植业贺派乡拥有专业合作组织1个,其中,已登记注册1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600人。
文教科卫
全乡文教科卫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实施科学教育兴乡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普六”、“普九”得以巩固。有资料显示,有中学1所,有小学21所,有中心幼儿园1所。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有乡卫生院1所,有13个卫生室,每个村民小组都有卫生员,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计划生育工作正常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经济
贺派乡是一个以甘蔗、粮食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农业乡,主产甘蔗、水稻、旱谷、玉米、茶叶等。2006年农业户数3539户,农业人口16036人,劳动力8884人,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84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215万元,占总收入的66%;畜牧业收入430万元,占总收入的8.8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596头,肉牛396头,肉羊120头);渔业收入24万元,占总收入的0.49%;林业收入111万元,占总收入的2.28%;第二、三产业收入885万元,占总收入的18.25%;工资性收入69万元,占总收入的1.4%。农民人均纯收入183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乡外出务工收入5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0人(占劳动力的2.3%),在省内务工100人,到省外务工100人。重点扶持运输业、建筑业、饮食业、酿酒、米及饲料等加工产业发展。
文化
该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淳朴,各民族来往密切,融会贯通,长期合作与共。尚存的历史古迹主要有:一是者卖古竹城。“古竹城”遗址距离耿马县城15公里,是一个有56户261人组成的小村,是县委、政府全力打造的“乡村文化旅游”景点之一,遮卖,在傣语里的意思是用绳子记留的地方,遮为绳子,卖为记留。二是同护佛寺。相传是安奉佛祖的胸骨上凹部舍利之地。另一种传说为赕金耳环而得名,从寺庙的建筑特点看,有双龙抱柱,麒麟看门,建筑风俗奇异独特,像一座晶玲的小宫殿,此寺在佛教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主要民族节日有:泼水节、新米节、圣诞节、景颇族目瑙纵歌等传统民族节日。
参考资料
耿马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共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委员会.2021-07-14
目录
概述
人口民族
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位置境遇
自然资源
社会
基础设施
特色产业
文教科卫
经济
文化
参考资料